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4春《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4春《教育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 认识活动
B. 教师教的活动
C. 学生学的活动
D. 课堂活动
满分:2分
2.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满分:2分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满分:2分
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满分:2分
5.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满分:2分
6.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____
A. 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体制
D. 学校领导制度
满分:2分
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____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满分:2分
8.自然主义教育目的的主要倡导者是____。
A. 加德纳
B. 卢梭
C. 斯金纳
D. 华生
满分:2分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____
A. 杜威
B. 怀特海
C. 布鲁纳
D. 克伯屈
满分:2分
10.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A. 赫尔巴特
B. 斯金纳
C. 皮亚杰
D. 弗朗斯
满分:2分
11.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
A. 教学策略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过程
D. 教学原则
满分:2分
12.()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B. 文化素养
C. 专业素养
D. 职业素养
满分:2分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满分:2分
1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满分:2分
1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____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 遵守法律、法规
B.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满分:2分
2.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____
A. 幼儿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E. 学历教育
满分:2分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有____
A. 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B. 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C. 学习兴趣与习惯
D. 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着年龄而增
满分:2分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____
A. 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B. 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C. 现代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D. 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满分:2分
5.教学原则有____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E. 因材施教原则
F.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满分:2分
6.教育实体的形成特点有____
A. 教育主体确定
B.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C.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D.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E.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满分:2分
7.教育目的的五分说层次结构有____
A. 理想的教育目的
B. 正式的教育目的,又称成文的教育目的
C. 教育者理解的教育目的
D. 教育者操作的目的
E. 实现的教育目的
满分:2分
8.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有____
A. 非正式教育
B. 正式而非正规教育
C. 正规教育
D. 正式且正规教育
满分:2分
9.CIPP评价模式由()组成
A. 背景评价
B. 输入评价
C. 过程评价
D. 结果评价
满分:2分
10.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类型可以分为____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综合型课程
D. 研究型课程
满分:2分
11.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____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E. 重视个别差异
满分:2分
1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 课程结构的更新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 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满分:2分
13.教师的多元角色有____
A. 传道者角色
B. 授业、解惑者角色
C. 示范者角色
D. 管理者角色
E. 父母与朋友角色
F. 研究者角色
满分:2分
14.德育包括____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道德品质教育
D. 健康教育
满分:2分
1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____
A. 社会政治的需要
B.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文化传统的影响
D. 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
满分:2分
16.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因是____
A.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B. 教学是促进人发展的主要手段
C. 教学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D.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满分:2分
1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____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 课外辅导和答疑
E.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满分:2分
18.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____
A.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B.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
C. 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特征
D. 教科书编写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E. 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满分:2分
19.学生文化的特征有____
A.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B.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C.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D.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E. 对学校文化的补助性
满分:2分
20.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有____
A.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C. 决定教育的目的
D.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差别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共同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分组教学产生于古代,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社会政治的需要是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校本课程通常由校长、教师来制定,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学生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示范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榜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满分:2分
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满分:2分
3.()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 课程实施
B. 课程评价
C. 课程教学
D. 课堂反馈
满分:2分
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满分:2分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满分:2分
6.()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 1965
B. 1964
C. 1966
D. 1967
满分:2分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____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满分:2分
8.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____
A. 杜威
B. 怀特海
C. 布鲁纳
D. 克伯屈
满分:2分
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满分:2分
10.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____
A. 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体制
D. 学校领导制度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
A. 个别教学
B. 集体教学
C. 小组教学
D. 班级授课
满分:2分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有____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满分:2分
3.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____
A.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 素质教育面向学生的所有方面,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构建
C.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满分:2分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____
A. 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B. 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C. 现代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D. 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满分:2分
5.教学过程的结构是____
A. 激发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E. 检查知识
满分:2分
6.良好的人格特征有____
A. 团结他人,事事为他人着想
B. 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C. 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D. 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满分:2分
7.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类型可以分为____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综合型课程
D. 研究型课程
满分:2分
8.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有____
A. 非正式教育
B. 正式而非正规教育
C. 正规教育
D. 正式且正规教育
满分:2分
9.学生文化的特征有____
A.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B.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C.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D.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E. 对学校文化的补助性
满分:2分
10.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____
A. 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B.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C. 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D.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满分:2分
11.教师的多元角色有____
A. 传道者角色
B. 授业、解惑者角色
C. 示范者角色
D. 管理者角色
E. 父母与朋友角色
F. 研究者角色
满分:2分
12.CIPP评价模式由()组成
A. 背景评价
B. 输入评价
C. 过程评价
D. 结果评价
满分:2分
13.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____
A. 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B. 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C. 评价过程是否科学
D. 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满分:2分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____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 课外辅导和答疑
E.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满分:2分
15.学生应该具备人的____特性?
A.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B. 学生是能动的客体
C. 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D. 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满分:2分
16.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的原因是____
A.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一种精神状态
B.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互依存
C.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D. 传统教育同样重视创新能力
满分:2分
17.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有____
A. 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B. 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C. 学习兴趣与习惯
D. 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着年龄而增
满分:2分
18.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____
A. 家庭教育
B. 道德教育
C. 班级教育
D. 学校教育
E. 社会教育
满分:2分
19.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____
A. 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D.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满分:2分
20.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角色必须做如下转换____
A. 教师必须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
B. 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
C. 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变
D. 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校园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教育目的仅仅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产生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是课时分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在布鲁姆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社会政治的需要是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基础课程是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基础,研究型课程又是拓展型课程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示范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榜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学根据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实物、实验、模型、形象、语言等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有关感性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克里文(M.Scriven)为代表,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结果的评价模式,是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一种值得参考的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