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5秋《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5秋《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6道试题,共72分。)
1.用喜欢的行为作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这是什么原理
A. 普雷马克原理B. 强化原理C. 修正原理D. 重复律
满分:2分
2.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适应
B. 对比
C. 适合
D. 对应
满分:2分
3.董奇等将元认知的学习能力划分为三个方面: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
A. 学习活动开始的自我监控
B. 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C. 学习活动完的自我监控
D. 学习活动完毕后的自我监控
满分:2分
4.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关系是( )。
A. 两者完全对应
B. 两者常有所出入
C. 心理年龄发展比实际年龄发展快
D. 心理年龄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
满分:2分
5.下面对幼儿的无意想象,认识错误的是()。
A. 想像有预定目的
B. 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 想像的主题不稳定
D.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满分:2分
6.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生发展的。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这不包括()。
A. 直观的概括
B. 动作的概括
C. 语词的概括
D. 抽象概括
满分:2分
7.识记:“杯子、椅子、球拍、衣服、电视……”等实物,记住这样一句话:“我坐在‘椅子’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端着‘杯子’喝水……然后穿上‘衣服’,拿起‘球拍’打球去了……”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说明( )。
A. 词语记忆可渗透到形象记忆中
B. 形象记忆可渗透到词语记忆中
C. 形象记忆优于词语记忆
D. 词语记忆、形象记忆相对独立,不具有渗透性
满分:2分
8.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 )。
A.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 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 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 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满分:2分
9.有的儿童3岁就能很好地辨别左右方位,而有的儿童直到6岁才能正确辨别出左右方位,这说明不同儿童之间( )。
A. 是有智力超常和弱智之分的
B. 有的儿童的某些心理能够发展,有的儿童则不能
C. 心理水平存在本质的不同
D. 在发展速度上存在个别差异
满分:2分
10.幼儿主要活动方式是( )。
A. 游戏
B. 模仿
C. 逻辑推理
D. 阅读识字
满分:2分
1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
A. 记忆
B. 注意
C. 动作
D. 口头言语
满分:2分
12.()说“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都是一种完善的教育科学所必须的,没有哪一个能代替另一个。……(1978)”
A. 乔纳森
B. 班杜拉
C. 华生
D. 奥苏贝尔
满分:2分
13.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
A. 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 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 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 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满分:2分
14.中班主要依靠()进行思维。
A. 逻辑
B. 动作
C. 行动
D. 表象
满分:2分
15.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这是新生儿的()。
A. 吮吸反射
B. 眨眼反射
C. 怀抱反射
D. 抓握反射
满分:2分
16.()区分了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
A. 乔纳森
B. 奥苏贝尔
C. 维果茨基
D. 洛仑兹
满分:2分
17.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跟动作。属于()。
A. 吮吸反射
B. 眨眼反射
C. 怀抱反射
D. 抓握反射
满分:2分
18.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A. 想象
B. 判断
C. 直觉
D. 下定义
满分:2分
19.()以后,婴儿听觉主要与语言发展联系起来。
A. 4个月
B. 5个月
C. 6个月
D. 7个月
满分:2分
20.局外观察是指( )。
A. 利用专门的实验仪器控制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儿童的心理变化
B. 使儿童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
C. 有重点地观察儿童在某时期内的活动
D. 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儿童的心理变化
满分:2分
21.学前儿童理智感已有明显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 幼儿很喜欢做游戏
B. 幼儿很喜欢提问题
C. 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
D. 幼儿不愉快的情绪表现明显下降
满分:2分
22.以下不属于幼儿期性格典型特点的是( )。
A. 活泼好动
B. 独立性强
C. 好奇好问
D. 模仿性强
满分:2分
23.“一个没有学过学习理论的教师,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好教师,也可以成为一个差教师,但好却好得好的有限,而差却可能每况愈下。”这是()说的。
A. 布鲁纳
B. 艾宾浩斯
C. 华生
D. 布卢姆
满分:2分
24.幼儿学会了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不知道2+5=7,这说明幼儿( )。
A. 主要依靠具体形象进行理解
B. 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C. 不能客观地理解事物
D. 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满分:2分
2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A. 直观性
B. 行动性
C. 具体形象性
D. 抽象逻辑性
满分:2分
26.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满分:2分
27.()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漫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A. 发展心理学
B. 普通心理学
C. 学前教育学
D. 儿童解剖生理学
满分:2分
28.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学习过程是:
A. 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有用的人,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B. 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
C. 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D.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满分:2分
29.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 )。
A. 物质前提
B. 决定
C. 主导
D. 一般
满分:2分
30.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 )。
A. 掌握了代名词“我”
B. 儿童行为出现了明显的个别差异
C. 出现了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D. 能够进行10以内的数的计算
满分:2分
31.儿童心理发展中出现“危机”是由于( )。
A. 儿童无法理解成人的要求
B. 成人对儿童提出过多的要求
C. 成人没有正确引导儿童
D. 儿童心理发展迅速导致的心理不适应
满分:2分
32.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 )出现。
A. 0~1月
B. 4~5月
C. 6~12月
D. 1~3岁
满分:2分
33.1岁左右的孩子常常用“嘀嘀”一词代表汽车,还用“嘀嘀”代表去坐车,说明他对“嘀嘀”一词的理解是( )。
A. 非常具体的
B. 笼统的
C. 错误的
D. 表面的
满分:2分
34.幼儿的想象是( )。
A. 幻想形式的想象
B. 一种简单的创造性思维
C. 可以作为思维的一个部分
D. 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满分:2分
35.()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A. 发展心理学
B. 普通心理学
C. 学前教育学
D. 儿童解剖生理学
满分:2分
36.“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 独立性的
B. 个别方面的
C. 多方面的
D. 依从性的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4道试题,共8分。)
1.据研究,儿童对图画的观察逐渐概括化,可以分为认识()阶段。
A. 个别对象
B. 空间联系
C. 因果联系
D. 对象总体
满分:2分
2.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的具体表现为()。
A. 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B. 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
C. 一切都是直觉发展的结果
D. 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满分:2分
3.时间知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
A.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B.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C.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D.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满分:2分
4.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A. 反复背诵
B. 自我复述
C. 记忆材料系统化
D. 间接的意义识记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根据想像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像可以划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依恋的性质决定于母婴交往的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视觉和触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是一种外部动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儿童创造想象的发生.很少表现为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成就动机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所谓定向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早期行为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感知过程是从对所感知事物的分析开始的。儿童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6道试题,共72分。)
1.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A. 关键期
B. 原始期
C. 最近发展区
D. 最佳期
满分:2分
2.幼儿的想象是( )。
A. 幻想形式的想象
B. 一种简单的创造性思维
C. 可以作为思维的一个部分
D. 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满分:2分
3.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是因为( )。
A. 幼儿独处时感到恐惧
B. 幼儿有和别人交往的需要
C. 幼儿害怕成人不要他
D. 幼儿离不开成人
满分:2分
4.婴儿在()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A. 3个月左右
B. 6个月大时
C. 出生时
D. 1岁以后
满分:2分
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A. 直观性
B. 行动性
C. 具体形象性
D. 抽象逻辑性
满分:2分
6.从判断的内容看,儿童的判断首先是( )。
A. 以直接判断为主
B. 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
C. 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
D. 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
满分:2分
7.()又称强直性颈部反射。
A. 击剑反射
B. 抓握反射
C. 惊跳反射
D. 游泳反射
满分:2分
8.()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掌握别人的经验。
A. 游戏
B. 活动
C. 劳动
D. 模仿
满分:2分
9.刚吃过巧克力再吃水果,会觉得水果特别酸,这是( )现象。
A. 味觉适应
B. 嗅觉适应现象
C.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造成的
D. 对比现象
满分:2分
10.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
A. 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 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 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满分:2分
11.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⑴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⑵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⑶让学生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归因;()
A.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B. (4)确定问题所在
C. (4)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方法
D. (4)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活动
满分:2分
12.()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A. 自然实验法
B. 教育心理实验法
C. 实验室试验法
D. 观察法
满分:2分
13.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 榜样
B. 强化
C. 父母的惩罚
D. 挫折
满分:2分
1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 )。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D. 兴趣
满分:2分
15.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生发展的。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这不包括()。
A. 直观的概括
B. 动作的概括
C. 语词的概括
D. 抽象概括
满分:2分
16.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
A. 反复练习
B. 回避说出某些词
C. 放慢说话的速度
D. 解除紧张
满分:2分
17.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
A. 神经活动参与
B. 口腔与手的协调
C. 手与脚的协调
D. 眼手协调
满分:2分
18.儿童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是在( )。
A. 1岁半左右
B. 2岁以后
C. 2岁半左右
D. 3岁以后
满分:2分
19.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发酸,这是()。
A. 同时对比
B. 先后对比
C. 先后适应
D. 同时适应
满分:2分
20.注意的(),不仅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
A. 指向性
B. 集中性
C. 特质性
D. 顺序性
满分:2分
21.人本主义学习观的 总的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
A. 以学生为中心
B. 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潜能
C.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D. 从做中学
满分:2分
22.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根据对医院婴儿室内500多名初生婴儿的观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不包括()。
A. 怕
B. 怒
C. 爱
D. 哭
满分:2分
2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前提是( )。
A. 儿童性别角色的认识
B. 社会对不同性别的社会期望
C. 家庭生活对儿童的影响
D. 社会生活对儿童的影响
满分:2分
24.幼儿学会了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不知道2+5=7,这说明幼儿( )。
A. 主要依靠具体形象进行理解
B. 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C. 不能客观地理解事物
D. 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满分:2分
25.新生儿心理发生的基础是()
A. 儿童的本能
B. 儿童的生理成熟
C. 条件反射的出现
D. 儿童感知觉的发生
满分:2分
26.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 )。
A.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 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 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 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满分:2分
27.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跟动作。属于()。
A. 吮吸反射
B. 眨眼反射
C. 怀抱反射
D. 抓握反射
满分:2分
28.()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A. 发展心理学
B. 普通心理学
C. 学前教育学
D. 儿童解剖生理学
满分:2分
29.以下不属于幼儿期性格典型特点的是( )。
A. 活泼好动
B. 独立性强
C. 好奇好问
D. 模仿性强
满分:2分
30.()个月的婴儿能够敏感地识别母亲的声音。
A. 3个月
B. 4个月
C. 5个月
D. 6个月
满分:2分
31.归因理论首先是由()提出的,后来由归因理论心理学学家韦纳作进一步的发展,创立了归因的模式。
A. 海德
B. 邓恩
C. 塞利格曼
D. 罗斯
满分:2分
32.用作品分析法研究儿童是指( )。
A. 通过分析儿童的外部行为揭示儿童的心理活动
B. 通过儿童的谈话内容分析儿童的心理
C.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儿童的心理
D.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
满分:2分
33.一个3岁左右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或者说“娃娃要出去玩玩了!”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这是因为( )。
A. 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B. 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C. 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D. 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满分:2分
34.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
A. 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 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 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 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满分:2分
35.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作家创作小说、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建造大楼等,都是( )。
A. 无意想象
B. 幻想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满分:2分
36.()以后,婴儿听觉主要与语言发展联系起来。
A. 4个月
B. 5个月
C. 6个月
D. 7个月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4道试题,共8分。)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下列()原则。
A. 客观性
B. 活动性
C. 发展性
D. 逻辑性
满分:2分
2.学习心理学主要探讨()、()、()等问题,从而为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A. 学习的规律
B. 学习发生的条件
C. 学习的结果
D. 影响学习的因素
满分:2分
3.据研究,儿童对图画的观察逐渐概括化,可以分为认识()阶段。
A. 个别对象
B. 空间联系
C. 因果联系
D. 对象总体
满分:2分
4.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A.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B. 记忆容量的增加
C. 记忆内容发生变化
D. 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逐步形成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无意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学习方式: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本能的定向性注意在成人的活动中会消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启发式策略是指:把规则指明的所有可能达到目标的步骤全部列出,逐个地尝试所有可能步骤,以求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特瑞奇勒(Trechler):学习一般有1%通过味觉、4.5%通过触觉、0.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83%通过视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威特金(H。Witkin)曾经用倾斜小屋对知觉进行了研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幼儿的有意注意离不开成人的引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