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6-2-19 08:04:06

华师16年3月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作业

华师16年3月课程考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
1.(    )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          (满分:3)
    A. 虚词
    B. 动词
    C. 名词
    D. 实词
2.(    )为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满分:3)
    A. 3-4岁
    B. 2-3岁
    C. 4-5岁
    D. 5-6岁
3.语言发音的原动力是由(    )产生的气流。          (满分:3)
    A. 呼吸器官
    B. 喉头和声带
    C. 口腔、鼻腔和咽腔
    D. 舌部
4.所谓(    ),有一种相对固定的概念,是指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自发地玩弄和操练语音、语词的一种现象。          (满分:3)
    A. 游戏
    B. 听说游戏
    C. 语言游戏
    D. 活动游戏
5.(    )是指实施教育活动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情感色彩。这是进行教育评价的最基本的原则。          (满分:3)
    A. 教师参与评价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D. 参照性原则
6.(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          (满分:3)
    A. 特征
    B. 性质
    C. 概念
    D. 类别
7.(    )是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之一。          (满分:3)
    A. 倾听
    B. 表述
    C. 欣赏文学作品
    D. 早期阅读行为
8.(    )主要为幼儿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景,使幼儿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对某一图片、实物或情景的认识、看法等,学习表述的方法和技能。          (满分:3)
    A. 谈话活动
    B. 讲述活动
    C. 听说游戏
    D. 文学活动
9.(    )是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过夸张、象征、拟人的语言表现方式去塑造形象,表现生活,借幻想创造出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却又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          (满分:3)
    A. 儿童诗歌
    B. 童话
    C. 生活故事
    D. 幼儿散文
10.(    )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          (满分:3)
    A. 语音意识
    B. 语音概念
    C. 语音理念
    D. 语音感受
二、多选题:
1.语言教育界认为语言的构成包括(    )。          (满分:4)
    A. 听
    B. 说
    C. 读
    D. 写
2.语言的特点包括(    )。          (满分:4)
    A. 约定俗成性
    B. 常用性
    C. 相对稳定性
    D. 多样性
3.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与思维的这种关系是由语言本身所具有的(    )特点决定的。          (满分:4)
    A. 直接性
    B. 概括性
    C. 间接性
    D. 社会性
4.幼儿学习书写之前的准备包括(    )。          (满分:4)
    A. 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
    B. 对字形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
    C. 对笔顺的掌握
    D. 正确的执笔姿势
5.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我国3—6岁幼儿语音的发展特点包括(    )。          (满分:4)
    A. 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B. 幼儿期是能掌握母语全部语音的年龄
    C. 幼儿对韵母的发音正确率高于声母,发音错误主要在辅音
    D. 语音意识开始产生发展
    E. 幼儿语音的发展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息息相关
6.讲述活动的作用包括(    )。          (满分:4)
    A. 培养幼儿讲述能力
    B. 锻炼幼儿独白语言能力
    C. 教给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
    D. 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能力
7.幼儿语言功能的发展表现在(    )。          (满分:4)
    A. 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
    B. 语言概括、调节功能的发展
    C. 外部语言的发生发展
    D. 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
8.根据我国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儿童掌握语法结构的过程大致体现的趋势和特征包括(    )。          (满分:4)
    A. 句子的功能从浑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B. 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C. 句子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D. 含词量逐渐增加
9.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内容包括(    )。          (满分:4)
    A. 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B. 儿童在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情况
    C. 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
    D. 儿童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
10.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作用表现在(    )。          (满分:4)
    A. 促进幼儿行为和语言的社会化进程
    B. 提高幼儿学习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C. 语言能力的发展能促进幼儿语言兴趣的提高
    D. 学好口语,为幼儿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三、判断题:
1.实词中最先掌握动词,其次是名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教师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总是有意识、有计划的。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幼儿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是在幼儿掌握言语之前就产生和形成的。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语言的针对性,指的是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准确运用概念,恰当作出判断。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评析性倾听又称分析性倾听,这种倾听的过程往往被打断,儿童要对所听的内容材料作出归纳、推断和评价,这是善于听的一个方面。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语言活动是依靠言语作为工具进行的。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描述性讲述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活动是由内部动机产生的,是教师组织安排幼儿参加的,而游戏则有明显的外部动机,由幼儿自发地开展和参与。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3岁以前儿童的语言基本都是采取对话形式,往往只是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谈话活动侧重于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不特别考虑话题内容的认识范畴;而“总结性谈话”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巩固加深有关科学内容的认识。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师16年3月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