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4春《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4春《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数字“三”、“五”倍受中国人青睐,不仅具有原型意味,而且存在着哲学上的认识依据。前者是以理性精神对宇宙秩序所作的清醒把握; 后者是中国古人以幻想形式对自然所做的不自觉的加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在我们平时的审美交流中,无论是话语接受、还是文本接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解释的隐形权威压抑解释的自主性的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以禅喻诗”,首先是修辞意义上的“喻”,然后是诗学意义上对“喻”的方式的审美规定——以禅语喻诗语,以禅悟喻诗悟,从而把禅宗的审美思维和诗人的审美思维在一个新的层面进行了整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修辞从话语建构向文本建构延伸的两大类型:从句到篇和从篇到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哲学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是相对于非语言动物的一种界定。我们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是针对人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语言证明自己、走近他人的一种描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接收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视野中接受同一对象,接受者透过言语形式,跟表达者进行超越时空的交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审美经验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积累的语言知识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拉康的解梦话语呈现为“凝缩”“移置”模式,拉康的“隐喻/转喻”分别与弗洛伊德 “隐喻/转喻”相关,但是他的理论渊源直接来自雅各布逊。(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作为社会化存在的接受者,往往通过修辞接受的方式汇入社会对某种修辞表达的认同,这在人们关于避讳语的接受中体现得很充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男性话语对中国女性“亦玉亦瓦”的修辞命名,从话语延伸到文本,产生“喜玉厌瓦”的爱情叙事,二者在不同的层面折射出男性控制的话语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在日常的话语交际中,如果我们对别人说话转弯抹角表示不满,那是因为我们觉得在当时的交际语境中,“说话应该直来直去”,然而,“说话应该直来直去”本身恰恰是一种修辞化的“反转弯抹角”。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通常所说的语法管“通不通”,修辞管“好不好”只是狭义修辞学的自我定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修辞命名“女公子”在“尊女”的表象下遮盖着“卑女”的实质,“女强人”用“女强”的修辞命名对“女弱”进行不成功的文化突围,二者的表达策略包含复杂的文化内容。(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不同的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话语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意义实现方式。(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人的多重角色身份,决定了修辞对话常常在人的不同角色身份之间进行,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以某种固定的角色身份永恒在场,因此每个人也就必然随着自己角色身份的变换而变换角色话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女扮男装是女人“雌性雄化”的自我设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当我们使用“三×”“五×”这类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时,实际上是在表达用数字切分了的世界,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人认识自身和身外宇宙的方式,及其据以解释宇宙万物的经验系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接受者通常以自己的方式获取修辞信息,因此,经过接收者解码的所指,已经不完全是表达者编码的所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古人对能够直接预示现实行为的梦象,常常按照梦示行事,而对一些不一定能够直接预示现实行为的梦象,则希望推知其含义,找到梦中那种神秘的感觉,由此导致了解梦活动的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预设可能引导接受,却不可能压抑接受。(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一种表达策略的变换,从表面上看,是话语形式的变化,但在深层,反映的是修辞话语的价值重建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我们把修辞幻象定义为:语言制造的幻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3.方位词“左”、“右” /“东”、“西”在脱离单纯方位用法的时候体现出某种尊卑秩序,它背后各有不同的观念支撑,由此可从一个侧面见出中国人把握世界的流动视点和灵活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4.修辞命名“女公子”在“尊女”的表象下遮盖着“卑女”的实质,“女强人”用“女强”的修辞命名对“女弱”进行不成功的文化突围,二者的表达策略包含复杂的文化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5.亦玉亦瓦的女性形象,是女子“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的文化表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6.古人对能够直接预示现实行为的梦象,常常按照梦示行事,而对一些不一定能够直接预示现实行为的梦象,则希望推知其含义,找到梦中那种神秘的感觉,由此导致了解梦活动的产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7.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具有对同一修辞话语的反复玩味性质,它是开放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8.当年刘心武笔下的“小流氓”宋宝琦进入王朔话语,一扫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剧意味,变得神气活现,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嬉皮姿态,蔑视一切既定价值、写作规范和话语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9.在修辞活动中,当接受者认同一种预设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把自己的解释权交给了这种预设,因此,要使自主性接受不受压抑,需要走出既定的预设,重建一个认知前提。(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0.“家——国”一体的修辞关联,既对民族凝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封建政治运作产生了正面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1.王朔在文学文本中营造了一个属于市民趣味的欣赏空间,促成了文学文本向大众文化的开放,并且部分地弥合了纯文学与俗民大众之间的鸿沟,也重建了修辞话语的价值尺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2.人的心态是一个单极的世界,而不是非常复杂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3.汉语尊称他人女儿为“女公子”,是“尊女”的修辞表达。(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4.接受者如果认同的表述,也就认同了一种伦理预设:恋家的中国人能够超越“穷家”的某些不利于个人生存的因素,在伦理层面重建一种心理平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5.言语活动的深层机制,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主体经验世界对接。当接受者走近表达者时,实际上是接受者走近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当接受者偏离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时,修辞接受的错位就可能发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6.修辞接受中的开放性、选择性和个体性,意味着接受活动是不受任何规束的任意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7.语言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8.表达者的编码行为在广义上密切联系着服务于某种精神需要的心理定向,这种审美心理定向,在李白的诗歌中执拗地指向了太阳;在艾青的诗歌中指向了月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9.隐喻在修辞活动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据瑞恰兹在《修辞哲学》一书中的统计,日常交际中每三句话,就有一句是以隐喻的方式来表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0.王朔在文学文本中营造了一个属于市民趣味的欣赏空间,促成了文学文本向大众文化的开放,并且部分地弥合了纯文学与俗民大众之间的鸿沟,也重建了修辞话语的价值尺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1.弗洛伊德的解梦话语呈现为“隐喻/转喻”模式。(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2.“芳草美人”是那些以女子自喻的男性作者笔下最常见的喻象符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3.预设作为隐匿在话语深层的无形力量,既规定了表达者的话语权,也规定了接受者的解释权。(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4.省略表达是为了压缩或舍弃表达者的 “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5.在阴阳系统中,中国古人尊右卑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6.数字“三”、“五”倍受中国人青睐,不仅具有原型意味,而且存在着哲学上的认识依据。前者是以理性精神对宇宙秩序所作的清醒把握; 后者是中国古人以幻想形式对自然所做的不自觉的加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7.当年刘心武笔下的“小流氓”宋宝琦进入王朔话语,一扫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剧意味,变得神气活现,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嬉皮姿态,蔑视一切既定价值、写作规范和话语权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8.隐喻在修辞活动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据瑞恰兹在《修辞哲学》一书中的统计,日常交际中每三句话,就有一句是以隐喻的方式来表述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9.家,作为一个血缘群体的栖息之所,可以引申出相关的语义系列:定居→安家→自己家的住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0.预设作为隐匿在话语深层的无形力量,既规定了表达者的话语权,也规定了接受者的解释权。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以禅喻诗”,首先是修辞意义上的“喻”,然后是诗学意义上对“喻”的方式的审美规定——以禅语喻诗语,以禅悟喻诗悟,从而把禅宗的审美思维和诗人的审美思维在一个新的层面进行了整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预设作为隐匿在话语深层的无形力量,既规定了表达者的话语权,也规定了接受者的解释权。(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家——国”一体的修辞关联,既对民族凝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封建政治运作产生了正面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不同的接受者个人,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的人,不同主体的接受活动,无法超越社会通用的物质媒介和社会共同遵守的文化契约,因此,个体性的接受活动,在最终意义上,仍是社会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以禅喻诗”,首先是修辞意义上的“喻”,然后是诗学意义上对“喻”的方式的审美规定——以禅语喻诗语,以禅悟喻诗悟,从而把禅宗的审美思维和诗人的审美思维在一个新的层面进行了整合。(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宏观上修辞接受活动的开放性,意味着对给定修辞信息的接受,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从微观上说,在一次具体的接受活动中,修辞信息的接受,只能选择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预设可能引导接受,却不可能压抑接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数字“三”、“五”倍受中国人青睐,不仅具有原型意味,而且存在着哲学上的认识依据。前者是以理性精神对宇宙秩序所作的清醒把握; 后者是中国古人以幻想形式对自然所做的不自觉的加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在阴阳系统中,中国古人尊右卑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梦被解释为人的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的改装,梦的解析,就是从梦的表层意义,追寻梦的深层意义,是探寻浮上意识层面的表层意义,如何掩盖了隐藏在无意识层面的深层意义的“改装”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一种表达策略的变换,从表面上看,是话语形式的变化,但在深层,反映的是修辞话语的价值重建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梦以象征性的方式建构了一个世界,解梦是对被建构的象征化世界进行修辞化解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当年刘心武笔下的“小流氓”宋宝琦进入王朔话语,一扫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剧意味,变得神气活现,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嬉皮姿态,蔑视一切既定价值、写作规范和话语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在中国,当“大”用来指称“功勋卓著的祖先兼帝王”时,人们对大的尊崇,已经开始向纯粹内涵的“大”偏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隐喻的意义是在一个相似性框架中聚焦的。然而甲事物和乙事物之间的相似,只有一种可能。(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哲学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是相对于非语言动物的一种界定。我们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是针对人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语言证明自己、走近他人的一种描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在西方文化语境和中国文化语境中,最能体现话语建构自觉意识的理论表述,分别是“一语说”和“炼字”。(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三”和“五”作为原型数字进入修辞话语,有一个演变过程,演变轨迹为:神灵数字→模式数字→祥瑞数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所谓话语的意义,既包含话语本身的意义,也包含话语主体对话语表述的世界的理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当个人的权利定位背离“我为人人”的向度时,“人人为我”要么变得虚幻、要么走向利己主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它的合理性,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后者给个人本位的出场提供了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作为文学文本的小说,关心发生在“某一个人”身上的“独特”事件,这是小说吸引读者的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在我们平时的审美交流中,无论是话语接受、还是文本接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解释的隐形权威压抑解释的自主性的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3.语言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4.关于修辞诗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研究修辞话语建构向文本建构延伸的审美设计和诗学关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5.人的多重角色身份,决定了修辞对话常常在人的不同角色身份之间进行,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以某种固定的角色身份永恒在场,因此每个人也就必然随着自己角色身份的变换而变换角色话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6.在阴阳系统和权力系统的双重坐标中,既尊左也尊右——“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7.古人对能够直接预示现实行为的梦象,常常按照梦示行事,而对一些不一定能够直接预示现实行为的梦象,则希望推知其含义,找到梦中那种神秘的感觉,由此导致了解梦活动的产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8.王朔在文学文本中营造了一个属于市民趣味的欣赏空间,促成了文学文本向大众文化的开放,并且部分地弥合了纯文学与俗民大众之间的鸿沟,也重建了修辞话语的价值尺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9.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分割时空,往往反映着一种集体经验,投射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心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0.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1.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和文本建构方式,存在着某种同构性。(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2.在修辞活动中,当接受者认同一种预设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把自己的解释权交给了这种预设,因此,要使自主性接受不受压抑,需要走出既定的预设,重建一个认知前提。(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3.王朔在文学文本中营造了一个属于市民趣味的欣赏空间,促成了文学文本向大众文化的开放,并且部分地弥合了纯文学与俗民大众之间的鸿沟,也重建了修辞话语的价值尺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4.不同的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话语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意义实现方式。(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5.修辞接受可以通过瞬间体悟取得即时效应,也可能通过反复体验表现为滞后效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6.言语活动的深层机制,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主体经验世界对接。当接受者走近表达者时,实际上是接受者走近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当接受者偏离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时,修辞接受的错位就可能发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7.女扮男装是女人“雌性雄化”的自我设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8.进入话语的“缘分”,更多地指向心灵的感觉,而不是指向词典中的释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9.当个人的权利定位背离“我为人人”的向度时,“人人为我”要么变得虚幻、要么走向利己主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它的合理性,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后者给个人本位的出场提供了空间。(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0.作为社会化存在的接受者,往往通过修辞接受的方式汇入社会对某种修辞表达的认同,这在人们关于避讳语的接受中体现得很充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1.省略表达是为了压缩或舍弃表达者的 “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2.“三”和“五”作为原型数字进入修辞话语,有一个演变过程,演变轨迹为:神灵数字→模式数字→祥瑞数字。(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3.作为修辞活动的主体,表达者和接受者处于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4.不管是衣锦还乡的刘邦,还是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在他们看来,故乡仅仅是一道遥远的风景线,而不是确证自身价值的地域人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5.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梦被解释为人的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的改装,梦的解析,就是从梦的表层意义,追寻梦的深层意义,是探寻浮上意识层面的表层意义,如何掩盖了隐藏在无意识层面的深层意义的“改装”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6.同一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话语的理解,可能因接受的反复而体悟有别。(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7.“穷家难舍”,是对一个人情化的世界的依恋,它在本质上,是对本土文化的适应和对异质文化的隔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8.男性话语对中国女性“亦玉亦瓦”的修辞命名,从话语延伸到文本,产生“喜玉厌瓦”的爱情叙事,二者在不同的层面折射出男性控制的话语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9.一种表达策略的变换,从表面上看,是话语形式的变化,但在深层,反映的是修辞话语的价值重建问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0.在西方文化语境和中国文化语境中,最能体现话语建构自觉意识的理论表述,分别是“一语说”和“炼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