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老师 发表于 2016-5-1 09:14:59

2016年上半年《环保法》第三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环保法》第 1章至第13 章(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             会议提出的。2、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首创了            。3、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         、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4、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          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5、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       。6、工业噪声也被称为“             ”。7、《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    危险废物的行为加以禁止。8、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9、根据水体的不同用处对各种水体进行功能划分,并适用相应的水质标准和管理要求的措施称为               。10、我国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文化遗迹地2、自然资源3、环境立法的“目的二元论”4、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引起自然资源使用权终止的主要原因有(    )A.自然原因B.开发利用完毕   C.期限届满D.闲置或弃置抛荒E.主体消灭2、负责制定和发布国家环境标准的机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D.国家质量监督局3、根据我国《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后果特别严重的(   )
A.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4、我国现行国家级大气环境标准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   )A.大气环境基准   B.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C.煤烟排放标准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组织选划试验倾倒区的是(      )A.国家海洋局       B.海区主管部门      C.国务院       D.国家环保总局6、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A.各排污单位建造处理设施   B.集中处理   C. 回灌地下水   D.灌溉农田7、《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A.从事本职工作受到污染危害的防治      B.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C.火车噪声污染的防治         D.飞机噪声污染的防治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控制和防治泥状废弃物质污染的法律是(      )A.《水污染防治法》                  B.《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C.《海洋环境保护法》                D.《矿产资源法》9、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立法所要控制的对象是(   )A.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    B.天然放射源及其物质C.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以及从事放射性活动的人为活动D.从事放射性等人为活动10、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将土地分为(   )A.基本农田、基本建设用地、城乡住宅用地、未利用地B.基本农田、工矿用地、城镇用地、旅游用地C.农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D.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我国法律对耕地占用补偿制度的规定。2、论述我国各种自然资源保护法中关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权属的规定。3、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有哪些,请列举出来并加以解释。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李某认为自己家附近5多米处有家卡拉OK厅每日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了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根据当地环境监测站的噪声测试报告表明:环境噪声并未超标。问:    (1)本案有无构成环境噪声污染?为什么?    (2)李某应该通过何种法律途径获得救济?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人类环境2、 “三同时”制度3、 国家所有权 4、 赔偿金额 5、 排污费6、 固定噪声源 7、 过境转移8、 占多少,垦多少9、 水功能区划制度10、 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又称自然和文化遗产迹地,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历史、教育、观赏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物、现象及其保留或遗迹地。2、 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3、 法律规定环境立法最终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的健康,其次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即环境立法具有双重目的。4、 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全面规划,对城镇设施、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上半年《环保法》第三阶段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