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3秋《结构力学》第九章渐近法课堂笔记
吉大13秋《结构力学》第九章 渐近法 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基本要求: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多结点的力矩分配,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重点: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及步骤。难点: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知识点整理
渐近法(力矩分配法)是基于位移法的逐步逼近精确解的近似方法。单独使用时只能用于无侧移(线位移)的结构。
一、基本概念
1、固端弯矩
固端弯矩——荷载引起的单跨梁两端的杆端弯矩,绕杆端顺时针为正。
固定状态:
——不平衡力矩,顺时针为正;
放松状态:需借助分配系数,传递系数等概念求解。
2、不平衡力矩
结构无结点转角位移时,交汇于A结点各杆固端弯矩的代数和,称为A结点的不平衡力矩。
它可由位移法三类杆件的载常数求得。
3、转动刚度
AB杆仅当A端产生单位转动时,A端所施加的杆端弯矩,称为AB杆A端的转动刚度,记作 。
对等直杆,由形常数可知 只与B端的支撑条件有关。
三种基本单跨梁的转动刚度分别为:
A端一般称为近端(本端),B端一般称为远端(它端)。
4、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结构交汇于某B结点各杆的转动刚度总和分子某杆该端的转动刚度,称为该杆A结点的分配系数。
例如交汇于B结点的n杆中第i杆B结点的分配系数为:
显然,B结点各杆的分配系数总和恒等于1。
分配力矩——将B结点的不平衡力矩改变符号,乘以交汇于该点各杆的分配系数,所得到的杆端弯矩称为该点各杆的分类力矩(分配弯矩)。
5、传递系数
传递系数——三类位移法基本杆件AB,当仅其一端产生转角位移时,远端的杆端弯矩和近端的杆端弯矩的比值,称为该杆的传递系数,记作CAB。
例如对位移法三类等直杆:
显然,传递系数也仅与远端约束有关。
6、传递力矩
传递力矩——将B结点的分配力矩乘以传递系数,所得到的杆端弯矩称为该点远端的传递力矩(传递弯矩)。
最终杆端弯矩——杆端固端弯矩、全部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的代数和即为该杆端的最终杆端弯矩。
二、弯矩分配法的物理概念
对于仅一个转动位移的结构,应用上述名字,本质是位移法的求解也可看成是:先固定结点,由固端弯矩获得结点不平衡力矩;然后用分配系数求杆端分配弯矩;接着用传递系数求传递弯矩;最后计算杆端最终杆端弯矩。这种直接求杆端弯矩,区段叠加作M图的方法即为弯矩分配法。
1、单结点分配
设有如图所示单结点(位移)结构。
首先锁定结点使无位移,由载常数可获得AC、CB杆的固端弯矩,此时附加刚臂上产生不平衡力矩
。
放松结点(反向加不平衡力矩)使产生实际结点位移,此时可分配和传递,计算分配和传递弯矩。
锁定结果和放松结果叠加,结点达到平衡、产生实际结点位移,这就是位移法的结果。因此杆端最终弯矩由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相加得到,这时结果是精确解。
2、多结点(位移)分配
对多结点(位移)结构,弯矩分配法的思路是:首先将全部结点锁定,然后从不平衡力矩最大的一结点开始,在锁定其他结点条件下放松该结点使其达到“平衡”(包括分配和传递)。接着重新锁定该结点,放松不平衡力矩次大的结点,如此一轮一轮逐点放松,直至不平衡力矩小到可忽略。最后累加固端、分配和传递得结果。
因为分配系数小于1,传递系数也小于1(因为定向支座处不分配),因此一轮分配、传递后,新的不平衡力矩一定比原来的小,理论上经过无限次分配、传递结构一定达到平衡,也即可以获得问题的精确解。
由弯矩分配法思路可知,对多结点问题它是一种逐渐逼近精确解的近似方法。
实际应用时,一般只进行二、三轮的分配和传递(考试只进行二轮即可)。
分配和传递可从任意一点开始,一般从不平衡力矩最大点开始,经验证明这样可加速收敛。
例1 试作刚架的弯矩图。
解:(1)计算各杆端分配系数
(2)计算固端弯矩
(3)进行力矩的分配和传递
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将其反号并乘以分配系数即得各近端的分配弯矩,再乘以传递系数即得各远端的传递弯矩。
(4)计算杆端最后弯矩
将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传递弯矩叠加,便得到各杆端最后弯矩。
例2 计算图示梁,作弯矩图。
解:
例3 计算图示刚架,作弯矩图。
解:
3、多结点力矩分配固定状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