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农17春《动物育种学》离线作业-动物育种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教育学院动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农业
2. 植物农业
3. 动物农业
4. 育种
5. 家畜育种学
二、填空
1. 农业生产体系一般是指()和()。
2. 动物农业(养殖业)可为人类生产()、()、()、毛、皮等动物性产品,解决“ 小康”问题。
3. 畜牧生产中的“六畜” 一般是指()、()、()、()、()、()。
三、判断
1.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其畜牧业发展水平往往比较低下。( )
2.影响动物生产效益的诸多因素中,家畜的遗传育种对最终效益的贡献率是最高的。()
3.传统的家畜育种工作注重的是育种者经验与灵感的结合。()
4.英国的短角牛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育种组织。()
四、简答
1.育种(手段)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家畜
2. 家畜概念(广义)
3. 驯养动物
4. 驯化动物
5. 种(物种)
6. 品种
7. 品系
8. 原始品种
9. 培育品种
二、填空
1. 人类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经历了()和()两个阶段。
三、判断
1.并非所有家畜、家禽的祖先都是野生动物,有些是从国外引进的。()
2.人类把野生动物逐渐驯化为家养动物,经历了猎杀、捕捉、圈围、驯养、选择、繁殖、调教等漫长的过程。()
3.驯化最早的动物往往是一些体型小、易于猎捕的肉食动物:狗、猫,或者易于饲养的草食动物:羊、牛、马。()
4.原始品种与培育品种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并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要高一些,而培育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力更高。()
5.品种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环境条件起主要决定作用。()
四、简答
1.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
1.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生态学)
2. 孟德尔群体
3. 基因频率
4. 基因型频率
5. 选择
6. 遗传漂变
7. 迁移
二、填空
1.在谈到遗传平衡定律时提到的和隐含的主要条件有()、()、()、()以及无其它基因掺入形式(最主要的迁移)。
2.生物群体中突变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和()。
3.影响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包括()、()、()和()等。
三、判断
1.一个已知基因型频率的群体中,配子种类与比例(基因频率)也就可以确定;已知基因频率却不一定能够估计其基因型频率。()
2.无论质量性状还是数量性状本质上都受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控制,每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
3.动植物的大多数经济、农艺性状都是质量性状,因此研究质量性状的表现、遗传及其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4.基因仅仅是性状表现的遗传基础,它与性状的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基因作用往往是多效性的,而控制一个性状的基因数目也很多。因此,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的。()
5.在畜牧生产和家畜育种中,常见的一些有重大经济意义的数量性状都是由单基因控制。()
四、简答
1.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2.微效多基因假说主要内容?
五、论述
1.生物的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分?
2.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性能测定
2. 测定站测定
3. 场内测定
4. 个体测定
5. 同胞测定
6. 后裔测定
7. 大群测定
8. 抽样测定
9. 年产奶量
10. 泌乳期产奶量
11. 305天产奶量
12. 成年当量
13. 乳脂率
14. 乳脂量
15. 乳蛋白率
16. 乳蛋白量
17. 测定日
18. 测定间隔
19. 排乳速度
20. 前乳房指数
21. 次级性状
22. 配妊时间
23. 不返情率
24. 保持力
25. 初产日龄
26. 窝产仔数
27. 窝间距
28. 断奶仔猪数
29. 出生窝重
30. 断奶窝重
31. 背膘厚
32. 平均日增重
33. 采食量
34. 饲料转化率
35. 猪应激综合症
36. 胴体重
37. 屠宰率
38. 膘厚
39. 皮厚
40. 胴体长
41. 眼肌面积
42. 瘦肉率
43. 肉色
44. PH值
45. 肌肉失水率
46. 滴水损失
47. 大理石花纹
48. 产蛋数
49. 产蛋总重
50. 蛋重
51. 蛋品质
52. 料蛋比
53. 鸡的屠体重
54. 鸡的半净膛重
55. 鸡的全净膛重
56. 腹脂率
57. 胸肌率
58. 腿肌率
59. 受精率
60. 孵化率
61. 毛长
62. 细度
63. 剪毛量
64. 净毛率
二、填空
1.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测定结果的记录要()、()和()。
2.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的场所分为()和()。
3.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个体与需要进行遗传评定个体间的关系分为()、()和()等。
4.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的目的可分为()和()。
5.采用测定站测定的形式对畜禽进行测定时,测定的结果具有()和()。
6.牛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分为()、()、()和()4个方面。
7.产奶量包括()、()、 ()、()等指标。
8.乳成分含量包括()、()等指标。
9.猪的生产性能测定包括()、()、()和()。
10.猪繁殖性能测定主要测定性状包括()、()、()、()、()等。
11.猪生长性能及活体胴体组成测定主要测定指标包括()、()、()、()、()等。
12.胴体组成测定指标一般包括()、()、()、()、()、()、()等。
13.肉质测定指标一般包括()、()、()、()等。
14.鸡产蛋性能主要测定指标包括()、()、()、()、()等。
15.蛋品质指一般是指()、()、()、()、()、()等需要特定仪器测定的指标。
16.绵羊产毛性能的测定项目一般包括()、()、()、()、()、()、()、()等。
17.家畜家禽个体编号的基本原则包括()、()、()。
三、判断
1. 猪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分为繁殖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胴体品质测定和次级性状测定4个方面。()
2. 性能测定的记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时性记录,一类是永久性记录。()
3. 家畜家禽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测定方法进行选择时准确性是唯一考虑因素,不必考虑经济因素。()
4. 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的场所可分为测定站测定、场内测定和抽样测定。()
5. 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按照测定的目的可分为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6. 场内测定与测定站测定相比测定结果更具客观性和中立性。()
7. 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相比具有费用高、测定规模有限和容易传播疾病等缺点。()
8. 大群测定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一个最佳的杂交组合,以用于商品生产。()
四、简答
1.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和作用?
2.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对测定性状进行选择的标准?
3.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测定方法确立的标准?
4.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的要求?
5.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性能测定的实施要求?
6.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的优缺点?
7.奶牛采取测定日测定时测定日的要求?
8.家畜体尺测量注意事项?
五、论述
1. 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选择
2. 稳定化选择
3. 定向选择
4. 岐化选择
5. 人工选择
6. 世代间隔
7. 辅助选择性状
8. 个体选择
9. 家系选择
10. 家系内选择
11. 合并选择
12. 顺序选择法
13. 独立淘汰法
14. 选择差
15. 选择反应
16. 测交
二、填空
1. 自然选择大致可分为()、()和()3种类型。
2. 影响选择成效的因素包括()、()、()和()。
3. 经典的动物育种学中单性状的选择方法有()、()、()和()。
4. 多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和()。
三、判断
1. 人工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岐化选择、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
2.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如果选择是有利于一种以上的基因型,这种选择称为稳定化选择。()
3. 人工选择往往有利于家畜经济性状不断地改进,自然选择则对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为有利。()
4. 单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有个体选择、家系内选择、顺序选择和独立淘汰等。()
四、简答
1.人工选择的效果?
2.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3.家畜质量性状的类型?
4.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5.保持群体遗传变异度的育种措施?
6.提高选择准确性的育种措施?
7.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8.辅助选择性状的条件?
五、论述
1. 家畜育种学中单性状选择的方法?
2. 家畜育种学中多性状选择的方法?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 遗传评定
2. 育种值
3. 加性效应值
4. 估计育种值
5. 估计传递力
6. 相对育种值
7. 个体育种值
8. 复合育种值
9. 综合育种值
二、填空
1. 影响性状表型的三种遗传效应包括()、()和()。
2. 育种值估计方法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主要包括()()和()等。
三、简答
1.选择指数法在应用中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2. MBLUP法的优点?
四、计算题
1. 一头母牛第一胎校正305天产奶量为6800kg,其所在牛群当年第一胎母牛平均校正305天产奶量为6400kg。已知产奶量的遗传力h2=0.25,求该母牛的估计育种值。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 交配体制
2. 选配
3. 品质选配
4. 亲缘选配
5. 随机交配
6. 同质选配
7. 异质选配
8. 近交
9. 远交
10. 近交系数
11. 同态相同基因
12. 同源相同基因
二、填空
1. 家畜育种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选配分为()和()两类。
2. 品质选配可分为()和()两种。
3. 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把亲缘选配分为()和()两种。
三、判断
1. 无论同质选配还是异质选配指的都是数量性状。()
2. 遗传同型选配改变群体均值幅度要大于表型同质选配。()
3. 家畜育种过程中异质选配和弥补选配效果是一样的。()
4. 杂交这种技术手段是不能用于育种的。()
四、简答
1.同质选配的效果?
2.同质选配的应用?
3.同质选配应用注意事项?
4.同质选配存在问题?
5.异质选配的作用?
6.异质选配的应用?
7. 异质选配应用的注意事项?
五、论述
1. 近交的用途有哪些?
2. 防止近交衰退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 品系繁育
2. 地方品系
3. 单系
4. 近交系
5. 群系
6. 专门化品系
7. 近交系建系法
8. 群体继代选育法
9. 杂交育种
10. 简单杂交育种
11. 复杂杂交育种
12. 杂交改良
13. 引入杂交
14. 级进杂交
二、填空
1. 畜牧生产中常见品系的类别有()、()、()、()和()5种。
2. 常用的品系培育方法有()、()和()。
3. 培育畜禽新品种的途径有()、()、()和()。
4. 杂交育种方法据所用的品种数目分类,分为()和()。
5. 畜群杂交改良的方法分为()和()。
三、判断
1. 系祖建系法进行建系时,系祖一定是公畜,母畜无论多优秀都不能被确立为系祖。()
2. 群体继代选育法具有世代周转快、世代间隔分明、不重叠等优点。()
3. 从当前畜牧生产的特点来看,优秀品种的培育工作一直在品系和品种培育中占主导地位,品系的培育工作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4. 杂交育种时,按照育种工作的起点可以把杂交育种的方法分为简单杂交育种和复杂杂交育种。()
5. 目前,在家畜育种中进行品系繁育最常用的方法有系祖建系法、近交建系法和正反交反复选择法。()
6. 畜群的杂交改良方法主要有引入杂交和级进杂交两种方法。()
7. 采用引入杂交的方法对畜群进行改良时,引入品种至少需要和需改良品种杂交四次。()
四、简答
1.培育新品系的意义?
2.品系培育的条件?
3.群体继代选育法优点?
4.群体继代选育法缺点?
5.与品种间杂交相比配套系杂交的优点?
6.维持专门化品系的基本要求?
7.维持专门化品系的基本措施?
8.引入杂交的注意事项?
9.级进杂交的注意事项?
五、论述
1. 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专门化品系的步骤方法?
2.采用系祖建系法建立品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近交系建系法及其存在问题?
4.杂交育种的步骤?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 杂种优势
2. 二元杂交
3. 三元杂交
4. 回交
5. 双杂交
6. 轮回杂交
7. 顶交
二、填空
1. 关于杂种优势机理的学说有()、()和()5种。
2. 就杂交亲本种群而言,需要注意()、()以及()三个问题。
3. 亲本群的选育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4. 在杂种优势利用当中,常见的杂交方式有()、()、()、()、()和()等。
三、判断
1. 所谓杂种优势,即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比两个亲本种群都要优秀的现象。()
2. 杂交亲本进行选择时,母本群的类型应与对杂种的要求相一致。()
3. 杂交利用方式中的回交其杂种优势要比二元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大。()
四、简答
1.显性学说的主要内容?
2.超显性学说的主要内容?
3.遗传平衡学说的主要内容?
4.应用品种作为杂交的亲本群的缺点?
5.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品系与品种相比的优点?
6.杂交亲本群进行初选时父母本的要求?
7.影响杂交效果的因素?
8.配套系的特点?
9. 轮回杂交的优缺点?
五、论述
1. 杂种优势利用的常见方式?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多样性
2. 基因多样性
3. 物种多样性
4. 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填空
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和()三个水平上多样性的总和。
2. 目前广泛饲养的畜禽只有6种哺乳动物,即()、()、()、()、()和();4种禽类动物,即()、()、()和()。
3. 我国的地方猪种主要可以分为6个类型()、()、()、()、()和()型猪。
4. 我国饲养的一亿多头牛中,可以分为6个类型()、()、()、()、()和()。
5.一般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和();将山羊分为()、()、()和()。
6.家禽主要有()、()、()、()、()等。
7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三种主要方法有()、()和()。
三、判断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育种相关研究的进展,畜禽遗传资源越来越丰富。()
2. 家畜多样性在物种多样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对于人类来说无关紧要。()
3. 当前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任务基本上都由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承担。()
四、简答
1.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问题?
3.原位保存的基本方法 ?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技术
二、填空
1. 生物工程的主要部分有()、()、()和()5种。
三、简答
1.生物技术的特点?
2.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领域?
3.胚胎移植技术应用领域?
4.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领域?
5.性别控制的应用领域?
6.胚胎分割与胚胎细胞克隆的应用领域?
7.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
8.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动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农业
答: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亦即农业是解决人类吃饭穿衣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第一产业。
2. 植物农业
答:即种植业,是利用水、土壤和日光等自然资源,为人类生产粮、棉、麻、油等植物产品。
3. 动物农业
答:即畜牧业或养殖业,是通过饲养畜禽以及水生动物,将植物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毛等动物产品。
4. 育种
答: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5. 家畜育种学
答:是人为地控制畜禽个体的繁殖机会,利用适当的育种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畜禽品种的遗传变异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是人类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
二、填空
1. 农业生产体系一般是指(植物农业)和(动物农业)。
2. 动物农业(养殖业)可为人类生产(肉)、(蛋)、(奶)、毛、皮等动物性产品,解决“ 小康”问题。
3. 畜牧生产中的“六畜” 一般是指(马)、(牛)、(羊)、(鸡)、(犬)、(豕)。
三、判断
1.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其畜牧业发展水平往往比较低下。( ( )
2.影响动物生产效益的诸多因素中,家畜的遗传育种对最终效益的贡献率是最高的。( √ )
3.传统的家畜育种工作注重的是育种者经验与灵感的结合。( √ )
4.英国的短角牛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育种组织。( √ )
四、简答
1.育种(手段)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
答:1 充分利用畜禽品种资源:发挥优良品种的珍贵基因库作用,保护品种资源的保护的目的;2 培育新品种和品系:提高畜禽群体具有很高生产性能,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畜产品;3 现有优良品种中选育优秀的种畜:提高畜禽群体内的良种覆盖率,使群体不断地得到遗传改良;4 培育或筛选杂交配套系:利用杂种优势,为工厂化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低耗的商品畜禽。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家畜
答:是野生动物经人类的逐渐驯化和长期饲养而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是人类重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为人类生产肉、蛋、奶、毛、绒、皮、裘等畜产品,以及用于运输和农耕。
2. 家畜概念(广义)
答:在人类的控制干预下,能够进行正常繁殖,有相当大的群体规模,具有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性状能够稳定遗传到下一代的驯化家养的脊椎动物。
3. 驯养动物
答:幼龄被人类捕获和饲养尚未完全驯化、数量不大、野性依旧、不能大量任意饲养,亦称特种养殖动物和特种经济动物,举例:孔雀、狗熊,等。
4. 驯化动物
答:经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在饲养、选择、育种作用下,体型发生巨大变化,野性完全丧失,对人类依赖性很大的动物,举例:马、牛、羊、猪、鸡等。
5. 种(物种)
答: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一类生物的集合,举例:猪、牛、水牛、绵羊、山羊、鸡等。
6. 品种
答:品种是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7. 品系
答:是指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或源于同一头系祖(通常为种公畜)的畜群,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是品种内的一种群体结构形式。
8. 原始品种
答:未经严格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品种,往往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
9. 培育品种
答: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育成的品种、集中了特定的优良基因:产品相对专门化、某些性状的表现明显高于原始品种、经济价值较高、需要较高的饲养管理条件,具有这些特点的类群,其适应性、抗病力不如原始品种;例如:瘦肉型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等。
二、填空
1. 人类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经历了(驯养)和(驯化)两个阶段。
三、判断
1.并非所有家畜、家禽的祖先都是野生动物,有些是从国外引进的。(( )
2.人类把野生动物逐渐驯化为家养动物,经历了猎杀、捕捉、圈围、驯养、选择、繁殖、调教等漫长的过程。( ()
3.驯化最早的动物往往是一些体型小、易于猎捕的肉食动物:狗、猫,或者易于饲养的草食动物:羊、牛、马。( ( )
4.原始品种与培育品种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并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要高一些,而培育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力更高。(()
5.品种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环境条件起主要决定作用。(()
四、简答
1.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答: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区别体现在:生存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人类的依赖程度,选择对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生活习性的影响,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联系体现在:各种家畜都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属于同一物种的野生和家养动物的遗传差异不大。
五、论述
1.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1.来源相同,品种内个体间有基本相同的血统来源,个体彼此间有血缘上的联系,遗传基础非常相似,具有共同的基因库(gene pool);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3.遗传性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买种畜时特别注意);4.一定的遗传结构,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供应丰富多样的畜产品:瘦肉型、腌肉型等,为遗传改良提供条件:遗传变异;5.足够的数量,个体数量足够才能避免过高的近交,保持品种内的异质性和多样的市场需求;6.被品种协会承认,经过政府或品种协会等权威机构审定,确定是否满足上述条件予以命名才能正式称为品种,举例:农大褐壳蛋鸡、中国荷斯坦奶牛等。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生态学)
答:某一时/空间范围内,共同特征/特性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全部物种的生物个体。
2. 孟德尔群体
答:有相互交配关系、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有性繁殖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群体内全部个体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就是整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3. 基因频率
答:在同一基因座上的不同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就是在一个群体中某等位基因的数量与占据同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取值范围在0~1之间,通常写成小数的形式,它是群体遗传特性的基本特征。
4. 基因型频率
答:在二倍体的生物群体中,某一个基因座的特定基因型在其全部基因型中所占的比例,取值范围在0~1之间,通常写成小数的形式,同一基因做的所有基因型的频率总和为1,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5. 选择
答:群体内个体参与繁殖的机会不均等,从而导致不同个体对后代的贡献不一致。造成这种机会不均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个体适应性和生活力的差异、个体繁殖力不同和人为选择。
6. 遗传漂变
答:大群体随机交配能达到群体遗传平衡,小群体相当于大群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越小,样本与总体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而造成样本(小群体)与总体(大群体)基因频率差异,称为遗传漂变。
7. 迁移
答:迁移指一个居群的个体进入另一个居群。如果迁入个体中基因频率与原群体不同,将改变群体基因频率。
二、填空
1.在谈到遗传平衡定律时提到的和隐含的主要条件有(随机交配)、(大群体)、(无突变)、(无选择)以及无其它基因掺入形式(最主要的迁移)。
2.生物群体中突变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
3.影响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包括(选择)、(突变)、(迁移)和(遗传漂变)等。
三、判断
1.一个已知基因型频率的群体中,配子种类与比例(基因频率)也就可以确定;已知基因频率却不一定能够估计其基因型频率。(()
2.无论质量性状还是数量性状本质上都受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控制,每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 ()
3.动植物的大多数经济、农艺性状都是质量性状,因此研究质量性状的表现、遗传及其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 )
4.基因仅仅是性状表现的遗传基础,它与性状的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基因作用往往是多效性的,而控制一个性状的基因数目也很多。因此,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的。(()
5.在畜牧生产和家畜育种中,常见的一些有重大经济意义的数量性状都是由单基因控制。(×)
四、简答
1.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答: Hardy与Weinberg(1908)分别推导出随机交配群体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遗传平衡定律(哈德-温伯格定律),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选择、迁移、突变和遗传漂变),群体将是一个平衡群体;(2)在任何大群体中,不论初始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个世代的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可达到平衡状态,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以后的连续世代随机交配情况下保持平衡状态;非平衡大群体(D≠p2,H≠2pq,R≠q2)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就可达到群体平衡。(3)在平衡状态下,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序如下(群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且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间关系为):D=p2,H=2pq,R=q2。
2.微效多基因假说主要内容?
答: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类似的、并且可加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原理,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及连锁互换规律,这些基因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区别。此外,数量性状同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作用,而且数量性状的表现对环境影响相当敏感。
五、论述
1. 生物的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分?
答:生物群体中,按其特点进行分类时,如果一类性状具有如下特点:1.性状表现:不连续性(间断性)变异;2.遗传基础:受一对或少数几对主效(major)基因控制;3.环境作用: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互作较简单;4.研究方法:可对杂交、自交、测交后代群体(分离群体)进行表型类型分组,并对各组个体数比例进行分析研究。具有这四种特点的性状一般称之为质量性状;如果一类性状具有如下特点:1.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2.受多基因(polygenes)控制、无明显的主效基因;3.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并表现较复杂的互作关系;4.不能对后代进行分析,所以不能完全采用质量性状的研究方法,而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各世代统计量及世代间关系进行研究。这类性状多称之为数量性状。
2.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答:① 基因仅仅是性状表现的遗传基础,它与性状的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基因作用往往是多效性的,而控制一个性状的基因数目也很多。因此,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的。
② 基因作用实际上除了加性效应外,等位基因间还存在有显性效应,非等位基因间还存在有上位效应。这些非加性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基因型间的变异更加丰富;③ 数量性状的表现不仅仅取决于基因型,而且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效应的影响。正因如此,由有限数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数量性状才能够表现出如此丰富多样的变异。显而易见,也正是这些原因给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从大量可见的表型变异现象中归纳总结出遗传规律,必须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性能测定
答:为选择优秀种用个体,育种工作必须首先对待选畜群有关生产性能的表型进行测定。这种对畜群表型进行的系统测定工作(赋值)称之生产性能测定。
2. 测定站测定
答:指将待测的畜群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性能测定。
3. 场内测定
答:指直接在各个畜牧场内进行的性能测定。
4. 个体测定
答:测定对象就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本身。遗传力较高的性状,eg.日增重。
5. 同胞测定
答:测定对象就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的全同胞和(或)半同胞。多胎畜禽,如猪、鸡有较多全半同胞。
6. 后裔测定
答:测定对象就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的后裔。影响较大的种公畜,eg.乳用种公牛。
7. 大群测定
答:目的是为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指对种畜群中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体都进行测定。
8. 抽样测定
答: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一个最佳的杂交组合,以用于商品生产。指的是根据统计学要求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性能测定。
9. 年产奶量
答:在一个自然年度中的总产奶量。
10. 泌乳期产奶量
答:从产犊到干乳期间的总产奶量。
11. 305天产奶量
答:指从产犊第一天到305天累积产奶量,若泌乳期不足305天,需注明泌乳天数。
12. 成年当量
答:将泌乳天数不足或超过305天的产奶量乘以相应的校正系数,校正为305天产奶量;目的:使泌乳期不同的奶牛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
13. 乳脂率
答:乳中所含脂肪的百分率。
14. 乳脂量
答:乳中所含脂肪的重量,为乳脂率与产奶量的乘积。
15. 乳蛋白率
答:乳中所含蛋白的百分率。
16. 乳蛋白量
答:乳中所含蛋白的重量,为乳蛋白率与产奶量的乘积。
17. 测定日
答:在产奶性能测定过程中,被抽测的泌乳日称为测定日。
18. 测定间隔
答:在产奶性能测定过程中,两个测定日之间的间隔天数成为测定间隔。
19. 排乳速度
答:也称挤奶强度,指一次挤奶中间阶段时一分钟的挤奶量。
20. 前乳房指数
答:一次挤奶中,前乳区的挤奶量占总挤奶量的百分比。一般前乳房指数的范围为40%-46.8%。
21. 次级性状
答:泛指在育种中具有较高经济意义,而本身遗传力偏低的一类性状,如繁殖性状、抗病性状等。
22. 配妊时间
答:指母牛产后第一次输精直至妊娠的最后一次输精所间隔的天数,主要反映母牛繁殖性能。
23. 不返情率
答:一头公牛的所有与配母牛在第一次输精后的一定时间间隔(如60d或90d)内不返情的比例。
24. 保持力
答:指同群同龄母牛60月龄(或90月龄等)在群内继续生产的比例。保持力越大,表明牛群的使用年限越长。
25. 初产日龄
答:母猪头胎产仔时的日龄。
26. 窝产仔数
答:包括总产仔数(不包括木乃伊)和活仔数(产后24h内存活的仔猪数)。根据窝产仔数还可以计算一头母猪一年的总产仔数。
27. 窝间距
答:2次产仔之间的间隔天数,可由产仔日期计算而得。可计算出每年可完成的窝数。
28. 断奶仔猪数
答:也称育成仔猪数,在断奶时一窝中仍然存活的仔猪数。
29. 出生窝重
答:出生时一窝仔猪的总重量。
30. 断奶窝重
答:断奶时一窝仔猪的总重量,是母猪哺乳能力的主要指标。
31. 背膘厚
答:达到目标体重(100kg)时的活体背膘厚,指左侧胴体第6与第7肋间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不包括皮厚)。
32. 平均日增重
答:结束测定时的体重-开始测定时的体重/测定天数。
33. 采食量
答:测定期间一头猪的总采食量。
34. 饲料转化率
答:饲料转化率(FCR),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FCR=采食量/测定期增重。
35. 猪应激综合症
答:指猪受到应激刺激,如运输、高温、打斗等出现的综合症候群;主要表现:肌肉紧张、酸度高(PH <5.6),体温升高、能量不能储存,循环失调,严重时会窒息死亡。猪死后,猪肉表现灰白(Pale)、松软(Soft)、水分渗出(Exudative)的PSE肉。
36. 胴体重
答:屠宰后除去内脏、头和蹄后左半扇胴体重。在国内胴体重包括肾脏及肾周围脂肪重。
37. 屠宰率
答: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率。
38. 膘厚
答:用游标卡尺在肩部皮下脂肪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测定3点膘厚,求平均值,或只在6~7肋间测膘厚。
39. 皮厚
答:用游标卡尺在6~7肋间测皮厚。
40. 胴体长
答:从趾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颈椎前缘中点的长度。
41. 眼肌面积
答:在胸腰结合处垂直切下,用硫酸纸描出眼肌轮廓,用求积仪、图像仪或坐标纸算出面积。
42. 瘦肉率
答:左侧胴体去板油和肾脏,分离瘦肉(含肌间脂)、脂肪(含皮脂)、皮和骨,瘦肉重占瘦肉、脂肪、皮和骨的总重的百分比为瘦肉率。
43. 肉色
答:屠宰后2h内,取胸腰结合处的新鲜背最长肌横切面,对照标准肉色目测评分。
44. PH值
答:用PH测定仪测量屠宰后45min倒数3-4肋间的背最长肌,计为PH1,PH1<5.6为PSE肉。将后腿肌肉放于4℃24h,测PH,计为PH24,PH24>6.0为DFD肉(dry、firm、dark)。
45. 肌肉失水率
答:屠宰24h内取最后一肋处背最长肌肉样,测定在一定压力下一定时间内的水分损失量,也称系水力。
46. 滴水损失
答:屠宰24h内取最后一肋处背最长肌肉样,将其悬挂于4℃,测定在自然重力下一段时间内的失水率。
47. 大理石花纹
答:肌肉大理石花纹反映肌肉纤维间脂肪的含量和分布,是影响肉质、风味的主要因素。测定方法:取胸腰结合处的新鲜背最长肌横切面,在4℃存放24h,对照肌肉大理石花纹评分标准图,目测评分。
48. 产蛋数
答:指个体从开产至某一周龄(如40周龄、72周龄等)的累积产蛋数。现多用单笼测定法。
49. 产蛋总重
答:即总蛋重,指一只鸡或一群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蛋的总重量。一般采用抽样测定。
50. 蛋重
答:即单个蛋的重量(g),测定时取不超过24h的新鲜蛋称重;过大过小的蛋都不好。一是影响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二是欧美国家以“一打”为量销售鸡蛋。
51. 蛋品质
答:指蛋壳颜色、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黄)品质、蛋白形状、蛋中血斑含量等需要特定得仪器测定、多采取抽样测定。
52. 料蛋比
答:指产蛋鸡在一段时间内饲料消耗量与产蛋总重之比(饲料利用率)。
53. 鸡的屠体重
答:屠宰后去羽毛的体重(湿拔毛法须沥干水分)。屠宰率=(屠体重/宰前活重)( 100%。
54. 鸡的半净膛重
答:屠体除去气管、食道、嗉囊、肠、脾、胰和生殖器官,留心、肝、肾、腺胃、肌胃和腹脂的重量。
55. 鸡的全净膛重
答:半净膛重去心、肝、肾、腺胃、肌胃、腹脂和头脚的重量。
56. 腹脂率
答:腹脂重占宰前活重的比率。
57. 胸肌率
答:胸肌重量占宰前活重的比率。
58. 腿肌率
答:腿肌重量占宰前活重的比率。
59. 受精率
答: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比率,受精率受公鸡精液品质等因素影响,主要用于度量公鸡的繁殖性能。
60. 孵化率
答:孵化后出壳的雏鸡数占入孵蛋的比率,孵化率受种蛋质量和孵化条件的影响,主要用于衡量母鸡的繁殖性能。
61. 毛长
答:测量位置为肩胛后缘一掌处。测定时打开毛丛,用尺子量取从皮肤表面到毛顶端的自然长度。
62. 细度
答:两种测定方法,一种用支数表示,即1kg羊毛能够纺成1000m长的毛纱的段数,eg.60支(细毛羊),48-50支(半细毛羊);另一种用羊毛直径(um)表示,用羊毛细度测量仪测量。
63. 剪毛量
答:一次剪毛的羊毛重量。
64. 净毛率
答:一次剪下的羊毛除去杂质后净毛的重量与剪毛量的比率。
二、填空
1.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测定结果的记录要(简洁)、(准确)和(完整)。
2.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的场所分为(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
3.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个体与需要进行遗传评定个体间的关系分为(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等。
4.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的目的可分为(大群测定)和(抽样测定)。
5.采用测定站测定的形式对畜禽进行测定时,测定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中立性)。
6.牛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分为(产奶性能测定)、(挤奶能力测定)、(生长发育及产肉能力测定)和(次级性状测定)4个方面。
7.产奶量包括(泌乳期产奶量)、(年产奶量)、 (305天产奶量)、(成年当量)等指标。
8.乳成分含量包括(乳脂率/量)、(乳蛋白率/量)等指标。
9.猪的生产性能测定包括(繁殖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胴体品质测定)和(抗应激测定)。
10.猪繁殖性能测定主要测定性状包括(窝产仔数)、(窝间距)、(断奶仔猪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等。
11.猪生长性能及活体胴体组成测定主要测定指标包括(达到目标体重日龄)、(目标体重背膘厚)、(平均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换率)等。
12.胴体组成测定指标一般包括(胴体重)、(屠宰率)、(膘厚)、(皮厚)、(胴体长)、(眼肌面积)、(瘦肉率)等。
13.肉质测定指标一般包括(肉色)、(pH)、(系水力)、(大理石纹)等。
14.鸡产蛋性能主要测定指标包括(产蛋数)、(蛋重)、(产蛋总重)、(蛋品质)、(料蛋比)等。
15.蛋品质指一般是指(蛋壳颜色)、(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黄品质)、(蛋白形状)、(蛋中血斑含量)等需要特定仪器测定的指标。
16.绵羊产毛性能的测定项目一般包括(毛长)、(细度)、(剪毛量)、(净毛率)、(弯曲度)、(密度)、(被毛手感)、(剪毛后体重)等。
17.家畜家禽个体编号的基本原则包括(唯一性)、(有明确含意)、(简洁易读)。
三、判断
1. 猪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分为繁殖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胴体品质测定和次级性状测定4个方面。(()
2. 性能测定的记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时性记录,一类是永久性记录。(()
3. 家畜家禽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测定方法进行选择时准确性是唯一考虑因素,不必考虑经济因素。(()
4. 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的场所可分为测定站测定、场内测定和抽样测定。(()
5. 生产性能测定按照测定按照测定的目的可分为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6. 场内测定与测定站测定相比测定结果更具客观性和中立性。(()
7. 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相比具有费用高、测定规模有限和容易传播疾病等缺点。(()
8. 大群测定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一个最佳的杂交组合,以用于商品生产。(()
四、简答
1.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和作用?
答:生产性能测定所得的表型值可以:(1)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2)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3)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4)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5)为评价不同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2.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对测定性状进行选择的标准?
答:(1)性能测定的性状应具有足够的经济意义: eg. 奶牛产奶量与黑白花片大小;(2)测定的性状要有一定的遗传基础;(3)所选择的性状需尽可能地符合生物学规律:eg. 泌乳期产奶量与年产奶量;(4)性能测定的数据应符合育种工作所采用的统计分析的要求:应标清必要的系统环境效应、数据适于遗传参数估计和育种值估计。
3.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测定方法确立的标准?
答:(1)测定方法要保证测定结果的精确性:测定场地条件的一致性、测定工具的精密性、测定人员的专业性等,尽量减少误差;(2)测定方法要有广泛适用性:在保证测定结果精确的前提下,应该既能在专门的性能测定站进行,也能在一般农场直接进行;(3)测定方法经济实用:降低测定费用;(4)常用的测定方法:体形外貌测量、体重测定、屠宰率测定、产奶量测定、乳蛋白率测定等。
4.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的要求?
答:(1)测定结果的记录要简洁、准确、完整;(2)标清影响性状表现的各种系统环境因素:年度、季节、场所、测定操作人员等;(3)测定结果的记录要便于经常调用和长期保存:数据库。
5.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性能测定的实施要求?
答:(1)性能测定应由一个中立性、有权威的性能检测机构来实施:保证记录结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客观性。eg.奶牛测定中心、种猪测定站等;(2)性能测定的实施应考虑测定费用的高低:包括仪器和人员的费用、测定畜群的规模等;(3)性能测定的实施要有高度的统一性;(4)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5)测定性状应随畜禽生产的市场变化而变化:eg.肉质性状的测定等;测定方法应随技术条件的改进而改进:eg.背膘厚的测定、氟烷敏感基因的测定等。
6.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的优缺点?
答:测定站测定的优点:(1)被测畜群个体间的差异主要是遗传差异,有利于遗传评定和遗传参数的估计:相同的环境条件、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等;(2)测定结果具有客观性、中立性;(3)可以对需要特殊测量设备或较高技术要求、较多测定人力的性状进行测量:eg.体细胞数测定、氟烷敏感基因测定等;测定站测定的缺点:(1)测定成本较高:运输费、检测费等;(2)测定规模有限:选择强度小;(3)容易传播疾病:不易对传染病进行控制;(4)遗传-环境互作:测定结果与场内测定有出入;场内测定的优缺点:刚好与测定站测定相反。若场间个体缺乏遗传联系时,不能跨场进行遗传评定。
7.奶牛采取测定日测定时测定日的要求?
答:(1)在常规的时间挤奶;(2)套挤奶器前1min内刺激牛泌乳;(3)不过分挤干牛奶;(4)不人工挤干牛奶(除非其他日也这么做);(5)母牛的挤奶顺序和其他天一样;(6)每头牛每次挤奶都要称重和取样。
8.家畜体尺测量注意事项?
答:(1)测定前必须校正测量工具;(2)待测家畜站在平坦开阔的地方;(3)保定好待测家畜;(4)测量工具紧贴被测部位表面,防止悬空或勒得太紧。
五、论述
1. 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答:生产性能测定包括测定性状的选择、测定方法的确定、测定结果的记录和管理以及测定的实施4个方面,在这4个方面所要掌握的一般原则如下:
(一) 测定性状的选择
所测定的性状应具有足够的经济意义
家畜育种的目的是要通过对畜群的遗传改良使生产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选择测定性状时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学观点。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个性状是否有经济意义,有的性状虽然目前的经济价值不大,但以后可能会有重要经济价值,如肉质性状,过去消费者对它并不关心,也就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的质量也越来越关心,其经济价值也就越来越高。因而,如果条件允许,对这些性状也应进行测定,虽然测定所得的数据目前不一定能用上,但可为今后的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所测定的性状需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家畜育种着重从遗传上改进生产性能,因而在选择性状时要考虑是否有从遗传上改进的可能性。
所选择的性状需尽可能地符合生物学规律
例如在奶牛的产奶性能上,用泌乳期产奶量就比用年产奶量更符合奶牛的泌乳规律。
(二) 测定方法
所用的测定方法要保证所得的测定数据具有足够的精确性
可靠的数据是育种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而可靠的数据来源于具有足够精确性的测定方法。
所用的测定方法要有广泛适用性
我们的育种工作常常并不只限于一个场或一个地区,因而在确定测定方法时要考虑在我们的育种工作所覆盖的所有单位是否都能接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去迁就那些条件差的单位,一切仍应以保证足够的精确性为前提。
尽可能地使用经济实用的测定方法
在保证足够的精确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的前提下,所选择的测定方法要尽可能地经济实用,以降低性能测定的成本,提高育种工作的经济效益。
( 三 ) 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
1. 对测定结果的记录要做到简洁、准确和完整
要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数据的错记、漏记。
2. 标清影响性状表现的各种可以辨别的系统环境因素
如年度、季节、场所、操作人员等,以便于遗传统计分析。
3. 对记录的管理要使于经常调用和长期保存。
( 四 ) 性能测定的实施
应由一个中立的、有权威的监测机构去组织实施,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如果所有的性能测定都由各个畜牧场自己去组织实施,一则很难保证测定方法的统一性,二则出于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利益考虑,有的场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不严格按照测定规程执行,或对测定数据进行删改。因而原则上,性能测定应由一个在行政上和经济上与各场无直接关系的中立性的、具有一定权威的机构来组织实施。例如在发达国家中,对奶牛的产奶性能都是由育种协会委派专门的监测员到各场去监测奶产量并获取奶样。此外,有些性能的测定由于测定设备的限制,各场无法自己测定,例如对乳成分的分析,需要由专门的实验室来测定。
2. 不要一味追求最好的仪器设备、最完美的组织形式,应考虑投入产出的最佳比例,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3.在一个育种方案的范围内,性能测定的实施要有高度的统一性
即在不同的育种单位中要测定相同的性状,用相同的测定方法和记录管理系统。
4.性能测定的实施要有连续性和长期性
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显出成效,所以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做做停停,更不能做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不做,这样不仅看不到成效,还会前功尽弃。
5.要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调整测定性状,改进测定方法,使用最现代化的记
录管理系统。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选择
答:通过自然界的力量对生物进行的选择。
2. 稳定化选择
答:自然选择的一种类型,选择有利于接近均数的基因型
3. 定向选择
答:自然选择的一种类型,选择有利于分布一端的基因型
4. 岐化选择
答:自然选择的一种类型,选择有利于一种以上的基因型
5. 人工选择
答:人工选择的概念是,按照人为制定的标准选择,其目的则使家畜更加有利于人类;人工选择的实质是,由育种者来决定家畜个体参加繁殖的机会,“选优去劣”。
6. 世代间隔
答:拟做种用的后备种畜出生时、其父母双亲的平均年龄。
7. 辅助选择性状
答:一般没有直接经济意义,其价值在于,用以估测因性别或表现时间较晚或测定难度大的生产性状。
8. 个体选择
答:也称为大群选择(mass selection),只是根据个体本身性状的表型值选择。
9. 家系选择
答:家系指的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均值决定个体的去留。
10. 家系内选择
答: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
11. 合并选择
答:同时使用家系均数和家系内偏差两种信息来源,根据性状遗传力和家系内表型相关,分别给予两种信息以不同的加权,合并为一个指数I尽行选择。
12. 顺序选择法
答:又称单项选择法,对计划选择的多个性状逐一选择和改进,每个性状选择一个或数个世代,待一个性状得到预期选择效果,停止选择,再选择第二个性状,然后再选择第三个性状等等。
13. 独立淘汰法
答:也称独立水平法,将所要选择的家畜生产性状各确定一个选择界限,凡是要留种的家畜个体,必须同时超过各性状的选择标准,同时考虑了多个性状的选择,优于顺序选择法。
14. 选择差
答:被选留个体的性状平均值与所有经性能测定个体性状平均值之差称为选择差。
15. 选择反应
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16. 测交
答:通过被测个体与一定亲属关系个体的配种计划,观察后代的表现,以期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二、填空
1. 自然选择大致可分为(稳定化选择)、(定向选择)和(岐化选择)3种类型。
2. 影响选择成效的因素包括(选择强度)、(遗传变异)、(选择准确性)和(世代间隔)。
3. 经典的动物育种学中单性状的选择方法有(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
4. 多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有(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和(综合指数法)。
三、判断
1. 人工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岐化选择、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
2.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如果选择是有利于一种以上的基因型,这种选择称为稳定化选择。(()
3. 人工选择往往有利于家畜经济性状不断地改进,自然选择则对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为有利。(()
4. 单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有个体选择、家系内选择、顺序选择和独立淘汰等。(()
四、简答
1.人工选择的效果?
答:选择的理论和方法是家畜育种学中研究相当深入、理论体系比较完整、效果十分明显的领域之一。
(1)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家畜优良品种均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而育成的;(2)在育成的优良品种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某些质量性状也可能育成新品种(红白花牛、无角美利奴羊);(3)选育有益突变也能培育新品种(Booroola羊);(4)在育成的优良品种中,选择可以改变生产性能方向(大约克夏猪)。
2.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答:(1)二者的作用方向是相互对立的,人工选择往往有利于家畜经济性状不断地改进,自然选择的则对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为有利;(2)人工选择又是不断地克服自然选择的过程,当停止了人工选择措施,群体出现一种“回归” ,育种的全过程中均应坚持不懈地实施人工选择;(3)育成品种仍需不断地选择,使生产性能改进和提高;(4)对选择效果不明显的性状,选择可以避免性状退化。
3.家畜质量性状的类型?
答:(1)表征性状,毛色、有无角、鸡的冠型;(2)血型和血浆蛋白多态性 红细胞抗原因子和白细胞抗原因子,血浆蛋白质(酶)等;(3)遗传缺陷 主要源于隐性有害基因,表现为形态学、解剖学或组织学、代谢功能障碍、生活力低等;(4)伴性性状 由性染色体携带的基因称为伴性基因,由这类基因决定的性状,总是伴随着性别遗传。
4.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答:(1)建立规模足够大的育种群, 强调种畜场间、地区间的联合育种,实施统一的育种方案和种畜遗传评定;(2)扩大生产性能测定的规模,在育种群中,应对所有正常的后备种畜进行严格的生产性能测定,以保证得到理想的留种率;(3)实施特殊的育种措施,改善留种率,适当延长种畜的使用年限;采取措施提高母畜每年提供的后代数;缩短母畜的胎间距;降低后备种畜在育成期的损失;(4)实施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提高了优秀种畜的使用率。
5.保持群体遗传变异度的育种措施?
答:(1)育种群应保持一定规模,同样的选择强度下,大规模育种群将较长时间保持较理想的可利用遗传变异度;(2)育种初始群体应具有足够的遗传变异度,组建初始群的种公畜应保持尽可能多的血统,而且相互间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3)经常在育种群中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根据其参数估计值,检测群体中遗传变异度的变化,并依此确定下一步的育种措施;(4)采取适当育种方法提高群体的遗传变异,以各种形式从外群体导入外血,一方面引入一些最有利的基因;另一方面可扩大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度。
6.提高选择准确性的育种措施?
答:(1)家畜的经济性状多是数量性状,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受多个基因的作用,一般不能对单个基因进行分析;(2)个体的育种值不能直接测量,.需要使用有亲属关系的表型记录;(3)通过统计学方法,估计个体育种值;(4)估计育种值的可靠性取决于可利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采用优良的统计分析方法。
7.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答:(1)尽可能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由于遗传评定,使种畜耽搁了一些时间,因此种畜使用时应尽可能缩短使用期限;(2)挑选世代间隔较短的选种方法,例如:猪繁殖率高,大部生产性状的表现不受性别限制,因此猪遗传评定一般不使用耗时长的后裔测定;(3)实施早期选种措施,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或尚未完成性状的表现时,实施的辅助选择措施。标记辅助选择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早期选种,缩短世代间隔。
8.辅助选择性状的条件?
答:(1)性状表现较早,使选种可以缩短世代间隔;(2)测定简单易行,可提高测定规模,从而提高选择强度;(3)遗传力较高,选择时可获得较高的育种值估计的精确性;(4)与生产性状间有很紧密的遗传相关关系。
五、论述
1. 家畜育种学中单性状选择的方法?
答:家畜育种学中单性状选择的方法有个体选择法:①也称为大群选择(mass selection),只是根据个体本身性状的表型值选择;②简单易行,性状遗传力较高时,选择有效;③在不太严格的育种方案中可使用这一选择方法;④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取决于性状的遗传力大小;家系选择:家系指的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②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均值决定个体的去留;③更远的家系的信息对选择意义不大;④家畜育种中应用于限性性状;⑤对于遗传力偏低的性状,而采用含量较大的家系选择,效果良好;家系内选择:①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②在每个家系中选择超过家系均值最多的个体留种;③主要应用于群体规模较小,家系数量较少,且性状遗传力偏低;④家系内选择的使用价值主要在于,小群体内选配、扩繁和小群保种方案中;合并选择:同时使用家系均数和家系内偏差两种信息来源,根据性状遗传力和家系内表型相关,分别给予两种信息以不同的加权,合并为一个指数I进行选择。
2. 家畜育种学中多性状选择的方法?
答:家畜育种学中多性状选择的方法有顺序选择法(tandem selection);①又称单项选择法,对计划选择的多个性状逐一选择和改进,每个性状选择一个或数个世代,待一个性状得到预期选择效果,停止选择,再选择第二个性状,然后再选择第三个性状等等;②选择效果不理想;③无法克服性状间的遗传拮抗作用,以及自然选择的回归作用,往往是顾此失彼;独立淘汰法(independent culling):①也称独立水平法;②将所要选择的家畜生产性状各确定一个选择界限,凡是要留种的家畜个体,必须同时超过各性状的选择标准;③同时考虑了多个性状的选择,优于顺序选择法;④容易将那些在大多数性状上表现十分突出,而仅在个别性状上有所不足的家畜淘汰掉,而各性状上都表现平平的个体反倒有可能保留下来;综合指数法(index selection):①根据遗传基础和经济重要性,将各性状,分别给予适当的加权,然后综合到一个指数;②个体的选择仅依据这个综合指数的大小;③指数选择以将候选个体在各性状上的优点和缺点综合考虑,并用经济指标表示个体的综合遗传素质,因此这种指数选择法具有最高的选择效果,是迄今在家畜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选择方法。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 遗传评定
答:评估畜禽遗传价值的高低 ,以此作为衡量指标来选择优秀的个体作为种畜(seedstock)。
2. 育种值
答:指一个个体作为亲本(种畜)的价值。即,育种值是衡量个体遗传价值高低的指标。
3. 加性效应值
答: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独立的基因效应)总和。
4. 估计育种值
答:育种值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利用表型信息加以估计,该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5. 估计传递力
答:是个体育种值的一半,ETA=EBV/2。一个亲本只有一半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对数量性状而言,个体育种值只有一半传递到下一代。
6. 相对育种值
答:个体育种值与所在群体表型均值的百分比,是没有单位的相对值形式,其目的是比较不同环境的个体。
7. 个体育种值
答:利用某一类亲属(包括个体本身)的表型信息进行的育种值估计)。
8. 复合育种值
答:同时利用多类亲属(个体、祖先、同胞、后裔)的表型信息进行的育种值估计。
9. 综合育种值
答:考虑不同性状在育种和经济上的重要性不同,给予不同性状育种值对应的经济加权值(economic weight,w),综合成的一个以货币为单位的指数。也称综合选择指数。
二、填空
1. 影响性状表型的三种遗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
2. 育种值估计方法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主要包括(选择指数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和(标记辅助BLUP法)等。
三、简答
1.选择指数法在应用中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答:选择指数法在应用中要求:① 表型观测值来自同一总体:待估种畜及信息来源个体必须处于同一环境; ② 有事先估计好的遗传参数; ③ 使用矫正过的观测值:剔除系统环境效应 。
2. MBLUP法的优点?
答:⑴ 分子遗传标记优点:多态性丰富、检测效率高,且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等;⑵ MBLUP法改善和提高了畜禽遗传评定的效率和准确性;⑶ 尤其是对限性性状、低遗传力性状及难以度量性状的遗传评定上具有较大优势。
四、计算题
1. 一头母牛第一胎校正305天产奶量为6800kg,其所在牛群当年第一胎母牛平均校正305天产奶量为6400kg。已知产奶量的遗传力h2=0.25,求该母牛的估计育种值。
解:将各数据代入下列公式: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 交配体制
答:家畜育种中确定亲本间交配组合的一系列规则方法称之为交配体制。
2. 选配
答:人为确定个体间交配的策略称之为选配。
3. 品质选配
答:考虑交配双方的品质对比所进行的选配形式称之为品质选配,可分为同质交配和异质交配两种。
4. 亲缘选配
答:根据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选配。
5. 随机交配
答:在一个有性繁殖群体中,任何个体与异性的交配机会都是相等的。
6. 同质选配
答:品质相同或者相似的个体间进行交配。
7. 异质选配
答:品质不同或者不相似的个体间进行交配。
8. 近交
答:交配双方存在亲缘关系,一般地,到共同祖先距离6代以内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交(其后代的近交系数 > 0.78%)。
9. 远交
答:交配双方没有亲缘关系、或亲缘关系较远称之为远交。
10. 近交系数
答:近交系数是配子基因效应间的相关,即一个个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为同源相同基因的概率。
11. 同态相同基因
答:核苷酸序列相同的两个基因(功能相同)。
12. 同源相同基因
答:来自于同一祖先同一基因的两个拷贝(功能相同、核苷酸序列相同)。
二、填空
1. 家畜育种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选配分为(品质选配)和(亲缘选配)两类。2. 品质选配可分为(同质交配)和(异质交配)两种。
3. 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把亲缘选配分为(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两种。
三、判断
1. 无论同质选配还是异质选配指的都是数量性状。(()
2. 遗传同型选配改变群体均值幅度要大于表型同质选配。(()
3. 家畜育种过程中异质选配和弥补选配效果是一样的。(()
4. 杂交这种技术手段是不能用于育种的。(()
四、简答
1.同质选配的效果?
答:(1)同质选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两个前提),①公畜群与母畜群基因频率相同,使用频率相同;②交配前对交配类型没有选择,交配后对子一代基因型没有选择;(2)同质选配改变基因型频率(效果),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增加;②杂合子基因型频率降低;(3)遗传同质选配改变基因型频率的程度大于表型同质选配,①遗传同质选配杂合子频率减少了(1/2)H;②表型同质选配杂合子频率减少了,(1/2)H(H/(D+H));③二者之比=1+(D/H)≥1;(4)遗传同质选配改变基因型频率是表型同质选配的1+(D/H)倍;(5)遗传同质选配优于表型同质选配;(6)连续进行同质选配,①杂合子频率不断降低;②纯合子频率不断增加;③群体将分化为由纯合子组成的亚群体;(7)同质选配结合选择,①既改变基因型频率又改变基因频率;②群体将以更快的速度达到纯合;(8)同质选配对于数量性状而言,①不改变其育种值;②因杂合子频率降低,可能降低群体均值;③遗传同型选配改变群体均值幅度>表型同质选配。
2.同质选配的应用?
答:(1)固定优良类型,群体中一旦出现理想类型(如产仔数多),通过同质选配使其纯合固定下来,扩大优良类型个体在群体中的比率;(2)使群体分化为各具特点且纯合的亚群、品系;(3)同质选配加上选择可以获得性能优越且同质的群体。
3.同质选配应用注意事项?
答:(1)准确判断个体基因型,根据基因型进行同质选配;(2)同质选配与选择有机结合,使基础群体向理想的纯合群体发展;(3)同质选配获得的不同亚群之间差异较大,但亚群内差异较少,亚群内进一步的选育提供比较困难(基因纯合、固定);(4)同质选配降低群体均值,适用于育种群体,不适用于繁殖群体,必须用得适当,达到目的后立即停止。
4.同质选配存在问题?
答:(1)准确判断基因型难度大、花费高,举例:影响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FSH-β基因、ESR基因;(2)只能针对一个或较少性状进行;(3)必须与异质选配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5.异质选配的作用?
答:(1)单性状异质选配的作用,①改变下一代的基因频率;②改变下一代的基因型频率;③显性纯合子BB全部消失;④对数量性状而言,可提高群体的均值;(2)无论表型异质选配还是遗传异质选配,都有可能出现AaBb,①AaBb结合了两个亲本的优良特性;②对于数量性状而言, AaBb在两个性状上均处于杂合状态,可充分利用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使下一代的生产性能表型优于两个亲本(杂种优势)。
6.异质选配的应用?
答:(1)用好改坏(用优改劣);(2)结合双亲的优良特性;(3)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4.可创造新的遗传类型。
7. 异质选配应用的注意事项?
答:(1)不能用缺陷纠正缺陷;(2)主要目的是产生杂合子,须准确判断基因型;(3)异质选配主用于繁殖群,以生产商品群;(4)一旦达到目的,即应停止或改用同质选配;(5)同质选配主用于育种群,以获得优良种畜;(6)科学合理地利用异质选配和同质选配。
五、论述
1. 近交的用途有哪些?
答:(1)揭露有害基因 近郊增加有害隐性基因表现的机会,因而有助于发现和淘汰其携带者,进而降低这些基因的频率。
(2)保持优良个体血统 按照遗传原理,任何一个祖先的血统,在非近交情况下,都有可能因世代的半化作用而逐渐冲淡直至消失。只有借助近交,才可使优良祖先的血统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不严重下降。
(3)提高畜群的同质性 近交导致群体的纯合子增加,从而造成畜群的分化。
(4)固定优良性状 近交可使基因纯合,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固定优良性状。
(5)提供实验动物 近交可以产生高度一致的近交系,因而可为医学、医药、遗传等生物学试验提供试验动物。
2. 防止近交衰退的方法有哪些?
答:防止近交衰退的方法有:
1.严格淘汰 将近交群中不符合要求、生产力低、体质衰弱、繁殖率差、表现出衰退迹象的个体坚决剔除掉。实质:将分化出来的不良隐性纯合子个体淘汰,而将有较多优良显性基因的个体留为种畜,是公认的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
2.加强饲养管理近交个体生活力较差,需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3.血缘更新 有限规模群体自群繁育,近交在所难免;引进外血:引入同品种同类型、但无亲缘关系的种畜或冷冻精液。
4.灵活运用远交人为选择亲缘关系远或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交配,可缓和近交的不利影响;注意交配双方的同质性。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 品系繁育
答:围绕品系进行的一系列繁育工作:品系的建立、延续和利用等,是家畜育种工作中最重要的繁育方法。
2. 地方品系
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一个品种内经过长期选育,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3. 单系
答: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过去称之为品系。
4. 近交系
答:通过连续近交形成的品系,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37.5%(40~50%),目的是通过系间杂交获得预期的杂交效果,
5. 群系
答: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法建立起来的品系,具有多个系祖。
6. 专门化品系
答:具有某种突出优点,专门用于某一配套系杂交的品系,一般分为专门化父本品系(sire line)和专门化母本品系(dam line)。
7. 近交系建系法
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足够数量的公母畜,针对不同性状不同个体间采用相应的交配组合,高度近交方法(亲子、全同胞交配连续若干代),使大量基因座位迅速达到纯合,通过选择、淘汰建立品系。
8. 群体继代选育法
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基础群,采用闭锁繁育方法(群体内繁育),根据品系繁育的育种目标进行选种选配,一代一代充分进行上述工作,直至育成符合品系标准、遗传性稳定、整齐均一的群体。
9. 杂交育种
答:利用现有品种进行有目的的杂交育种,有计划的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发现新的有益变异或新的基因组合,通过育种措施把这些有益变异或组合固定下来,从而培育出新的家畜品种。
10. 简单杂交育种
答:只用两个品种的杂交来培育新品种,具有简单易行、培育时间短、成本低的特点。
11. 复杂杂交育种
答:当两个品种不能含有新品种所需的目标性状时,用三个以上品种杂交来培育新品种;品种数大于3个时,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太大,培育时间长、所需育种技术难度大。
12. 杂交改良
答:利用优良的外来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以改进地方品种的缺点,或提高本地品种的生产性能。
13. 引入杂交
答:亦称导入杂交,在保留地方品种主要优良特性的同时,针对地方品种的某种缺陷或待提高的生产性能,引入相应的外来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
14. 级进杂交
答:亦称改良杂交,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与被改良品种的母畜交配,所得杂种母畜又与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交配,连续几代将杂种母畜与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回交,直至被改良品种得到根本改造。
二、填空
1. 畜牧生产中常见品系的类别有(地方品系)、(单系)、(群系)、(近交系)和(专门化品系)5种。
2. 常用的品系培育方法有(系祖建系法)、(近交建系法)和(群体继代选育法)。
3. 培育畜禽新品种的途径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
4. 杂交育种方法据所用的品种数目分类,分为(简单杂交育种)和(复杂杂交育种)。
5. 畜群杂交改良的方法分为(引入杂交)和(级进杂交)。
三、判断
1. 系祖建系法进行建系时,系祖一定是公畜,母畜无论多优秀都不能被确立为系祖。(×)
2. 群体继代选育法具有世代周转快、世代间隔分明、不重叠等优点。(×)
3. 从当前畜牧生产的特点来看,优秀品种的培育工作一直在品系和品种培育中占主导地位,品系的培育工作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4. 杂交育种时,按照育种工作的起点可以把杂交育种的方法分为简单杂交育种和复杂杂交育种。(×)
5. 目前,在家畜育种中进行品系繁育最常用的方法有系祖建系法、近交建系法和正反交反复选择法。(×)
6. 畜群的杂交改良方法主要有引入杂交和级进杂交两种方法。(√)
7. 采用引入杂交的方法对畜群进行改良时,引入品种至少需要和需改良品种杂交四次。(×)
四、简答
1.培育新品系的意义?
答:(1)加快种群的遗传进展,品系形成快、种类多、周转快,既可通过种群内选育而改进,又可通过种群的快速周转而跃进;(2)加速现有品种改良,通过品种内建立不同特性的品系,解决品种内优秀个体质量高而数量少的矛盾,解决选育过程中选择性状数目与选择反应的矛盾,解决品种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的矛盾;(3)促进新品种的育成,新品种具有的优良特性由多个基因控制,采用品系繁育巩固优良特性的遗传
品系综合时可防止近交衰退;(4)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品系内个体的许多基因座纯合度高,遗传性稳定
品系间遗传差异较大,系间杂交会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为商品生产开展系间杂交提供丰富的亲本素材。
2.品系培育的条件?
答:(1)家畜的数量,一个品种需要一定数量的品系,每个品系应有适当的家系,每个家系要有足够的个体数,数量上,不同畜种有相应变化,举例:采用近交系双杂交方案生产商品代,至少需要4个品系,利用专门化品系生产商品代畜禽,至少需要父本和母本两个品系,蛋鸡、肉鸡配套系育种中,需要更多的品系构成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2)质量要求,各自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良特征,每个品系有较好的综合性能;(3)饲养管理条件,舍饲家畜:饲料配方、饲喂方法、环境卫生(以保证种畜的正常发育和配种繁殖),放牧家畜:组群、配种方案的实施,生产性能测定、系谱资料的记录;(4)技术与设备,统一的组织协调工作,先进而充分的理论基础,完整而严密的技术配合,必需的仪器设备。
3.群体继代选育法优点?
答:群体继代选育法优点:⑴ 世代周转快;⑵ 世代间隔分明、不重叠;⑶ 对育种群要求不多;⑷ 方法简便易行;⑸ 对育种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4.群体继代选育法缺点?
答:群体继代选育法缺点:⑴ 种畜利用年限短、成本较高;⑵ 小群闭锁、遗传基础较窄;⑶ 每代都要大量留种,选择强度不够;⑷ 采用随机留种,稳定性不高。
5.与品种间杂交相比配套系杂交的优点?
答:⑴ 建立培育品系比较容易、时间短、费用少;⑵ 培育专门化品系可以提高选种效率(尤其是针对负相关性状:肥育性状、胴体性状 ( 繁殖性状);⑶ 品系间杂交效果更好(品系内基因座纯度较高);⑷ 品系间杂交所得商品畜一致性好(性能、毛色等);⑸ 可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美国PIC公司)。
6.维持专门化品系的基本要求?
答:⑴ 不引入外血;⑵ 保留配套系育成时2/3以上种畜的血统;⑶ 控制近交系数上升的速度;⑷ 继续进行选择,进一步提高配套杂交的质量。
7.维持专门化品系的基本措施?
答:⑴ 降低配套系内平均亲缘系数,控制近交速率;⑵ 扩大畜群数量:种公畜数量可增加50%;⑶ 减慢世代周转:一个世代由1年增至2.5年(猪);⑷ 采用家系等量留种方式;⑸ 多建支系、扩大后代群的变异。
8.引入杂交的注意事项?
答:(1)慎重选择引入品种:具有针对本地品种缺点的显著优点,且其它生产方向基本与本地品种相似;(2)严格选择引入公畜:最好经过后裔测定;(3)加强原来品种的选育:本品种选育是主体,杂交只是提高措施之一;(4)引入外血比例适当:≤1/8 ~ 1/4;(5)加强杂种选择和培育;(6)限定实施范围:只在育种场内进行。
9.级进杂交的注意事项?
答:(1)明确改良的具体目标;(2)选择适宜的改良品种;(3)选出优秀的改良种畜;(4)组织有效的配种工作。
五、论述
1. 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专门化品系的步骤方法?
答:一、明确建系目标;(1)根据采用几系配套生产杂优商品畜,确定培育多少个专门化品系,哪个作父本、哪个作母本;(2)将重要性状分配到不同的专门化品系;(3)每个品系突出1-2个重要经济性状;(4)加快遗传进展、加快系内目标基因型的纯合速度。
二、组建基础群;(1)基础群来源;纯种:在纯种基础上建系,美国杂优猪生产-DLY、HLY;杂种:在杂种基础上建系,培育的专门化品系为合成系。(2)基础群的质量(满足三个条件);必须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基础群个体具有突出特点、基础群内各个体的近交系数最好为零,尤其是公畜。(3)基础群的规模;规模过小:目标性状基因变异少、选种效率低、近交加快;规模过大:对现场测定能力、畜禽容量、测定费用要求高;适宜的基础群规模。
三、专门化品系的选择方案和选择方法;闭锁繁育的前期应重点抓好基因重组,闭锁繁育后期转入以基因纯合为主,选种贯穿建系的始终,采用选择指数法选种。
四、专门化品系育成时的平均近交系数;(1)由于采用小群体封闭式多世代连续选择,近交系数必然逐代递增;(2)群体平均近交系数高于品种、低于近交系;(3)建议:5-6代后平均近交系数达10-15%,低于5-6%,说明世代不够、选择不充分;高于20%,说明基础群遗传基础窄,可能导致近交衰退。
五、配合力测定从第三代开始进行特殊配合力测定,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2.采用系祖建系法建立品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一、系祖建系的具体方法:
1.获得系祖;作为系祖的条件:①有稳定遗传的独特优点:作为系祖,最主要的是具有优良的基因型-稳定遗传;突出优点若主要由环境所致(表型好),建不成品系;②其它性能也达到一定水平;主:如果只有突出优点而其他性状太差,建系没有价值;次:允许其它次要性状有一定的缺点,但不应太严重。③最好是公畜,后代数量多,利于选拔;若母畜确实出类拔萃,可从其后代中选育出系祖; ④必须准确选择优秀个体作为系祖-后裔测定等。2.通过不同选配形式获得其大量后代;3.在后代中选留具有系祖突出优点的后代作为品系成员。
二、系祖建系法的注意事项:与配母畜由少到多;只有符合品系繁育目标的后代才选留;每一代留种个体都须具有系祖的主要特征;为有效巩固系祖的优良特性:同质选配的最初几代避免近交,然后进行中等程度的近交,最后采取高度近交或与系祖回交;交替使用近交和远交相结合的方式;始终使用同质选配。
3.近交系建系法及其存在问题?
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足够数量的公母畜,针对不同性状不同个体间采用相应的交配组合,高度近交方法(亲子、全同胞交配连续若干代),使大量基因座位迅速达到纯合,通过选择、淘汰建立品系。近交系建系法的要求有:⑴ 基础群有足够大数量、性能优秀、性状相同;⑵ 基础群无明显缺陷,最好有后裔测验结果;⑶ 母畜越多越好;⑷ 公畜数量不宜过多,相互间需有亲缘关系;※※近交方法:连续的全同胞(英国、美国)、亲子、半同胞交配;※※近交最初几代不进行很严格的选择,以产生较多的纯合类型,利于选择。近交系建系法的存在问题:近交衰退:由于高度近交,繁殖力和生活力高度退化;解决办法1:应灵活运用近交;解决办法2:将基础群分成小群分别进行近交建立支系,综合最优秀的支系建立近交系。
4.杂交育种的步骤?
答:⑴确定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案阶段,杂交育种之前必须事先探讨商定;A.新品种应具备的目标性状;B.杂交需要几个品种;C.选择那些品种;D.杂交代数;E.参与杂交的品种在新品种中所占的比例、位置;⑵杂交阶段,杂交使两个品种基因库的基因发生重组出现各种类型的个体,选择理想型个体组成新类群;A.选定杂交品种;B.每个品种中与配个体的选择;C.选配方案的制定;D.杂交组合的确定;E.一旦出现理想个体,立即采用同样方法获得更多的理想个体;⑶横交固定阶段,理想杂种个体群内的自群繁育,使目标性状基因纯合,目标性状的固定和稳定遗传;A.采用同质选配方法;B.有选择地进行近交;C.具有突出优点的个体或家系,应建立品系;D.以固定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特性为主要目标;⑷扩群提高阶段,使已定型的新类群,增加数量、巩固提高质量;A.迅速增加具优良性状的新类群数量及分布地区;B.培育新品系;C.建立品种整体结构;D.提高品种的品质;E.完成一个品种应具备的条件;F.选配方法主要采用纯繁,一般不允许杂交。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 杂种优势
答:所谓杂种优势,即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
2. 二元杂交
答: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只利用两个品种或品系所进行的利用方式。
3. 三元杂交
答: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所得杂种母畜再与第三个品系或品种杂交。
4. 回交
答:回交是指两个种群杂交,所生杂种母畜再与两个种群之一的公畜杂交,所生杂种不论公母一律用作商品。
5. 双杂交
答:双杂交是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二元杂种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
6. 轮回杂交
答:轮回杂交是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均用杂种母畜,每代产生的杂种除继续杂交外,其余杂种全部作商品。
7. 顶交
答: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这种杂交方式主要用于近交系的杂交。
二、填空
1. 关于杂种优势机理的学说有(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和(遗传平衡学说)5种。
2. 就杂交亲本种群而言,需要注意(类别)、(初选)以及(选育)三个问题。
3. 亲本群的选育主要包括(选优)和(提纯)两个方面。
4. 在杂种优势利用当中,常见的杂交方式有(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双杂交)、(回交)、(轮回杂交)和(顶交)等。
三、判断
1. 所谓杂种优势,即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比两个亲本种群都要优秀的现象。(×)
2. 杂交亲本进行选择时,母本群的类型应与对杂种的要求相一致。(×)
3. 杂交利用方式中的回交其杂种优势要比二元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大。(×)
四、简答
1.显性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显性基因多为有利基因,有害基因多为隐性,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抑制和掩盖作用,显性基因在杂种群中产生累加效应,若两亲本种群各有部分不同的显性基因,则其杂交后代可出现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上位效应)使一个性状受到抑制或者增强,杂种优势是上位效应促进作用。
2.超显性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每一基因座上有一系列的等位基因,每一等位基因又具有独特的作用,等位基因间在生理上相互剌激,不同等位基因间的生理刺激大于同类等位基因间,杂合子在生活力和适应性上优于纯合子,即表现为杂种优势。
3.遗传平衡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杂种优势是显性和超显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情况下,可能不同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控制一个性状多基因座位中,有各种基因间互作情况(不完全显性、完全显性、超显性,有上位效应、或没有上位效应),各种遗传多态性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4.应用品种作为杂交的亲本群的缺点?
答:品种规模大,难于控制种群的纯度,影响杂交效果;种群不纯,种群间的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导致杂种优势不明显;杂种的一致性差,不能达到商品的规格化;杂交效果很不稳定、杂交相关难于预测;个体选种选配特别费事,错选的可能性很大,家畜品种的培育难度大、时间长,从而限制种群的推陈出新、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高速度改进的需要。
5.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品系与品种相比的优点?
答:品系培育灵活,品系质量要求不如品种全面,主要突出某些特点,品系头数要求不高,分布也不要求很广,品系培育不需要考虑长期存在,培育大量杂交用的品系,增加新的杂交组合,为不断筛选新的杂交组合创造有利条件,品系形成快,可加快杂种优势利用周转,品系的范围较小,因而种群的提纯比较容易,能提高杂种优势和杂种的整齐度。
6.杂交亲本群进行初选时父母本的要求?
答:母本种群应数量多、适应性强,母本种群的繁殖力要高,泌乳能力要强,母性要好,母本种群在不影响杂种生长速度的前提下,体格不一定要求太大;父本群的生长速度要快,饲料利用率要高,胴体品质要好。这些性状的遗传力一般较高,可遗传给杂种后代;父本群的类型应与对杂种的要求相一致。如要求生产瘦肉型猪时,即应选择瘦肉型猪作父本。
7.影响杂交效果的因素?
答:(1)杂交种群的平均加性基因效应;(2)种群间的遗传差异;(3)性状的遗传力;(4)种群的整齐度;(5)母体效应;(6)父母组合。
8.配套系的特点?
答:(1)配套系的培育以与其它品系配套杂交高效率地生产优质商品杂种为目的;(2)配套系的育种素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3)配套系的培育可以采用近交、合成等各种方法;(4)配套系要求特点突出,纯合度高;(5)配套系与同体系内的其它配套系杂交,能获得最大的杂种优势;(6)配套系的更新换代进程很快。
9. 轮回杂交的优缺点?
答:轮回杂交是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均用杂种母畜,每代产生的杂种除继续杂交外,其余杂种全部作商品,其优缺点如下:
(1)除第一次杂交外,每代都可利用到母本杂种优势;(2)比较适合繁殖力低的性状,每代使用杂种母畜繁殖;(3)组织工作简单,每代仅需少量纯种公畜;(4)每代始终能产生一定的杂种优势。
五、论述
1. 杂种优势利用的常见方式?
答:(1) 二元杂交,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只利用两个品种或品系所进行的利用方式。一代杂种无论是公是母,都不作为种用继续繁殖,而是全部用作商品;这种杂交方式可获得完全的杂种优势,不能充分利用母本种群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维持两个很大规模的纯繁群体,负担重;(2)三元杂交,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所得杂种母畜再与第三个品系或品种杂交。三元杂种集合了三个种群的差异,单个数量性状上的杂种优势更大,可通过二元杂种母畜充分利用母本在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在组织工作上,要比二元杂交更为复杂,因为它需要有三个种群的纯种畜源;(3)回交,是指两个种群杂交,所生杂种母畜再与两个种群之一的公畜杂交,所生杂种不论公母一律用作商品。这种杂交方式可以利用二元杂种母畜在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由于二元杂种母畜的显性效应损失一半,三元杂种优势也丧失一半,比二元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小;(4)双杂交,是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二元杂种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遗传基础更广一些,可望有较大的杂种优势,既可利用到母畜的杂种优势,也可以利用公畜的杂种优势,由于大量利用杂种繁殖,纯种就可以少养,双杂交涉及到四个种群,因此其组织工作就更复杂;(5)轮回杂交,是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均用杂种母畜,每代产生的杂种除继续杂交外,其余杂种全部作商品。除第一次杂交外,每代都可利用到母本杂种优势,比较适合繁殖力低的性状,每代使用杂种母畜繁殖,组织工作简单,每代仅需少量纯种公畜,每代始终能产生一定的杂种优势;每代需要变换公畜品种,使得公畜不能连续使用,杂交组合筛选中的配合力测定难于进行,产品各代间产品一致性差,影响市场形象;(6)顶交,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这种杂交方式主要用于近交系的杂交。父本要高度提纯,使得公畜在主要性状上基本都是优良的显性纯合子。这样即使母本群的纯度稍差一些,影响也可能不大。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多样性
答: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多样性的总和。
2. 基因多样性
答:也称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基因变异。
3. 物种多样性
答:是指地球上物种多样性的总和。
4. 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是指生物圈内和生态系统内的栖息地、生物群落以及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填空
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多样性的总和。
2. 目前广泛饲养的畜禽只有6种哺乳动物,即(水牛)、(黄牛)、(山羊)、(马)、(猪)和(绵羊);4种禽类动物,即(鸡)、(鸭)、(鹅)和(火鸡)。
3. 我国的地方猪种主要可以分为6个类型(华北)、(华中)、(华南)、(西南)、(江海)和(高原)型猪。
4. 我国饲养的一亿多头牛中,可以分为6个类型(乳用牛)、(肉用牛)、(乳肉兼用牛)、(黄牛)、(水牛)和(牦牛)。
5.一般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皮用山羊)。
6.家禽主要有(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
7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三种主要方法有(活体原位保种)、(超低温冷冻方法保种)和(DNA基因组文库保种)。
三、判断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育种相关研究的进展,畜禽遗传资源越来越丰富。(×)
2. 家畜多样性在物种多样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对于人类来说无关紧要。(×)
3. 当前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任务基本上都由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承担。(×)
四、简答
1.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答:(1)经济意义,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具有潜在的重要经济价值,保种就是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对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准确分析是相当困难的,保种投入与完全忽视畜禽遗传多样性保存,从而导致对未来变化丧失应变能力所带来的损失要低得多;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来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3)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2.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问题?
答:(一)保种与选育的关系;(二)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三)保种任务的区域性不平衡;(四)保种方式的多样化;(五)保种资金的投入。
3.原位保存的基本方法 ?
答:(1)划定良种基地:基地禁止引进其它品种的种畜;(2)建立保种群:在良种基地建立足够数量的保种群;(3)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4)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在保种群体中避免同胞交配;(5.)适当延长世代间隔,也可以降低群体近交系数增量;(6)外界环境条件相对稳定,防止基因突变;(7)在保种群中一般不进行选择。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技术
答:从微观上认识和控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过程,了解生命的全貌,解决人类社会中的人口、粮食、肉蛋奶、环境、能源、医疗等各种具体问题的技术
二、填空
1. 生物工程的主要部分有(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5种。
三、简答
1.生物技术的特点?
答:生物技术是人类最古老的工程技术之一,生物技术是产业革命和知识经济中的高新技术,新生物技术一方面大大地提高了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也缩短了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 ;新生物技术的优越性,大部分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节约资源和能源,不需要大量的附加设备,节省费用,减少污染,生物资源具有可循环性。
2.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领域?
答:使优秀种公畜获得大量的后代,使优秀种公畜的使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种公畜可以承担更多头母畜的配种任务,使公畜遗传评定更准确,可更经济可靠地实现家畜品种资源保护。
3.胚胎移植技术应用领域?
答:使优秀母畜能较早地获得较多的后代,用于珍贵遗传物质的长期保存,实现种畜遗传物质的跨国界交换,对繁殖障碍的母畜使其获得后代,在小规模的母畜群中,实施特殊育种措施,提早实现种公畜的遗传评定。
4.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领域?
答:降低胚胎的生产成本,使优秀母畜可生产更多的胚胎和后代,降低种母畜的留种率,提高母畜的选择强度,提高MOET核心群育种方案的效率,可以充分利用数量稀少而十分珍贵的精液,建立新的动物生产模式,工厂化生产胚胎的基础技术,产生同龄母系半同胞组,将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5.性别控制的应用领域?
答:提高具有限性性状畜种生产专门化程度,通过性别控制增加生产中母畜头数,杂交育种方案中,灵活地应用性别控制技术,可以实施一头受体母牛移植两枚胚胎,胚胎克隆技术实施前,需先进行性别鉴定。
6.胚胎分割与胚胎细胞克隆的应用领域?
答:提高胚胎移植的效率,获得数量很大的遗传同质同卵多(双)胎个体,遗传同质个体是遗传学研究试验材料,利用同卵双生子可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快速建立多个具有特定基因组合的纯系。
7.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
答:建立最佳遗传资源保护模式,增加高产优秀个体的“复制品”数量,遗传同质群体便于标准化生产,遗传同质动物是最好的试验材料,为发展其它生物技术提供了最佳手段。
8.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答:可大大改进生产性能,可实现抗病育种,产生新的代谢途径,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可改进动物产品的质量,可使奶牛或奶山羊获得乳腺生物反应器,建立毒理试验的动物模型,在人类医学研究中也有广阔的应用领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