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5春《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在线作业
华师15春《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 )。
A. 顺应超过了同化
B. 顺应
C. 同化超过了顺应
D. 同化
满分:2分
2.()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A. 角色扮演
B. 搭积木
C. 嬉戏
D. 探索活动
满分:2分
3.()是婴幼儿伙伴交往的主要形式,对于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A. 交谈
B. 嬉戏
C. 表情
D. 游戏
满分:2分
4.()是以人际互动为特征的游戏。
A. 家庭游戏
B. 逻辑游戏
C. 社会性游戏
D. 动作模仿
满分:2分
5.()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主题。
A. 个体的全面发展
B. 人格的全面发展
C. 身心健康发展
D. 人的“养成”
满分:2分
6.()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增强游戏者的自信心。
A. 兴趣性体验
B. 自主性体验
C. 生理快感
D. 胜任感
满分:2分
7.()认为与物体的交互作用是婴儿游戏的最初形式。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苛勒
满分:2分
8.“儿童的游戏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这种观点属于( )。
A. 剩余精力说
B. 复演说
C. 松弛说
D. 元交际理论
满分:2分
9.()认为游戏就其起源和本质来说是“社会性”的,是和儿童生活的一定社会条件有关的,而不是由某种内部的天赋本能所决定的。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艾里康宁
满分:2分
10.()是身体运动能力的标志,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A. 运动机能
B. 动作技能
C. 自动化操作
D. 模仿
满分:2分
11.()认为,从出生到成年游戏性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感觉探索期、以自我为中心的推断假设期、个人实验期、符号表征期、理性证实期。
A. 维乐特
B. 利伯曼
C. 博叶
D. 维果斯基
满分:2分
12.()认为,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表现在幼儿把一个东西来代替另一个东西,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苛勒
满分:2分
13.德国幼儿教育家()是系统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创始者。
A. 维果斯基
B. 皮亚杰
C. 福禄贝尔
D. 弗洛伊德
满分:2分
14.()是2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它对于幼儿概念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促进幼儿的符号学习。
A. 感知运动游戏
B. 模仿动作
C. 象征性游戏
D. 规则游戏
满分:2分
15.()认为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A. 柏顿
B. 豪伊斯
C. 彪勒
D. 鲁宾
满分:2分
16.我们可以把()作为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
A. 目瞪口呆
B. 哈哈大笑
C. 玩相
D. 无所事事
满分:2分
17.()根据概念的不同发展水平,把概念分成知觉概念、功能性概念和符号性概念三种不同水平的概念。
A. 洪斯伯格
B. 沃尔夫和布鲁纳
C. 利普
D. 吉布森
满分:2分
18.主客体相互作用是活动的第一要素,游戏是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幼儿积极主动的对象性活动,因此,游戏活动的第一基本特征是()。
A. 对象性
B. 社会性
C. 主体性
D. 发展性
满分:2分
19.“想当成人”的说法的始作俑者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苛勒
满分:2分
20.皮亚杰曾经用()作为游戏发生的标志,用以区分探究和游戏。
A. 微笑
B. 嬉笑
C. 哈哈大笑
D. 扮鬼脸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根据婴儿对物体的摆弄和操作方式,婴儿的动作和玩物游戏可以分为()。
A. 前象征性游戏
B. 不规则游戏
C. 象征性游戏
D. 规则游戏
满分:2分
2.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
A. 游戏
B. 探究
C. 再游戏
D. 再探究
满分:2分
3.布朗等提出,支架式教学过程包括()环节。
A. 预热
B. 探索
C. 独立探索
D. 反思
满分:2分
4.埃里克森以自我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将幼儿游戏分为()。
A. 自我宇宙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微观宇宙游戏
D. 宏观宇宙游戏
满分:2分
5.多丽斯·伯根对幼儿园游戏进行分类,提出了游戏/学习分类框架,主要包括()。
A. 自由游戏
B. 有引导的游戏
C. 有指导的游戏
D. 以游戏面目出现的工作
E. 工作
满分:2分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学依据的基本原理包括()。
A. 主动性原理
B. 个别化原理
C. 社会化原理
D. 目的性原理
满分:2分
7.角色出现的过程可以分为()。
A. 与成人协同活动掌握物品的用法
B. 最初的动作概括化
C. 动作的进一步概括化
D. 动作的具体实现化
满分:2分
8.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个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游戏的特征即()。
A. 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
C. 内部真实
D. 内部动机
满分:2分
9.幼儿对于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探索一般可以分为()。
A. 特殊性探索
B. 多样性探索
C. 科学性探索
D. 目标性探索
满分:2分
10.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的结构要素有()。
A. 幼儿
B. 教师
C. 同伴
D. 玩具
满分:2分
11.皮亚杰根据儿童游戏的发展把儿童游戏分为()。
A. 练习性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规则游戏
D. 不规则游戏
满分:2分
12.迄今为止,人们对待和利用游戏的基本策略包括()。
A. 筛选
B. 加工
C. 创造
D. 再造
满分:2分
13.角色游戏的组织和知道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主体性原则
B. 多样化原则
C. 开放性原则
D. 整合性原则
满分:2分
14.在教学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
A. 转变角色
B. 注意讲解游戏玩法的的方法
C. 尽量减少对幼儿行为的直接干预
D. 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满分:2分
15.在幼儿园能使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的“情景”具有的特征包括()。
A. 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B. 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C. 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D. 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赏
满分:2分
16.幼儿园游戏的典型样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积木游戏
D. 规则游戏
满分:2分
17.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 亲子依恋
B. 家庭结构和家庭气氛
C. 伙伴
D. 电视
E. 幼儿园课程
满分:2分
18.主题预定式的探究性游戏过程包括()阶段。
A. 观察认识阶段
B. 积极的探索性游戏阶段
C. 总结阶段
D. 反思和经验分享阶段
满分:2分
19.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等。
A. 注重幼儿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B. 经验表征手段的多样性
C. 注重个别化、小组化教学
D. 注重动态性的学习评价
满分:2分
20.构成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包括()。
A. 导演
B. 演员
C. 剧本
D. 剧场
E. 观众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游戏是一种刻板化的行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游戏行为特征的变化不大,一般是视觉和触觉等感知运动的联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游戏干预的关键在于把握“既要——又要”的辩证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同伴交往是幼儿以真实身份与同伴进行的交往,在中、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所占的行为比例分别为15%、25%。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规则游戏是学前期儿童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游戏和梦、幻想、舌误和笔误等,都被看作是解决情感冲突的途径和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早期的亲子游戏的发展趋势是:婴儿由主动到被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游戏治疗模式中的关系模式包括松弛治疗、化妆游戏治疗、故事讲述、书籍辅导等不同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皮亚杰认为儿童规则游戏在6~10岁之间出现的频率最高,之后稳步下降,14岁达到最低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艾伦等把游戏场的发展史概括为设备制造时期、追求新奇时期和现代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游戏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