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6秋学期《环境法》在线作业二
吉大16秋学期《环境法》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公约是 (满分:4)
A. 《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B.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C.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于 (满分:4)
A. 1954年
B. 1974年
C. 1982年
D. 1984年
3.省级人民政府为实现区域水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的目标,而将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工业污染源的法律规定是指 (满分:4)
A. 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
B.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C. 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等
D. 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4.规定污染源允许排放的最高限额的是 (满分:4)
A. 环境质量标准
B.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
C. 基础标准
D. 方法标准
5.对于环境犯罪的危险犯而言,犯罪结果是指 (满分:4)
A. 犯罪造成的违法状态
B. 犯罪行为造成的危险状态
C. 对生态要素造成的损害
D. 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6.含病原体的医疗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满分:4)
A. 可以排入海域
B. 允许自由排入海域
C. 经过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方能排入海域
D. 严禁排入海域
7.环境民事责任的赔偿损失范围包括 (满分:4)
A. 直接损失
B. 间接损失
C. 精神损失
D.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8.保护自然保护区具有许多功能,其中不包括 (满分:4)
A. 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B. 经济发展
C. 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D. 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贮存库
9.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满分:4)
A. 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B. 珍贵的野生动物
C. 濒危的野生动物
D.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10.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法定程序是 (满分:4)
A. 简易程序
B. 一般程序
C. 听证程序
D. 执行程序
11.“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指的是 (满分:4)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及时有效原则
12.对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分类标准是 (满分:4)
A. 根据污染的形态不同
B. 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性质
C.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的污染物的性质
D. 产生污染的原因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满分:4)
A. 10dB
B. 15dB
C. 20dB
D. 25dB
14.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于 (满分:4)
A. 1970年
B. 1971年
C. 1972年
D. 1973年
15.日本环境法的立法模式是 (满分:4)
A. 法典化
B. 复合法
C. 整合化
D. 基本法模式
二、多选题:
1.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的自然保护区区域是 (满分:4)
A. 实验区
B. 核心区
C. 外围保护地带
D. 缓冲区
2.国家公园的类型很多,包括 (满分:4)
A. 国家自然公园
B. 国家湖岸公园
C. 国家海岸公园
D. 国家文物公园
3.关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4)
A. 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统一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
C. 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D. 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松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4.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性质,可将环境污染分为 (满分:4)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固体废物污染
5.我国关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立法是针对 (满分:4)
A. 自然现象产生的噪声
B. 社会生活噪声
C. 交通噪声
D. 建筑施工噪声
6.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民事责任方式包括 (满分:4)
A. 排除妨碍
B. 消除危险
C. 排除危害
D. 赔偿损失
7.环境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一般法律的本质和功能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 (满分:4)
A. 环境法是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
B. 环境法是社会法
C. 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
D. 环境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8.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包括 (满分:4)
A. 生活污染源
B. 工业污染源
C. 交通污染源
D. 农业污染源
9.各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表现在 (满分:4)
A. 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移。
B. 在环境保护内容上,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环境保护中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
C.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
D. 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并重的原则,改变以往重污染防治轻自然保护的做法
10.《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包括 (满分:4)
A. 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B. 海洋上空的大气
C. 海水水体
D. 环境海洋周围的海岸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