福师13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3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前后一样快
D. 没有规律
满分:2分
2.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B.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C. 师生互动策略
D. 合作学习策略
满分:2分
3.桑代克等人通过对知觉、注意、记忆和运动动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此种迁移学说属于是()。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类化理论
D. 关系转换理论
满分:2分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 线性关系
B. 平行关系
C. 正U型关系
D. 倒U型关系
满分:2分
5.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心理评估
B. 心理诊断
C. 心理辅导
D. 心理测验
满分:2分
6.()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A. 合作学习
B. 发现教学
C. 情境教学
D. 个别化教学
满分:2分
7.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A. 群体凝聚力
B. 群体规范
C. 人际关系
D. 课堂气氛
满分:2分
8.经验类化理论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 概括化的原理
B. 心理官能的发展
C. 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D. 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满分:2分
9.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不容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冲动型
B. 沉思型
C. 场独立型
D. 场依存型
满分:2分
10.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 认知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满分:2分
11.完形-顿悟说的提出者是()。
A. 桑代克
B. 苛勒
C. 斯金纳
D. 加涅
满分:2分
12.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A. 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 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C. 外部稳定的归因
D. 外部不稳定性的归因
满分:2分
13.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 独立完成作业
B. 家庭作业
C. 教师的主导教学
D. 个别课堂练习
满分:2分
14.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 课堂形势
B. 课堂结构
C. 课堂情境
D. 课堂教学
满分:2分
15.有的心理学家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归纳为()。
A. 自律障碍行为
B. 冲动性的问题行为
C. 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D. 多动性的问题行为
满分:2分
16.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级分化的特点?()
A. 学前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初中阶段
D. 高中阶段
满分:2分
17.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近因律
满分:2分
18.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情境的道德情感
D. 理性的道德情感
满分:2分
19.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 知识巩固
B. 知识运用
C. 知识提取
D. 知识迁移
满分:2分
20.皮亚杰认为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属于()。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
A. 力求成功动机
B. 激发动机
C. 避免失败动机
D. 维持行为动机
满分:2分
2.通过大量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
A. 习俗水平
B. 前习俗水平
C. 中习俗水平
D. 后习俗水平
满分:2分
3.以下属于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有()。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满分:2分
4.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 场独立与场依存
B. 沉思型与冲动型
C. 辐合型与发散型
D. 自主型与依赖型
满分:2分
5.复述策略包括()。
A. 复习形式多样化
B. 做笔记
C. 画线
D. 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满分:2分
6.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A.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B. 教师的敬业心
C. 教师富有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D. 教师的责任心
满分:2分
7.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
A. 精选教材
B.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C.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满分:2分
8.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哪些成分?()
A. 自我认识
B. 自我体验
C. 自我监控
D. 自我督促
满分:2分
9.根据国内外的现有研究,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使之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基本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
A.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 开展微格教学
C. 进行专门训练
D. 反思教学经验
满分:2分
10.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属于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A. 讲解法
B. 演示法
C. 讨论法
D. 游戏
满分:2分
11.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 选择功能
B. 激活功能
C. 指向功能
D. 强化功能
满分:2分
12.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
A. 有结构问题
B. 界定清晰问题
C. 无结构问题
D. 界定含糊问题
满分:2分
13.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部分。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D. 检验假设
满分:2分
14.以下属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基本规律的是()。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反省律
D. 准备律
满分:2分
15.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要经历的阶段为()。
A. 依从
B. 顺从
C. 认同
D. 内化
满分:2分
16.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A. 操作观
B. 知识观
C. 学习观
D. 学生观
满分:2分
17.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室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
A. 活动的难易
B. 竞赛动机的激发
C. 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 注意的干扰
满分:2分
18.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阶段。
A. 认知
B. 联结
C. 操作
D. 自动化
满分:2分
19.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在()方面能够运用得更灵活。
A. 课前计划
B. 课堂教学过程
C. 管理学生方法
D. 课后教学评价
满分:2分
20.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有()。
A. 运算技能
B. 音乐技能
C. 阅读技能
D. 记忆技能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高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上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认知技能即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是问题解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尝试记忆的保存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内驱力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奥苏伯尔认为,机械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
福师13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经验类化理论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 概括化的原理
B. 心理官能的发展
C. 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D. 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满分:2分
2.皮亚杰认为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属于()。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满分:2分
3.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 认知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满分:2分
4.有的心理学家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归纳为()。
A. 自律障碍行为
B. 冲动性的问题行为
C. 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D. 多动性的问题行为
满分:2分
5.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 思维品质
B. 学习结果
C. 学习内容
D. 知识技能
满分:2分
6.()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A. 合作学习
B. 发现教学
C. 情境教学
D. 个别化教学
满分:2分
7.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近因律
满分:2分
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这是一种()。
A. 吸引的人际关系
B. 合作的人际关系
C. 沟通的人际关系
D. 平等的人际关系
满分:2分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心理评估
B. 心理诊断
C. 心理辅导
D. 心理测验
满分:2分
10.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面哪一种需要之中?()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满分:2分
1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阶段开始,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自己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之外。
A. 信任对怀疑
B. 自主对羞怯
C. 主动感对内疚感
D. 勤奋感对自卑感
满分:2分
12.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不容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冲动型
B. 沉思型
C. 场独立型
D. 场依存型
满分:2分
1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11-12岁至14-15岁的年龄阶段称之为 ( )。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2分
1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药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刺激情境
B. 既定疑问
C. 思维状态
D. 思维起点
满分:2分
15.维果斯基提出的()是指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他认为教学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A.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B. 内化学说
C. 心理发展观
D. 最近发展区
满分:2分
16.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很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叫做()。
A. 功能固着
B. 解决问题方法
C. 环境局限
D. 思维狭窄
满分:2分
17.历史课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命题学习
B. 概念学习
C. 词汇学习
D. 符号学习
满分:2分
18.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表示的是创造性的()特征。
A. 独创性
B. 流畅性
C. 变通性
D. 新颖性
满分:2分
1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前后一样快
D. 没有规律
满分:2分
20.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 两者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B. 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
C. 态度所涉及的范围比品德大
D. 二者价值内化程度相同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包括()。
A. 时间管理策略
B.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C. 努力管理策略
D.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满分:2分
2.加涅将学习结果进行分类为()。
A. 智慧技能
B. 认知策略
C. 言语信息
D. 动作技能和态度
满分:2分
3.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下列哪些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 用途扩散
B. 头脑风暴
C. 结构扩散
D. 自我设计训练
满分:2分
4.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有哪些基本规律?()
A. 消退
B. 惩罚
C. 获得与消退
D. 刺激泛化与分化
满分:2分
5.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
A. 精选教材
B.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C.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满分:2分
6.课堂气氛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教师期望可通过()影响课堂气氛。
A. 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
B. 对有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
C. 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等的学习材料
D. 允许学生提问并耐心倾听学生回答问题
满分:2分
7.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A. 学习内驱力
B. 学习需要
C. 学习诱因
D. 学习期待
满分:2分
8.通过大量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
A. 习俗水平
B. 前习俗水平
C. 中习俗水平
D. 后习俗水平
满分:2分
9.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
A.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 内部学习动机
D. 外部学习动机
满分:2分
10.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部分。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D. 检验假设
满分:2分
11.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属于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A. 讲解法
B. 演示法
C. 讨论法
D. 游戏
满分:2分
12.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必须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A. 强度律
B. 差异律
C. 活动律
D. 组合律
满分:2分
13.布卢姆等人在其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领域。
A. 认知
B. 情感
C. 评价
D. 动作技能
满分:2分
14.7研究发现,学生心理的发展所具有的特征为()。
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满分:2分
15.下列方法中,()属于教师常用的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A. 案卷分析
B. 标准化成就测验
C. 观察
D. 情感评价
满分:2分
16.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A.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B. 教师的敬业心
C. 教师富有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D. 教师的责任心
满分:2分
17.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
A. 有结构问题
B. 界定清晰问题
C. 无结构问题
D. 界定含糊问题
满分:2分
18.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室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
A. 活动的难易
B. 竞赛动机的激发
C. 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 注意的干扰
满分:2分
1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满分:2分
20.奥苏伯尔将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组成。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 外部动机
D. 附属内驱力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是是学会调节和适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是问题解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只能采用标准化的方法,不能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只要创造出新奇独特的产品或特性,都应该属于创造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高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上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