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7春《中国传统文化》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17春《中国传统文化》在线作业一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唐代的书法,以( ) 的成就最为突出。 (满分:2)
A. 真书
B. 行书
C. 草书
D. 隶书
2.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 ) 、午、未、申、酉、戌、亥。 (满分:2)
A. 庚
B. 辛
C. 巳
D. 壬
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是( ) (满分:2)
A. “一天人”
B. “合知行”
C. “同真善”
D. “重自然”
4.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在( )的原则下实行的,从而形成了层层相属、代代相袭的政治结构。 (满分:2)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宗庙制度
C. 专制制度
D. 宗法制度
5.下面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满分:2)
A. 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B. “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地适应、遵循。
C. “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自然的主宰与统治。
D. “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被动地顺从与崇拜。
6.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为( ) (满分:2)
A. 英语
B. 汉语
C. 日语
D. 世界语
7.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为( ) (满分:2)
A. 父族
B. 妻族
C. 母族
D. 九族
8.两汉经学至( ) 而集大成,他博通“五经”,且能融会“今古文”之说,所以在当时学者中影响最大。 (满分:2)
A. 郑众
B. 贾逵
C. 郑玄
D. 王肃
9.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为( ) (满分:2)
A. 《刑书》
B. 《大清律例》
C. 《唐律》
D. 《九章律》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满分:2)
A. 佛教作为“佛”的言教,本来叫做“佛法”,基本内容释“四谛”。
B. 佛家的思想核心是“虚静自然”、“无为而治”。
C. 养身之道,概括起来不过“养气”、“养神”、“养形”三个方面。
D. 两汉之际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在魏晋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反映的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是( ) (满分:2)
A. 尊崇自然
B. 尚意追求
C. 诗言志
D. 文以载道
12.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 ) 。 (满分:2)
A. 陈子昂
B. 骆宾王
C. 宋之问
D. 王维
13.中国传统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 (满分:2)
A. 周代
B. 秦代
C. 汉代
D. 唐代
14.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最早见于( ) (满分:2)
A. 《韩非子》
B. 《淮南子》
C. 《禹贡》
D. 《春秋繁露》
15.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作吉礼、凶礼、军礼、( ) 、嘉礼五类,称为五礼 (满分:2)
A. 宾礼
B. 婚礼
C. 冠礼
D. 丧礼
16.与晏、欧同时的( ) 大量创制慢词,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 (满分:2)
A. 苏轼
B. 秦观
C. 柳永
D. 周邦彦
二、多选题:
1.关于传统文化类型的诸种意见,表述正确的是: (满分:2)
A. 按照观念文化和一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将文化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和游牧文化等
B. 按照中国文化形成发展走过的路程,认为儒、道、墨、法、佛等诸家思想学说,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核心
C.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封建制文化
D. 是按地理环境区分文化类型,将文化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和游牧文化等
2.远古时代,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三个巨大的经济文化区: (满分:2)
A. 华东,华南的经济发展区
B. 华中、华南的水田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
C. 华北和东北南部的旱地粟作农业经济文化区
D. 东北北部、内蒙古高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的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3.近万年来,中国大陆的地形、地貌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范围内,明显表现为: (满分:2)
A. 海陆变迁。
B. 水域变迁。
C. 高原变迁。
D. 沙漠变迁
4.关于道家的思想说话正确的是: (满分:2)
A. “天道”、“无为”
B. 以仁为思想核心
无忧工作室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QQ1647861640
C. 超世、顺世、游世
D. 家族本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魏晋玄学,是动乱年代的社会产物,是从儒学衰落中产生出来的新思潮
B. 道家学说是道教的重要思想渊源
C. 般若学的基本特点是视世界万物为因缘和合所生,认为它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所以性空
D.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流传的佛学主要是般若学
6.关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学术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他反对理学家排除质测之学而空谈通几
B. 唐甄,清初思想家,他主张人都是平等
C. 戴震,清代思想家、音韵训诂家
D. 方以智既反对程朱的理在气先说,也反对陆王心学
7.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 (满分:2)
A. 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B. 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范式的形成
C. 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D. 宗法制度到时中国宗教文化的盛行
8.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有 (满分:2)
A. 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
B. 重人伦轻自然
C. 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D. 厚德载物和中庸尚和
9.关于《易传》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又称为“十翼”
B. 战国后期到秦汉之际的一些儒家学者解释和阐发《易经》的作品汇集
C. 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D. 《易传》在总结前人阴阳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
10.在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满分:2)
A. 宗庙制度
B. 分封制度
C. 父权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三、判断题:
1.“赏功罪过”是法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功用”是法家提倡的最高价值标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中国传统文化以德立言,提出“内省”、“慎独”等系统的道德修养理论,作为个体自我修养的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宋明理学,是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开端,经过程朱“理学”,发展为陆王“心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中国哲学的人生观就是先哲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的根本观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战国中期以后,阴阳五行学说被唯心主义所融化,而表现出极端神秘化的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邹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西周分封制度就是根据关系远近,具体进行等级的分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邹衍提出阴阳五行学说的观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孔子就特别重视“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国家是在氏族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氏族到国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墨家借助“天志”的权威提出尚贤、尚同、兼爱、交利等诸多社会政治主张,要求人们在利、欲与义、理的冲突面前,放弃私利、私欲,选择公利、公欲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作为中国大陆上两种最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宗法制度并不是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中国社会的最大特征是家族本位,家构成社会的本位与本体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远古先民的观念文化形态主要存在形式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战国末期的哲学家荀子以“天行有常”的思想,批判了“天命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中国传统文化以德立言,提出“内省”、“慎独”等系统的道德修养理论,作为个体自我修养的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1.欲利是墨家价值论的中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2.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居敬”、“穷理”的方法涵养心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3.继自然崇拜之后,人类社会出现的另一种原始崇拜形式是祖先崇拜,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盲目地崇拜自然神力时代的结束和人类以自身为崇拜对象时代的开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4.道家的思想核心是“虚静自然”、“无为而治”,其最高的法则就是“道法自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福师《中国传统文化》在线作业二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太上老君,即( ) ,东汉以后,道教把他塑造为神仙。 (满分:2)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曾子
2.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作吉礼、凶礼、军礼、( ) 、嘉礼五类,称为五礼 (满分:2)
A. 宾礼
B. 婚礼
C. 冠礼
D. 丧礼
3.下面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满分:2)
A. 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B. “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地适应、遵循。
C. “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自然的主宰与统治。
D. “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被动地顺从与崇拜。
4.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是( ) 的代表人物。 (满分:2)
A. 兵家
B. 名家
C. 杂家
D. 阴阳家
5.两汉经学至( ) 而集大成,他博通“五经”,且能融会“今古文”之说,所以在当时学者中影响最大。 (满分:2)
A. 郑众
B. 贾逵
C. 郑玄
D. 王肃
6.中国传统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 (满分:2)
A. 周代
B. 秦代
C. 汉代
D. 唐代
7.各国的佛教徒都是吃荤的,只有中国的汉族佛教徒是吃素的,这一习惯的形成,是由于( ) 采取强迫命令的手段, 强制佛教徒不许吃荤,一律吃素 (满分:2)
A. 梁元帝
B. 简文帝
C. 梁敬帝
D. 梁武帝
8.古代的“章”、“表”这类文体属于( ) (满分:2)
A. 下行公文
B. 平行公文
C. 上行公文
D. 记叙文
9.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为( ) (满分:2)
A. 父族
B. 妻族
C. 母族
D. 九族
10.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是( ) (满分:2)
A. “一天人”
B. “合知行”
C. “同真善”
D. “重自然”
1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 ) (满分:2)
A. 先秦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12.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在( )的原则下实行的,从而形成了层层相属、代代相袭的政治结构。 (满分:2)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宗庙制度
C. 专制制度
D. 宗法制度
13.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为( ) (满分:2)
A. 天人合一
B. .亲亲
C. 尊尊
D. 中庸
14.伊斯兰教信仰“安拉”为超验的至上神,基本经典为( ) ,其信徒通称穆斯林。 (满分:2)
A. 《圣经》
B. 《古兰经》
C. 《太平经》
D. 《法华经》
15.与晏、欧同时的( ) 大量创制慢词,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 (满分:2)
A. 苏轼
B. 秦观
C. 柳永
D. 周邦彦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满分:2)
A. 释家倡导“静虑”的定慧双修
B. 隋代人,提出了“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双轨并行主张。
C. “缘起论”的理论基础则是“四谛”
D. 释家非常重视修养方法和途径。
二、多选题:
1.关于儒家思想正确的是: (满分:2)
A. 重人伦轻自然
B. 以义为价值准绳
C. 以仁为思想核心
D. 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
2.关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学术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他反对理学家排除质测之学而空谈通几
B. 唐甄,清初思想家,他主张人都是平等
C. 戴震,清代思想家、音韵训诂家
D. 方以智既反对程朱的理在气先说,也反对陆王心学
3.中国文化的“民本”思想表现在( )。 (满分:2)
A. 肯定民是邦国的基础本根
B. 主张君为民主
C. 重民心、重民力、重民生
D. 重群体轻个体
4.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社会功能表现在( )。 (满分:2)
A. 维系国家统一
B. 增强民族团结
C. 推动社会进步
D. 培养健康人格
5.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 (满分:2)
A. 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B. 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范式的形成
C. 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D. 宗法制度到时中国宗教文化的盛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战国时儒墨并称显学
B.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第一次提出天之起源问题
C. 道教也属于显学
D. 《易传》是儒家后学依托孔子而撰写的解说《周易》的著作
7.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有 (满分:2)
A. 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
B. 重人伦轻自然
C. 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D. 厚德载物和中庸尚和
8.冷暖度而言,中国大陆地形、地貌和近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的特点是: (满分:2)
A. 以山川河流为天然分界
B. 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的渐次递变
C. 以距海远近形成了从东南向西北
D. 由湿润、半干旱到干旱逐渐递变的明显趋势
无忧工作室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QQ1647861640
9.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延续性特点表现在: (满分:2)
A. 文化传统的承袭
B. 重人伦轻自然
C. 政治的统一
D. 民族的融合与凝聚
10.关于道家的思想说话正确的是: (满分:2)
A. “天道”、“无为”
B. 以仁为思想核心
C. 超世、顺世、游世
D. 家族本位
三、判断题:
1.儒家以仁为思想核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由于尚老崇祖观念的盛行,强调孝悌,便成了古代中国最为根本的政治伦理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战国末期的哲学家荀子以“天行有常”的思想,批判了“天命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商代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元论学说认为:气是最高实体,道是气化的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墨家借助“天志”的权威提出尚贤、尚同、兼爱、交利等诸多社会政治主张,要求人们在利、欲与义、理的冲突面前,放弃私利、私欲,选择公利、公欲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魏晋玄学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而且克服了汉代经学注经繁琐的弊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欲利是墨家价值论的中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天人合一”是指天与人是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认为天是人伦道德的本源,人伦道德源出于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道教是外来宗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至三公九卿制度,标志着皇帝独裁专制制度的发展达到了极限。在皇帝独裁,君主专制的政治气氛下,所有臣民都被剥夺了自由,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范式的形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战国中期以后,阴阳五行学说被唯心主义所融化,而表现出极端神秘化的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邹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道家的思想核心是“虚静自然”、“无为而治”,其最高的法则就是“道法自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墨家崇尚自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显著特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宋明理学,是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开端,经过程朱“理学”,发展为陆王“心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邹衍提出阴阳五行学说的观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易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2.远古先民的观念文化形态主要存在形式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3.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4.孔子学说以“道”为本体。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竟然都是满分答案。。太给力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