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10-21 14:34:35

福师13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3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 创新性学习
B. 继承性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满分:2分
2.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
A. 校本管理
B. 校本研究
C. 校本课程
D. 校本培训
满分:2分
3.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知识的传授者
C. 课堂的管理者
D. 纪律的保障者
满分:2分
4.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 课程体系重建
B. 学校文化重建
C. 教育目标重建
D. 课程观转变
满分:2分
5.()提出“生活即教育”。
A. 罗素
B. 陶行知
C. 杜威
D. 加涅
满分:2分
6.新旧知识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
A. 机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满分:2分
7.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满分:2分
8.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A. 培养人
B. 培养人才
C. 终身发展
D. 自我发展
满分:2分
9.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 教育思想观念
B. 专业才能
C. 专业精神
D. 专业人格
满分:2分
10.课程结构的()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A. 综合性
B. 选择性
C. 理性
D. 均衡性
满分:2分
11.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 行动研究
B. 制度化建设
C. 实习
D. 案例分析
满分:2分
12.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分
13.新课改理念下初中阶段增加()。
A. 综合课程
B. 分科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选修课程
满分:2分
14.每门课程要以()为本位。
A. 知识传授
B. 发展
C. 技能提升
D. 价值观培养
满分:2分
15.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 接受学习
B. 启发学习
C. 探究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9道试题,共38分。)
1.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A. 能动性
B. 客体性
C. 独立性
D. 依赖性
E. 主体性
满分:2分
2.教学的生活性要求()。
A. 关照和利用学生已有的个人观念和生活经验
B. 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
C. 联系学生当下的活动世界
D. 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满分:2分
3.他主学习的特点是()。
A. 能动性
B. 客体性
C. 受动性
D. 依赖性
E. 主体性
满分:2分
4.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的基本学习加以安排。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满分:2分
5.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 校本课程的开发
B.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C. 设置综合课程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分
6.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
A. 终极性
B. 永恒性
C. 本体性
D. 超越性
E. 未来性
满分:2分
7.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强调的是()。
A. 甄别与选拔
B. 促进学生发展
C. 教师提高
D. 改进教学实践
满分:2分
8.行为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 学生外显出来的行为表现
B. 能观察到行为表现的条件
C. 行为表现的程度
D. 行为表现的公认准则
满分:2分
9.隐性课程的特点是()的。
A. 非正式
B. 正式
C. 非官方
D. 官方
满分:2分
10.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A.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B.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
D.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E.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
满分:2分
11.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
A. 自由
B. 民主
C. 宽松
D. 和谐
满分:2分
12.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
A. 背景
B. 主题
C. 细节
D. 结果
E. 评析
满分:2分
13.选择校本培训案例的要求是()。
A. 典型性
B. 理论性
C. 代表性
D. 针对性
满分:2分
14.创新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
A. 质问
B. 怀疑
C. 批评
D. 求异
E. 超越
满分:2分
15.客观描述可分为()。
A. 定性描述
B. 定量描述
C. 一次性描述
D. 持续性描述
满分:2分
16.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A. 从经验总结到反思性教学
B. 从实验研究到行动研究
C. 走向问题解决
D. 走向叙事研究
E. 重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满分:2分
17.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包括()。
A. 敬业精神
B. 人文精神
C. 科学精神
D. 探索精神
满分:2分
18.生命和人性都具有()。
A. 预设性
B. 可预测性
C. 非预设性
D. 不可预测性
满分:2分
19.隐形课程具有()性质。
A. 公开性
B. 潜在性
C. 隐蔽性
D. 明显性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6道试题,共32分。)
1.科学的实质就是量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任何评价都建基于客观描述之上,是应然而非实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知识本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就是要面面俱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在考评中,全面的未必就是公正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难以满足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校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考评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在发现学习中采用接受学习的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传统教学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福师13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4道试题,共28分。)
1.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 综合性
B. 选择性
C. 理性
D. 均衡性
满分:2分
2.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 接受学习
B. 启发学习
C. 探究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分
3.()提出“教育即生活”。
A. 罗素
B. 陶行知
C. 杜威
D. 加涅
满分:2分
4.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分
5.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
B. 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
C.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D.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满分:2分
6.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 机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满分:2分
7.()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 教育研究
B. 教学实践
C. 教学引导
D. 教学反思
满分:2分
8.以下比喻恰当的是()。
A. 母乳是直接经验
B. 母乳是间接经验
C. 纸币是直接经验
D. 储备金是间接经验
满分:2分
9.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分
10.新课改理念下初中阶段增加()。
A. 综合课程
B. 分科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选修课程
满分:2分
11.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满分:2分
12.每门课程要以()为本位。
A. 知识传授
B. 发展
C. 技能提升
D. 价值观培养
满分:2分
13.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
A. 校本管理
B. 校本研究
C. 校本课程
D. 校本培训
满分:2分
14.()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B.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C. 课程结构的理性
D.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有()。
A. 人是文化的产物
B. 人性就是文化性
C. 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
D. 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
满分:2分
2.创新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
A. 质问
B. 怀疑
C. 批评
D. 求异
E. 超越
满分:2分
3.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是()。
A. 理念是全新的
B. 遵循传统思路
C. 重在局部改革
D. 内容上是整体的
满分:2分
4.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满分:2分
5.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强调的是()。
A. 甄别与选拔
B. 促进学生发展
C. 教师提高
D. 改进教学实践
满分:2分
6.他主学习的特点是()。
A. 能动性
B. 客体性
C. 受动性
D. 依赖性
E. 主体性
满分:2分
7.新课程是从学生与()的三大关系来理解学生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的。
A. 社会
B. 家庭
C. 自然
D. 自我
满分:2分
8.隐性课程的特点是()的。
A. 非正式
B. 正式
C. 非官方
D. 官方
满分:2分
9.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
A. 终极性
B. 永恒性
C. 本体性
D. 超越性
E. 未来性
满分:2分
10.“以校为本”的体现有()。
A. 校本研究
B. 校本培训
C. 校本课程
D. 校本管理
满分:2分
11.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的基本学习加以安排。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满分:2分
12.教育思想包括()。
A. 教育认识
B. 教育观念
C. 教育理念
D. 教育实践
满分:2分
13.操作性学习的特征有()。
A. 重文字符号
B. 强调身体性参与
C. 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
D. 轻实际内容
满分:2分
14.以下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有()。
A. 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B. 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C.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D. 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满分:2分
15.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 校本课程的开发
B.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C. 设置综合课程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分
16.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A. 积极互赖
B. 个体责任
C. 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D. 社交技能
E. 小组加工
满分:2分
17.隐形课程具有()性质。
A. 公开性
B. 潜在性
C. 隐蔽性
D. 明显性
满分:2分
18.选择校本培训案例的要求是()。
A. 典型性
B. 理论性
C. 代表性
D. 针对性
满分:2分
19.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
A. 自由
B. 民主
C. 宽松
D. 和谐
满分:2分
20.关注人意味着()。
A.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
B. 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 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 关注教学和学习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6道试题,共32分。)
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知识本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校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考评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选修科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教学等同于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传统教学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在发现学习中采用接受学习的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难以满足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教学是课程执行、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这一表述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3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