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5秋《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5秋《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
1.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 (满分:2)
A. 权重
B. 加权
C. 标度
D. 强度
2.对于平均数来讲,下列哪句表述是正确的( )。 (满分:2)
A. 平均数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B. 平均数计算不准确
C. 平均数位于数据的正中间
D. 平均数本身没有意义
3.( )是指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满分:2)
A. 评定量表评价
B. 表现性测验
C. 客观题测验
D. 主观题测验
4.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之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这样的相关称为( )。 (满分:2)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零相关
D. 完全相关
5.Z分数量表是( )。 (满分:2)
A. 称名量表
B. 等距量表
C. 顺序量表
D. 比率量表
6.教育测量与评价按( )来分主要有三种: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满分:2)
A. 参照点
B. 运用的时机
C. 被试的行为表现
D. 内容
7.( )是一种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例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的方法。 (满分:2)
A. 头脑风暴法
B. 典型研究法
C. 理论推演法
D. 因素分解法
8.( )又叫做二项选择题,它通常是给被试一个句子要被试作出正误的判断。 (满分:2)
A. 简答题
B. 选择题
C. 是非题
D. 论述题
9.下面哪个选项的内容是地位量数( )。 (满分:2)
A. 标准差和百分等级
B. 平均数和中位数
C. 标准分数和百分位
D. 平均数和标准差
10.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反映这组数据的( )。 (满分:2)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 取值水平
D. 集中位置
11.随机猜答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猜对的概率为( )。 (满分:2)
A. 0.4
B. 0.25
C. 0.5
D. 0.1
12.( )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满分:2)
A. 斯塔费尔比姆
B. 布鲁姆
C. 格兰朗德
D. 泰勒
13.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称为( )。 (满分:2)
A. 模糊现象
B. 随机现象
C. 确定现象
D. 非随机现象
14.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时,计算相关系数应当用( )方法。 (满分:2)
A. 积差相关
B. 点双列相关
C. 等级相关
D. 完全相关
15.测验的( )指的是用同一测试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满分:2)
A. 内容效度
B. 结构效度
C. 重测信度
D. 同质性信度
16.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内的( )。 (满分:2)
A. 有效性
B. 稳定性
C. 可测性
D. 等值性
17.若双变量观测值 的散点图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满分:2)
A. r接近1
B. r接近-1
C. |r|接近1
D. |r|接近0
18.测验的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 )。 (满分:2)
A. 高分与低分
B. 误差大小
C. 测验内容有效性
D. 试验的难易程度
1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 (满分:2)
A. 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
B.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
C. 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D. 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
20.百分等级PR的取值范围( )。 (满分:2)
A. 从1到100的整数
B. 从0到100的整数
C. 区间
D. 区间
21.在教育测量中,评估选择题区分度时我们通常可用( )。 (满分:2)
A. 等级相关
B. 列联系数
C. 肯德尔W系数
D. 点双列相关
二、多选题:
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育管理的功能表现在( ) (满分:2)
A. 教师管理
B. 目标管理
C. 经验管理
D. 过程管理
2.统计学上,用相关系数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 )。 (满分:2)
A. 强度
B. 程度
C. 大小
D. 方向
3.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的方法主要有( )。 (满分:2)
A. 分半信度
B. 库德—理查逊信度
C. 复本信度
D. 克龙巴赫(cronbach) 系数
4.测试题目类型中的选择型包括( )。 (满分:2)
A. 是非题
B. 匹配题
C. 填空题
D. 选择题
5.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大致分成( )。 (满分:2)
A. 常模参照
B. 标准参照
C. 总结性评价
D. 潜力参照
6.评价学生发展的教育常模参照,可以采用( )等。 (满分:2)
A. 年级常模参照
B. 年龄常模参照
C. 百分等级常模参照
D. 分等评定常模参照
E. 标准分数常模参照
7.测量的三要素包括( )。 (满分:2)
A. 测量的量具
B. 测量的参照点
C. 测量的单位
D. 测量的起点
8.评价目标明确以后,制定者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评价目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的方法主要有包括( )。 (满分:2)
A. 头脑风暴法
B. 因素分解法
C. 典型研究法
D. 理论推演法
9.根据测验材料,可把测验分成( )。 (满分:2)
A. 语文测验
B. 语言测验
C. 操作测验
D. 数学测验
10.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 )。 (满分:2)
A. 选择题
B. 填空题
C. 论述题
D. 简答题
三、判断题:
1.基于成对观测数据,离差值乘积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被称为点双列相关法。(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内容效度的分析方法常采用逻辑分析法,即依靠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应测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作出判断。(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既是样本,就不可能成为总体。(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效度就是一次测量的有效程度。(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计数数据的结果多表现为整数。(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按照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取值范围在区间[-1、1]上。(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配对数据下对两个总体平均数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要用“两相关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正态分布曲线是单峰对称的曲线。(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所谓标准分数常模,就是以常模团体在某一测验上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把原始分数转换成基本标准分数Z或转换到更大的标准分数T量表上,能够揭示每个测验分数在常模团体测验分数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组内常模。(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我们把客观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素的全体称为总体,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效标关联效度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样本统计量是个随机变量。(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积差相关是根据两列比率变量的等级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确定性现象也称非随机现象,是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复本信度是指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当相关系数r=0时,称为完全相关。(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标准分数是以方差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百分比一致性指标是指用同一测验或两平行测验先后多次施测,其对被试的分类结果一致的比例。(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线性或直性相关是所有关联模式中最简单的一种。(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福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反映这组数据的( )。 (满分:2)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 取值水平
D. 集中位置
2.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 (满分:2)
A. 权重
B. 加权
C. 标度
D. 强度
3.( )是利用头脑积极思维,进行智力碰撞,激发智慧灵感,而提出评价指标的一种常用方法。 (满分:2)
A. 反头脑风暴法
B. 头脑风暴法
C. 哥顿法
D. 德尔斐法
4.某变量的观测值可以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4种运算,这一变量属于( )变量。 (满分:2)
A. 称名
B. 顺序
C. 等距
D. 比率
5.对于平均数来讲,下列哪句表述是正确的( )。 (满分:2)
A. 平均数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B. 平均数计算不准确
C. 平均数位于数据的正中间
D. 平均数本身没有意义
6.( )是一种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例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的方法。 (满分:2)
A. 头脑风暴法
B. 典型研究法
C. 理论推演法
D. 因素分解法
7.随机猜答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猜对的概率为( )。 (满分:2)
A. 0.4
B. 0.25
C. 0.5
D. 0.1
8.( )又叫做二项选择题,它通常是给被试一个句子要被试作出正误的判断。 (满分:2)
A. 简答题
B. 选择题
C. 是非题
D. 论述题
9.下面哪个选项的内容是地位量数( )。 (满分:2)
A. 标准差和百分等级
B. 平均数和中位数
C. 标准分数和百分位
D. 平均数和标准差
10.积差相关系数方法的创立者是英国的( )。 (满分:2)
A. 皮尔逊
B. 斯皮尔曼
C. 达尔文
D. 高尔顿
11.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测量与评价类型是( )。 (满分:2)
A. 常模参照
B. 标准参照
C. 潜力参照
D. 终结性评价
12.测验的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 )。 (满分:2)
A. 高分与低分
B. 误差大小
C. 测验内容有效性
D. 试验的难易程度
13.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 (满分:2)
A. 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
B.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
C. 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D. 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
14.百分等级PR的取值范围( )。 (满分:2)
A. 从1到100的整数
B. 从0到100的整数
C. 区间
D. 区间
15.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把测验题目分成( )。 (满分:2)
A. 选择题和填空题
B. 选择题和供答题
C. 客观题和主观题
D. 论文题和操作题
16.百分等级反映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 )。 (满分:2)
A. 相对地位
B. 集中趋势
C. 误差大小
D. 差异程度
17.定量刻画被试作答一个题目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题目的难度系数,也常称为难度值,用符号( )表示。 (满分:2)
A. P
B. D
C. X
D. Y
18.教育测量与评价按( )来分主要有三种: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满分:2)
A. 参照点
B. 运用的时机
C. 被试的行为表现
D. 内容
19.( )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满分:2)
A. 指标
B. 目标
C. 目的
D. 标准
20.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内的( )。 (满分:2)
A. 有效性
B. 稳定性
C. 可测性
D. 等值性
21.在教育测量中,评估选择题区分度时我们通常可用( )。 (满分:2)
A. 等级相关
B. 列联系数
C. 肯德尔W系数
D. 点双列相关
二、多选题:
1.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的方法主要有( )。 (满分:2)
A. 分半信度
B. 库德—理查逊信度
C. 复本信度
D. 克龙巴赫(cronbach) 系数
2.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育管理的功能表现在( ) (满分:2)
A. 教师管理
B. 目标管理
C. 经验管理
D. 过程管理
3.评价目标明确以后,制定者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评价目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的方法主要有包括( )。 (满分:2)
A. 头脑风暴法
B. 因素分解法
C. 典型研究法
D. 理论推演法
4.等级相关适用于以下( )情况。 (满分:2)
A. 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
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B. 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
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C. 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
D. 两个变量中的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
5.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大致分成( )。 (满分:2)
A. 常模参照
B. 标准参照
C. 总结性评价
D. 潜力参照
6.评价学生发展的教育常模参照,可以采用( )等。 (满分:2)
A. 年级常模参照
B. 年龄常模参照
C. 百分等级常模参照
D. 分等评定常模参照
E. 标准分数常模参照
7.就一般教学情境下运用的档案袋评价而言,其目的大体上可分成( )。 (满分:2)
A. 总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最佳行为评价
E. 典型行为评价
8.测试题目中的论述题属于( )。 (满分:2)
A. 选择型
B. 供答型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9.是非题的优点表现在( )。 (满分:2)
A. 编制容易,可适用于各种教材
B. 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
C. 采用大量的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
D. 记分客观,取样广泛
10.根据测验材料,可把测验分成( )。 (满分:2)
A. 语文测验
B. 语言测验
C. 操作测验
D. 数学测验
三、判断题:
1.教育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三个要素构成的。(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任何正态分布都可变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线形图就是多边图。(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内容效度的分析方法常采用逻辑分析法,即依靠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应测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作出判断。(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某事件A的 概率P(A)=0.10,则A是小概率事件。(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当相关系数r=0时,称为完全相关。(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相对次数在本质上是简单次数和总次数为比值。(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理论上讲,各组相对次数之和等于1。(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在课业考评过程中,考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手段。(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描述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之间是矛盾对立的。(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配对数据下对两个总体平均数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要用“两相关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比率变量的零点是绝对的。(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效度就是一次测量的有效程度。(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计数数据的结果多表现为整数。(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标度是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通常用字母(如A、B、C)、文字(如甲、乙、丙)或数字(如1、2、3)来表示。(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按照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取值范围在区间[-1、1]上。(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分半信度,该方法适合于测验题目全部为二分记分题的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