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4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4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
1.( )(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满分:2)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内在评价
2.( )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满分:2)
A. 专业精神
B. 奉献精神
C. 舍己精神
D. 具有爱心
3.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 )。 (满分:2)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4.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 )( )。 (满分:2)
A. 合作学习
B. 分组学习
C. 个别学习
D. 同步学习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 (满分:2)
A. 赞科夫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列昂节夫
6.“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 )的观点。 (满分:2)
A. 被动适应论
B. 主动适应论
C. 滞后论
D. 超越论
7.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是评价的( )( )。 (满分:2)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客体取向
8.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 (满分:2)
A. 整合性
B. 逻辑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9.“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 )。 (满分:2)
A. 学习准备
B. 学科结构
C. 中间语言
D. 发现学习
10.下列各项中( )(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满分:2)
A. 随机访问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问题教学
11.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满分:2)
A. 讲解
B. 讲读
C. 讲述
D. 讲演
12.教育从( )开始。 (满分:2)
A. 体罚
B. 尊重
C. 称赞
D. 惩罚
E.
13.( )(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满分:2)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14.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 )( )( )。 (满分:2)
A. 课程目标
B. 学生需要
C. 社会需要
D. 教师计划
15.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 )( )。 (满分:2)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16.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 (满分:2)
A.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 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 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17.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 )( )。 (满分:2)
A. 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B. 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C. 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D. 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18.( )(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满分:2)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设计
19.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 (满分:2)
A. 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 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 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 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20.“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 (满分:2)
A. 一般发展
B. 自我实现
C. 全面发展
D. 情感发展
21.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 )( )。 (满分:2)
A. 目标模式
B. 过程模式
C. 情境模式
D. 批判模式
22.新课程强调: (满分:2)
A.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23.“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 (满分:2)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4.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 (满分:2)
A. 量的研究
B. 质的研究
C. 课堂研究
D. 试验研究
25.“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 )( )。 (满分:2)
A. 巴班斯基
B. 布卢姆
C. 华虚朋
D. 瓦根舍因
26.“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 (满分:2)
A. 巴班斯基
B. 布卢姆
C. 帕克赫斯特
D. 瓦根舍因
2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 )( )。 (满分:2)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坦纳
28.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 )。 (满分:2)
A. 机器教学
B. 程序教学
C. 强化教学
D. 编程教学
29.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满分:2)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30.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 )( )。 (满分:2)
A. 教师和学生
B. 社会和生活
C. 目标和过程
D. 行为和目标
31.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 )( )。 (满分:2)
A. 实际发展区
B. 潜在发展区
C. 最近发展区
D. 远景发展区
32.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 )是其中之一。 (满分:2)
A. 行为主义教学论
B. 人本主义教学论
C. 尝试教学论
D. 发展性教学论
33.( )是骨干教师的第一素养。 (满分:2)
A. 教育手段
B. 教育观念
C. 教育思想
D. 教育技巧
E.
34.( )(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满分:2)
A. 目标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 过程原则
D. 思想性原则
35.( )以愚蠢教人。 (满分:2)
A. 巫师
B. 教书匠
C. 能师
D. 庸师
36.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满分:2)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37.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 )。 (满分:2)
A. 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 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 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 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38.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 (满分:2)
A.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9.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 )( )。 (满分:2)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阶段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40.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满分:2)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二、多选题:
1.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后者是教育专业素养,它包括: (满分:2)
A. 启发
B. 机智
C. 绝招
D. 独到
2.有关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陈述正确的是( )( )( )( )( )。 (满分:2)
A. 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B. 由归纳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C. 由演绎向归纳模式发展
D. 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3.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满分:2)
A. 重视发展
B. 重综合评价
C. 强调质性评价
D. 注重过程
4.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的价值在于: (满分:2)
A.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B. 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
C. 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
D. 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5.自主学习包括( )。 (满分:2)
A. 发现学习
B. 主动学习
C. 独立学习
D. 元认知监控学习
6.选择案例的要求有: (满分:2)
A. 趣味性
B. 代表性
C. 典型性
D. 针对性
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 )。 (满分:2)
A. 改革本身的因素
B. 学校内部的因素
C. 学校外部的因素
D. 学校实施的因素
8.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我们要: (满分:2)
A. 以指导为主,以检查为主
B. 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
C. 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D. 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
9.“以校为本”的三大内涵是: (满分:2)
A. 为了学校
B. 在学校中
C. 基于学校
D. 学校实验
10.对话的一般方式有: (满分:2)
A. 信息交换
B. 经验共享
C. 深度会谈
D. 专题讨论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 )( )。 (满分:2)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2.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 )。 (满分:2)
A.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B. 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
C. 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 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 )( )的描述。 (满分:2)
A. 长期性
B. 连续性
C. 广泛性
D. 间接性
4.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 (满分:2)
A. 赞科夫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列昂节夫
5.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 (满分:2)
A. 利维
B. 泰勒
C. 布卢姆
D. 莱斯
6.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 (满分:2)
A. 哲学取向
B. 心理学取向
C. 忠实取向
D. 背离取向
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 (满分:2)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8.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 )( )。 (满分:2)
A. 理性教育学
B. 思辨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 活动教育学
9.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 )。 (满分:2)
A. 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 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 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 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10.( )(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满分:2)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内在评价
11.( )(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满分:2)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设计
12.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 )。 (满分:2)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13.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 )( )。 (满分:2)
A. 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 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 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 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14.下列各项中( )(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满分:2)
A. 随机访问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问题教学
15.“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 (满分:2)
A. 一般发展
B. 自我实现
C. 全面发展
D. 情感发展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 (满分:2)
A.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 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 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 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是评价的( )( )。 (满分:2)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客体取向
18.“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 (满分:2)
A. 活动分析
B. 解放兴趣
C. 八年研究
D. 泰罗主义
19.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 )( )。 (满分:2)
A. 合作学习
B. 分组学习
C. 个别学习
D. 同步学习
20.教育从( )开始。 (满分:2)
A. 体罚
B. 尊重
C. 称赞
D. 惩罚
E.
2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 )支配。 (满分:2)
A. 技术理性
B. 实践理性
C. 解放理性
D. 理论理性
22.“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 (满分:2)
A. 克伯屈
B. 杰克逊
C. 巴罗
D. 杜威
23.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 )( )。 (满分:2)
A. 比较组织者
B. 陈述性组织者
C. 说明性组织者
D. 先行组织者
24.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 )( )。 (满分:2)
A. 《爱弥尔》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 《我们怎样思维》
25.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冷落、淡化、忽视学,学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强调: (满分:2)
A. 合作学习
B. 探究学习
C. 竞争学习
D. 自主学习
26.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 (满分:2)
A. 古德莱德
B. 帕里斯
C. 斯金纳
D. 兰德
27.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 (满分:2)
A. 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 B. 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 C.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 D. 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28.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 (满分:2)
A. 从做中学
B. 反省思维
C. 主动作业
D. 问题教学
29.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 )。 (满分:2)
A. 圆周式课程
B. 螺旋式课程
C. .逐步深入课程
D. 直线式课程
30.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满分:2)
A. 情境模式
B. 目标模式
C. 批判模式
D. 过程模式
31.“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 )。 (满分:2)
A. 体验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32.( )(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满分:2)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33.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 (满分:2)
A. 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B. 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C. 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D. 强调由单一形转向多样性
34.( )以愚蠢教人。 (满分:2)
A. 巫师
B. 教书匠
C. 能师
D. 庸师
35.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 (满分:2)
A. 整合性
B. 逻辑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36.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满分:2)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3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 )。 (满分:2)
A. 杜威
B. 卢梭
C. 斯宾塞
D. 夸美纽斯
38.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 )( )。 (满分:2)
A. 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 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 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 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39.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 )存在的。 (满分:2)
A. 先知者
B. 管理者
C. 促进者
D. 指导者
40.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 (满分:2)
A. 课程
B. 课程编制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怎样编制课程
二、多选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 (满分:2)
A. 打“外围战”
B. 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素质教育开始进入全面、具体的实施
C. 理念上是全新的
D. 内容上是整体的
2.我国传统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满分:2)
A. 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
B. 名不副实的“教育实验”
C.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D. 教师的“平庸化”现象
3.转变课程的功能表现在: (满分:2)
A. 从知识传授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
B. 从知识与技能到重过程与方法
C. 每门课程都要以发展为本位,发展的内涵和侧重点也相同
D. 从知识性功能到发展性功能
4.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前者是学科专业素养,它要求: (满分:2)
A. 绝招
B. 深刻
C. 独到
D. 广博
5.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 (满分:2)
A. 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B. 设置综合课程
C.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6.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 )( )三种形态。 (满分:2)
A. 相关课程
B. 融合课程
C. 广义课程
D. 广域课程
7.培养目标的时代性(时代精神)体现在那里? (满分:2)
A. 健全的价值观
B. 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C. 创新意识和能力 D. 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8.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我们要: (满分:2)
A. 以指导为主,以检查为主
B. 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
C. 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D. 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
9.新教学观应注意的问题( )( )( )。 (满分:2)
A. 个性教育与个体的社会化
B. 儿童行为障碍及其矫正
C. 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D. 提倡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10.新课程内容的特点: (满分:2)
A. 基础性
B. 时代性
C. 实用性
D. 综合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