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7春学期《旅游学概论》在线作业一二答案满分
吉大17春学期《旅游学概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
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标准是旅游( )。 (满分:4)
A. 投资数量
B. 消费结构
C. 服务质量
D. 污染程度
2.PATA是下列哪个国际旅游组织的英文缩写( ) (满分:4)
A. 世界旅游组织
B. 国际社会旅游协会
C. 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
D. 国际旅游联盟
3.外出旅游季节性弱、出行次数频繁、对目的地基本无权选择、对价格最不敏感的旅游者是( )。 (满分:4)
A. 家庭事务型旅游者
B. 消遣型旅游者
C. 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D. 差旅型旅游者
4.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划分,在产生客源方面居于第三位的是( )。 (满分:4)
A. 欧洲
B. 非洲
C. 美洲
D.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5.思想上谨小慎微,行动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喜欢在熟悉氛围中活动的旅游者属于旅客心理类型中的 (满分:4)
A. 自我中心型
B. 近自我中心型
C. 多中心型
D. 近多中心型
6.我国历史上由中国人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旅行社是( )。 (满分:4)
A. 通济隆洋行旅游部
B. 广州中国旅行社
C. 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旅游部
D. 厦门华侨服务社
7.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 (满分:4)
A. 旅游资源
B. 旅游交通
C. 旅游宣传
D. 旅游业
8.如果旅游接待国在经济上自给能力越强,则其旅游乘数就( )。 (满分:4)
A. 越低
B. 不变
C. 越高
D. 不确定
9.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 (满分:4)
A. 吸引力因素
B. 多样性因素
C. 变化性因素
D. 季节性因素
10.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旅游局确立了我国每年的国家旅游活动主题,其中( )的主题是生态环境游。 (满分:4)
A. 1992年
B. 1999年
C. 1995年
D. 1996年
二、多选题:
1.按照旅游效应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旅游效应可以分为( )。 (满分:6)
A. 滞后效应
B. 即时效应
C. 隐形效应
D. 显露效应
2.考察旅游流特征的变量包括( )。 (满分:6)
A. 时间
B. 流向
C. 流量
D. 国别
3.下列国际收支中,属于无形贸易外汇收入的是( )。 (满分:6)
A. 茶叶出口收入
B. 国际间运输收入
C. 旅游收入
D. 国际间居民汇款
4.旅游者消费的特点是( )。 (满分:6)
A. 对象构成极其复杂
B. 有一定的冲动性购买
C. 一般具有较高的弹性
D. 多数属于生存型消费
5.造成旅游资源遭到损害的人为因素有( )。 (满分:6)
A. 旅游者的破坏
B. 旅游地超负荷接待
C. 旅游地当地居民的破坏
D. 工业污染
三、判断题:
1.旅游具有地理集中性的特点,这是指旅游者总是集中在节假日外出旅游。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在旅游目的地国的国际旅游业初创阶段,旅游漏损率一般比较高,这是因为这一阶段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规模有限。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水平高低影响着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的能力。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从宏观上看,旅游并非一个界线分明的产业,其产品是由有关的诸多行业共同提供的。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距离越远,交通花费在整个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越大?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客源国。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在新石器时代,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旅游环境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不需要有政府干预和监督。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人文因素不属于环境的一部分。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吉大17春学期《旅游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直至( )年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才成为真正的企业。 (满分:4)
A. 1978年
B. 1984年
C. 1954年
D. 1989年
2.1927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旅游组织 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 )。 (满分:4)
A. 陈光甫
B. 黄炎培
C. 柳亚子
D. 章土钊
3.旅游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促使旅游者向特定的旅游供给流动,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供给。这就是旅游市场中旅游需求的( )。 (满分:4)
A. 整体性
B. 指向性
C. 高弹性
D. 季节性
4.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旅游局确立了我国每年的国家旅游活动主题,其中( )的主题是生态环境游。 (满分:4)
A. 1992年
B. 1999年
C. 1995年
D. 1996年
5.PATA是下列哪个国际旅游组织的英文缩写( ) (满分:4)
A. 世界旅游组织
B. 国际社会旅游协会
C. 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
D. 国际旅游联盟
6.我国历史上由中国人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旅行社是( )。 (满分:4)
A. 通济隆洋行旅游部
B. 广州中国旅行社
C. 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旅游部
D. 厦门华侨服务社
7.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 (满分:4)
A. 吸引力因素
B. 多样性因素
C. 变化性因素
D. 季节性因素
8.马里奥蒂(A.Mariotti)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 )性质的社会现象。 (满分:4)
A. 文化
B. 综合
C. 经济
D. 社会
9.如果旅游接待国在经济上自给能力越强,则其旅游乘数就( )。 (满分:4)
A. 越低
B. 不变
C. 越高
D. 不确定
10.我国的旅游进口市场中,旅游者的流动与旅游收入的流动是( ) (满分:4)
A. 同方向流出中国
B. 同方向流入中国
C. 反方向
D. 不确定
二、多选题:
1.说中国的旅游现象是三位一体同时发展的,主要是指( )。 (满分:6)
A. 旅游教育
B. 旅游产业
C. 旅游供给
D. 旅游研究
2.目前我国的国际旅游客源主要由( )构成。 (满分:6)
A. 华侨
B. 外国人
C. 港澳同胞
D. 台胞
3.下列国际收支中,属于无形贸易外汇收入的是( )。 (满分:6)
A. 茶叶出口收入
B. 国际间运输收入
C. 旅游收入
D. 国际间居民汇款
4.从需求方面讲,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有( )。 (满分:6)
A. 收入水平
B. 余暇时间
C. 旅游动机
D. 目的地的资源供给能力
5.造成旅游资源遭到损害的人为因素有( )。 (满分:6)
A. 旅游者的破坏
B. 旅游地超负荷接待
C. 旅游地当地居民的破坏
D. 工业污染
三、判断题:
1.旅游环境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不需要有政府干预和监督。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距离越远,交通花费在整个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越大?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旅游者从旅游地带走的是旅游资源。(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在旅游目的地国的国际旅游业初创阶段,旅游漏损率一般比较高,这是因为这一阶段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规模有限。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水平高低影响着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的能力。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人们可以利用余暇时间从事旅游活动。因此,余暇时间构成了旅游者是否能实现旅游活动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旅游者在消费之前并不能接触到旅游产品,而是需要一定的媒介获悉产品内容以及接触产品?旅行社便担当销售渠道的角色,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消费的便利?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旅游具有地理集中性的特点,这是指旅游者总是集中在节假日外出旅游。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真正对当地出游季节性的形成以及对其季节性的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乃是商务为代表的差旅型的外出旅游。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