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网院组织行为学 ( 第123次 )作业答案
第1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附件就是标准答案,需要的可以下载
1. ( ) 在1916年问世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管理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提出了管理的基本要素或基本职能,以及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 A. 泰勒 B. 韦伯 C. 法约尔 D. 梅奥
2. 自我管理团队一般由( )个人组成。 A. 3-4个 B.7-10个 C. 10-15个 D. 20个以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B. 人的日常行为的规律性 C. 组织运行的规律性 D. 组织和人的关联性
4. 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 )。 A. 理论性科学 B. 实证性科学 C. 应用性科学D. 探索性科学的关联性
5. 下属于个人心理特征的特点的是( )。
A. 突发性
B. 个体性
C. 稳定性
D. 长期性
6. 下列不属于行为管理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 A. 梅奥B. 麦格雷戈 C. 巴纳德 D. 洛克
7. 有效激励的关键是( )。 A. 机制的完善 B. 公平感 C. 制度的完善 D. “三位一体”
8. 管理理论进入了综合性现代管理的时代是在( )。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9.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 )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A. 人力 B. 信息 C. 资源 D. 制度
10. 公平理论(EquityTheory)是由( )提出的。A. 亚当斯(J.S.Adams) B. 赫茨伯格 C. 法约尔 D. 梅奥
11. 下列不属于竞争的要素的是( )。 A. 竞争意识 B.竞争者 C. 竞争目标 D. 竞争策略
12. ( )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A. 单位 B. 制度 C. 信息 D. 个体
13. 下列不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结构变革的总体趋势的是()。 A. 扁平化 B. 柔性化 C. 分立化 D. 稳定化
14. ( )在整个领导影响力中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被影响者形成一种内驱力。 A. 权力性影响力 B. 非权力性影响力 C. 公平感D. 领导方法
15. 在PM领导行为理论中,( )型领导效果最佳。 A. 既执行任务又维持关系型 B. 任务导向型 C. 关系导向型D. 环境目标导向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角色发展的几个阶段是( )。 A. 角色期待 B. 角色知觉 C. 角色扮演 D. 角色冲突
2. 群体决策技术主要有( )。 A. 头脑风暴法 B. 命名小组法 C. 德尔斐法 D. 电子会议法
3. 有效激励的关键是“三位一体”,即( )。 A. 补位 B. 换位 C. 定位 D. 到位
4.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A. 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B. 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C. 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D. 对未来的预见性
5. 正式组织有较为稳定的结构,用来描述正式组织结构的两个维度是( )。 A. 管理层次 B. 管理制度 C. 管理力度 D. 管理幅度
6.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 A. 生理与安全需要B. 归属与爱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7. 权力性影响力的内容有( )。 A. 传统因素 B. 职位因素 C. 环境因素 D. 个性因素
8.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 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B. 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C. 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D. 对未来的预见性
9. 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有( )。 A. 组织变革的动因模式B. 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 C. 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 D. 组织变革的行为模式
10. 组织行为学的科学管理阶段的代表有( )。 A. 法约尔B. 泰勒 C. 梅奥 D. 韦伯
11. 下列属于交易型领导者的是( )。 A. 领导行为四分图B. 菲德勒模式 C. 通路——目标模式 D. 领导者——参与模式
12. 奥尔伯特(Allport)的价值观分类方法有( )。A. 经济型 B. 审美型 C. 社会型 D. 政治型
13. 大凡模型,包括行为模型在内,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即( )。 A. 目标 B. 变量 C. 关系 D. 对象
14.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 A. 边缘性 B. 两重性 C. 应用性 D. 历史性
15. 现场研究的三种形式有( )。 A. 现场研究 B. 现场调查 C. 现场观察 D. 现场取证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进入到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逐步形成组织行为学。
2. 领导素质理论毫无合理之处。
3. 一个人在需要、动机方面的特点对他的行为方式的选择和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如果人们不进行信息交流,一般人们会认为双方要选择竞争行为,那么自己就被迫选择竞争行为来对抗;如果人们进行信息沟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对抗,促进合作。
5. 无论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如何复杂,都明显地揭示出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规律,即需要——心理紧张——动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新的需要的产生
第3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角色的扮演
2. 实验室试验法
3. 职务关系
4. 组织变革的模式
5. 合作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
1. 简述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2. 简述麦克雷戈所归纳的X理论。
3. 简述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哪些理论?
4. 列举领导的连续带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5. 简述罗宾斯的综合激励模型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
1. 试论述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解决措施
2. 试论述领导素质理论的优缺点。
第2次作业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80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态度不是指行为本身,它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状态。
2.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3.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4.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5. 群体由不同个体所组成,但其成员相互依赖。
6. 菲勒德认为,某种领导方式的有效程度,受领导者所处的环境影响。他通过调查,离析出三种基本情境因素,即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以及领导者的职位权力。
7. 一个组织的管理层次越多,就越倾向于扁平型;管理层次越少,就越倾向于高耸型。
8.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类型。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兴趣不稳定,注意力易转移,具有外向性。
9.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会升高。
10. 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等。
11. 早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正式把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并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
12. 威胁是对将要作出于对方不利之事的一种语言表述,就迫使对方答应自S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
13. 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14. 人事甄选时,重视价值观的考察。
15. 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16. 所谓“效度”是指行为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得到的是否完全符合行为目标为依据。
17. 组织变革的目标,主要在于实现组织结构的完善、组织功能的优化和组织成员满意度的提高。
18.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智力上有最为明显的表现。
19. 美国心理学家吉色利(E.E.Chiselli)采用语义差别量表法确定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可分为三类11种素质特征。
20. 定型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21. 只有当组织的冲突维持在适宜水平时,它可以阻止迟滞,解除紧张,激发创造力,培养变革的萌芽。
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了在每一时期,都是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
23. 传统的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具备天生领导品质的人就不能当领导。
24.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
25.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管理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这一阶段被称为科学管理阶段。法约尔、泰勒和韦伯是欧美古典管理时代的先驱。
26. 需要的特点:部分是先天性的,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有明显的社会制约性。
27.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两个方面。
28. 高绩效的团队需要领导与结构提供方向和焦点,如确定一种大家认同的方式,就能保证团队在达到目标的手段方面团结一致。
29. 群体规范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接受并且遵循它们。
30. 变革型领导者与交易型领导者是绝对对立的。
31. 领导行为理论完全正确。
32. 电子会议法是将命名小组法与尖端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群体决策技术。
33. 麦克雷戈所归纳的X理论,曾对“经济人”的假设作过概括,其基本观点是:多数人天生是勤劳的的。
34. 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远比一般管理人员设想的要复杂。作为一个高度综合的指标,工作效率的提高或下降往往是多种因素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35.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36. 形成阶段的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和领导都确定。
37. 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
38. 大凡模型,包括行为模型在内,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目标、变量和关系。
39.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他出生时起,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渐积累形成的。
40. 群体转移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激励时,要坚持精神强化与物质强化相结合,以 ______ 为主。
2. ______ 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理论,它把组织看成是个封闭的系统,把组织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的内容。
3. 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作 ______ 影响力。
4. 激励机制对组织的作用具有两种性质, ______ 即______ 与 。
5. 动机是行为产生的 ______ 。
附件就是标准答案,需要的可以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