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4-6-28 08:53:46

福师14春《教育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4春《教育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在我国对教师的法定权利、法定义务等作出具体规定的是( )。
A. 《义务教育法》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教育法》
D. 《教师法》
满分:2分
2.在我国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观点是( )
A. 二因素论
B. 三因素论
C. 四因素论
D. 五因素论
满分:2分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利托尔诺
B. 孟禄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满分:2分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 培养人
B. 科学知识再生产
C. 宣传思想
D. 生产科学知识
满分:2分
5.教育是一种( )。
A. 生物现象
B. 社会现象
C. 自然现象
D. 本能活动
满分:2分
6.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中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高尔顿、华生
B. 皮亚杰、华生
C. 高尔顿、斯通
D. 华生、皮亚杰
满分:2分
7.70年代以来,在教师职业的发展进程中,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的理想追求的是( )。
A. 师资的数量
B. 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C. 师资的高学历
D. 师资的年轻化
满分:2分
8.在我国对教师的法定权利、法定义务等作出具体规定的是( )。
A. 《义务教育法》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教育法》
D. 《教师法》
满分:2分
9.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早操和早锻炼
B. 体育课
C. 课外体育活动
D. 各种体育竞赛
满分:2分
10.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 培养人
B. 科学知识再生产
C. 宣传思想
D. 生产科学知识
满分:2分
11.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是何种理论的观点( )。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D. 文化本位论
满分:2分
12.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开始于( )。
A. 清朝末期
B. 元明
C. 宋
D. 隋唐
满分:2分
13.1922年修订的学制,中小学修业年限推行( )。
A. 五.四.四制
B. 六.三.三制
C. 五.三.三制
D. 十年一贯制
满分:2分
14.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要办好三类主要学校是指( )。
A. 初等、中等、高等学校
B.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工学校、专门学院
C. 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
D. 幼儿学校、普通学校、专业学校
满分:2分
15.我国古籍最早出现“教育”一词的是( )。
A. 《尚书.尧典》
B. 《说文解字》
C. 《学记》
D. 《孟子.尽心》
满分:2分
16.在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中,德育为其它各育起着何种作用( )。
A. 物质基础
B. 知识基础
C. 协调平衡
D. 导向、动力和调控
满分:2分
17.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高尔顿
B. 华生
C. 斯通
D. 皮亚杰
满分:2分
18.1922年修订的学制,中小学修业年限推行( )。
A. 五.四.四制
B. 六.三.三制
C. 五.三.三制
D. 十年一贯制
满分:2分
19.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 )。
A. 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B. 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
C. 教育具有阶级性
D. 教育具有历史性
满分:2分
20.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的社会条件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
B.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同一
C. 科技高度发展
D. 共产主义制度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有()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D.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E. 本民族文化传统
满分:2分
2.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包括( )。
A. 培养何种功能的社会成员
B.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C. 有文化的劳动者
D. 文化本位论
E. 所要形成的人的素质及其结构
满分:2分
3.从世界范围来看,师资职前培养模式主要有( )。
A. 定向型
B. 开放型
C. 集约型
D. 粗放型
E. 实践型
满分:2分
4.在欧洲的奴隶社会出现的著名的教育体系有( )。
A. 宗教教育
B. 斯巴达教育
C. 雅典教育
D. 骑士教育
E. 宫廷教育
满分:2分
5.教师的职业特点,既带有历史遗传的色彩,又反映时代变迁的影响。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有:( )。
A. 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
B. 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
C. 工作绩效的模糊性
D. 职业待遇的福利性
E. 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满分:2分
6.我国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有
A. 教育属于生产力
B.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说
C.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 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
E. 教育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满分:2分
7.评述传统教育学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有()。
A.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B.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C.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D.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从事教的活动中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E.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从事教的活动中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满分:2分
8.现代学制是现代学校不断发展、组织日趋严密的产物,大致有哪些类型( )。
A. 一贯制
B. 双轨制
C. 断层制
D. 单轨制
E. 中间型学制
满分:2分
9.体现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的原则是( ) 。
A.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 尊重儿童观点原则
D. 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E. 无歧视原则
满分:2分
10.学校的德育方法分为( )
A. 语言说服方法类
B. 形成感染方法类
C. 实际训练方法类
D. 品德评价方法类
满分:2分
11.在以下的教育形式中,哪些是属于学校教育类型的( )。
A. 函授教育
B. 网络学校
C. 家庭学校
D. 刊授教育
E. 全日制教育
满分:2分
12.教育目的具有以下特性( )。
A. 抽象性
B. 形象性
C. 预期性
D. 终极性
E. 理想性
满分:2分
13.人具有以下特征( )。
A.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B. 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C. 体力与脑力的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E. 情感与意志的统一
满分:2分
14.学生作为特定社会属性的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 )。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D. 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E. 教育的对象
满分:2分
15.分析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 )。
A. 教师的文化地位
B. 教师的专业地位
C. 教师的经济地位
D. 教师的政治地位
E. 教师的职业声望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在前运算阶段,婴儿通过一系列先天性条件反射,发展了感知运动图式,逐渐地把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形成对客体的最初反映和表象记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等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所谓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人力资本理论家认为人口数量重于人口质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所谓人力资本,即指凝聚在劳动者、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皮亚杰是20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把从婴儿到少年的认知发展,区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等等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1949——1957年是我国教育学的中国化时期,1958~1965年是教育学进行改造进而全面“苏化”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人的身心发展是不稳定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儿童发展的顺序以及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是不同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学习其职务及其在专业团体所经历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所谓教师的权利,是指法律对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行为约束,它要求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是身心发展量变与质变相互交替进行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教师的社会期望对教师角色行为及教师的群体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皮亚杰是20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把从婴儿到少年的认知发展,区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学校智育的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教育原理》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4道试题,共28分。)
1.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是()
A. 基辛格
B. 舒尔茨
C. 杜威
D. 伯恩斯坦
满分:2分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 培养人
B. 科学知识再生产
C. 宣传思想
D. 生产科学知识
满分:2分
3.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教育学出现的著作是( )
A. 《教育漫话》
B. 《爱弥儿》
C. 《大教育论》
D. 《普通教育学》
满分:2分
4.根据利伯曼对专门职业的定义,人们往往把( )看作是典型的专业人员。
A. 护士
B. 教师
C. 社会工作者
D. 医生
满分:2分
5.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 )。
A. 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B. 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
C. 教育具有阶级性
D. 教育具有历史性
满分:2分
6.人的发展是一个生物与社会事件所引起的进化过程,发展中包括成熟和偶然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的观点。
A. 高尔顿
B. 皮亚杰
C. 埃里克森
D. 格塞尔
满分:2分
7.我国古籍最早出现“教育”一词的是( )。
A. 《尚书.尧典》
B. 《说文解字》
C. 《学记》
D. 《孟子.尽心》
满分:2分
8.“两种教育制度”是于1964年由( )提出推行的。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满分:2分
9.在教育史上被认为是学校的起源的是( )。
A. 古希腊的角力学校
B. 伊斯兰教的古代寺院
C. 犹太人的犹太教堂
D. 冠仪
满分:2分
10.人的发展是一个生物与社会事件所引起的进化过程,发展中包括成熟和偶然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 )的观点。
A. 高尔顿
B. 皮亚杰
C. 埃里克森
D. 格塞尔
满分:2分
11.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教育学出现的著作是()
A. 《教育漫话》
B. 《爱弥儿》
C. 《大教育论》
D. 《普通教育学》
满分:2分
12.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是( ) 。
A. 教学系统
B. 教育环境
C. 教育影响
D. 教育体制
满分:2分
13.教育是一种( )。
A. 生物现象
B. 社会现象
C. 自然现象
D. 本能活动
满分:2分
14.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生产与生活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 )。
A. 人类社会永恒的现象
B. 历史的现象
C. 具有阶级性的现象
D. 具有生产性的现象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有( )。
A. 大生产性
B. 科学性
C. 普及性
D. 多样性
E. 综合性
满分:2分
2.美育的内容有( )。
A. 工农业生产知识教育
B. 自然美的教育
C. 社会生活美的教育
D.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E. 艺术美的教育
满分:2分
3.西方教育学的发展经历的发展时期有( )
A. 前学科时期
B. 学科雏形时期
C. 学科形成时期
D. 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
E. 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时期
满分:2分
4.教育目的具有以下特性( )。
A. 抽象性
B. 形象性
C. 预期性
D. 终极性
E. 理想性
满分:2分
5.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
A. 情绪感染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B. 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C. 注意安全卫生、劳逸结合
D.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E. 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照顾个别差异
满分:2分
6.分析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 )。
A. 教师的文化地位
B. 教师的专业地位
C. 教师的经济地位
D. 教师的政治地位
E. 教师的职业声望
满分:2分
7.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
A. 学校
B. 教育方法
C. 教育者
D. 受教育者
E. 教育影响
满分:2分
8.人的身心发展在成熟机制制约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速度的不均衡性
D. 稳定性和可变性
E. 个别差异性
满分:2分
9.在欧洲的奴隶社会出现的著名的教育体系有( )。
A. 宗教教育
B. 斯巴达教育
C. 雅典教育
D. 骑士教育
E. 宫廷教育
满分:2分
10.人口制约着: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质量
C.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 教育的过程
E. 教育的结构
满分:2分
11.人具有以下特征( )。
A.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B. 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C. 体力与脑力的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E. 情感与意志的统一
满分:2分
1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
A. 科学文化知识有了相当的积累
B. 产生了阶级和国家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D. 文字的形成
E. 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满分:2分
13.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包括( )。
A. 培养何种功能的社会成员
B.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C. 有文化的劳动者
D. 文化本位论
E. 所要形成的人的素质及其结构
满分:2分
14.人的身心发展在成熟机制制约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速度的不均衡性
D. 稳定性和可变性
E. 个别差异性
满分:2分
15.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为国家输送劳动后备力量是我国的(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普通中学任务
D. 小学任务
E. 高等教育任务
满分:2分
16.我国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有
A. 教育属于生产力
B.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说
C.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 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
E. 教育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满分:2分
17.古今中外教育组成部分大多包括德智体美等育,其区别在于( )。
A. 所反映的教育基本规律有所不同
B. 诸育的任务要求不同
C. 诸育的内容有所不同
D. 各育在整体中的地位不同
E. 各育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
满分:2分
18.在以下的教育形式中,哪些是属于学校教育类型的( )。
A. 函授教育
B. 网络学校
C. 家庭学校
D. 刊授教育
E. 全日制教育
满分:2分
19.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A. 学校
B. 教育方法
C. 教育者
D. 受教育者
E. 教育影响
满分:2分
20.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
A. 教育的原始性
B. 教育的全民性
C. 教育的无阶级性
D. 教育的水平低下
E.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在原始水平上相结合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6道试题,共32分。)
1.1920年至1949年时期的教育学已一改以前译介日本的做法,而是转而效仿美国(兼及德、苏),其主体是在大量吸收美国杜威、桑代克等教育思想基础上而进行的草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中间型学制又称“Y”型学制,相对出现最晚,以二战前的日本、 前苏联以及中国为代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学校智育的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1920年至1949年时期的教育学已一改以前译介日本的做法,而是转而效仿美国(兼及德、苏),其主体是在大量吸收美国杜威、桑代克等教育思想基础上而进行草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中教育学以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理论, 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大学讲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在教育史上人们一般认为在原始部落中流行的冠仪被认为是学校的起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论争,按照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教育本质的争鸣和驳辩阶段、本质论争的扩展阶段以及 教育本质论争的总结与沉寂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人的身心发展是不稳定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儿童发展的顺序以及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是不同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是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相互交替进行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学习其职务及其在专业团体所经历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所谓人力资本,即指凝聚在劳动者、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七艺”,而且各种科目都贯穿着神学精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为,它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从而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一般说来,事物本质就是关于该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决定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4春《教育原理》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