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13秋《农村社会工作(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川农13秋《农村社会工作(本科)》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45、下列哪项最符合社会行动模式的目标设定:
A. 能力建设
B. 社区实质性问题解决
C. 经济发展
D. 制度与权力结构变迁
满分:5分
2.41、根据基尼系数的划分标准,相对平均的贫富差距是以下哪种情况:
A. G < 0.2
B. 0.2 <= G < 0.3
C. 0.3 <= G < 0.4
D. G > 0.4
满分:5分
3.18、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提出“差序格局”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是: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陶行知
D. 费孝通
满分:5分
4.49、下列哪项最符合地区发展模式中对于“社区问题”的假设:
A. 社区缺乏人际互动和民主制度
B. 社区存在住房、健康、环境等实质性问题
C. 社区缺乏市场经济及其体系支持
D. 社区存在社会不公正、剥夺和不平等
满分:5分
5.4、学习农村社会工作必须要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指:
A. 通过想象去推测中国农村的问题及成因
B. 社会学的想象力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农村
C. 能够帮助我们联系历史与现实
D. 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中国农村发展的现实处境与历史脉络
满分:5分
6.54、下列哪项最符合社会计划模式中对于“个人行动动机”的假设:
A. 倾向民主共议
B. 倾向经济发展
C. 倾向精英决策
D. 倾向冲突对抗
满分:5分
7.42、农村社会工作的三大模式中不包括:
A. 地区发展模式
B. 社会计划模式
C. 社会行动模式
D. 政策导向模式
满分:5分
8.12、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提出的当时中国农村的问题不包括:
A. 愚
B. 穷
C. 困
D. 私
满分:5分
9.40、根据基尼系数的划分标准,较为合理的贫富差距是以下哪种情况:
A. G < 0.2
B. 0.2 <= G < 0.3
C. 0.3 <= G < 0.4
D. G > 0.4
满分:5分
10.53、下列哪项最符合地区发展模式中对于“个人行动动机”的假设:
A. 倾向民主共议
B. 倾向经济发展
C. 倾向精英决策
D. 倾向冲突对抗
满分:5分
11.47、下列哪项最符合社会计划模式中对于“个人(行动)”的假设:
A. 人是理性的
B. 人是感性的
C. 人是团结互助的
D. 个人是依附于群体的
满分:5分
12.57、在三大模式中,强调以“居民(群体)间沟通讨论”等方式作为行动技巧的是:
A. 地区发展模式
B. 社会计划模式
C. 社会行动模式
D. 政策导向模式
满分:5分
13.39、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温饱是以下哪种情况:
A. E > 0.6
B. 0.5 < E <= 0.6
C. 0.4 < E <=0.5
D. 0.2 < E <=0.4
满分:5分
14.13、在乡村建设运动代表人物中,晏阳初的主要观点是:
A. 市场化
B. 现代化
C. 工业化
D. 本土化
满分:5分
15.56、在三大模式中,强调以“冲突、对峙、面质、谈判”等方式作为行动技巧的是:
A. 地区发展模式
B. 社会计划模式
C. 社会行动模式
D. 政策导向模式
满分:5分
16.14、在乡村建设运动代表人物中,梁漱溟的主要观点是:
A. 市场化
B. 现代化
C. 工业化
D. 本土化
满分:5分
17.1、下面哪个选项不是按照实务工作领域对社会工作的分类:
A. 医务社会工作
B. 农村社会工作
C. 社区社会工作
D. 学校社会工作
满分:5分
18.25、在中国农村从事社会工作的组织类型中不包括:
A. 政府组织
B. 市场组织
C. 群团组织
D. 民间组织
满分:5分
19.31、贫困的社会性是指:
A. 贫困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
B. 贫困直接表现为对“某些物品的匮乏”
C. 贫困的标准得到社会公认
D. 贫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满分:5分
20.52、三大模式中哪种模式在个人行动动机的假设上认为“人无所谓感性和理性”:
A. 地区发展模式
B. 社会计划模式
C. 社会行动模式
D. 政策导向模式
满分:5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