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17秋《基础医学导论》在线作业
浙大《基础医学导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50道,总分:100分】
1.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位 (满分:2)
A. 终板电位 B. 突触后电位
C. 锋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2.某药在pH=4时有50%解离,则其pKa应为 (满分:2)
A. 2 B. 3
C. 4 D. 5
3.药物在应用相等剂量时,表观分布容积(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 (满分:2)
A. 血浆浓度较低
B. 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 组织内药物浓度低
D. 生物利用度较小
4.在肺组织内,见到含有胆汁颗粒的癌细胞巢,确切的诊断应是( )。 (满分:2)
A. 肺癌
B. 肝癌转移
C. 肺转移性癌
D. 肺转移性肝癌
5.药物引起最大效应50%所需的浓度(EC50)用以表示 (满分:2)
A. 效价强度的大小
B. 最大效应的大小
C. 安全性的大小
D. 分布范围的大小
6.神经细胞在静息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 )。 (满分:2)
A. K+和Na+
B. K+和Cl-
C. Na+和Cl-
D. Na+和Ca2+
7.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包括 (满分:2)
A. 消毒防腐药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B. 离子通道阻滞药干扰离子跨膜转运
C. 受体阻断药抑制受体激活
D. 酶抑制药抑制酶的活性
8.多数药物只影响机体少数生理功能,这种特性称为 (满分:2)
A. 安全性
B. 有效性
C. 耐受性
D. 选择性
9.完全由膜固有电学性质而非离子通道激活所引起的电活动是( )。 (满分:2)
A. 动作电位
B. 局部反应
C. 终板电位
D. 电紧张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10.用相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替代浸浴液中的Na+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 (满分:2)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基本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11.药物受体的阻断药是 (满分:2)
A.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B.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
C.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D.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较强药理效应的药物
1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满分:2)
A. K十平衡电位
B. K十外流+Na十内流
C. K十外流+C1一外流
D. Na十内流+Cl一内流
13.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满分:2)
A. 抗生素杀死一半病原菌的剂量
B. 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
C. 引起半数实验动物严重毒性反应的剂量
D. 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14.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 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 )。 (满分:2)
A. 2倍
B. 6倍
C. 12倍
D. 24倍
15.一个弱酸性药物pKa=3.4,在血浆(pH=7.4)中的解离百分率为 (满分:2)
A. 90%
B. 99%
C. 99.9%
D. 99.99%
16.皮肤局部缺损,其下有肉芽,疤痕组织及炎症细胞浸润,边缘有新生的鳞状上皮增生,应诊断为?( )。 (满分:2)
A. 创伤一期愈合伴鳞状上皮增生
B. 皮肤慢性溃疡
C. 皮肤溃疡伴感染
D. 皮肤慢性溃疡、癌变
17.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 (满分:2)
A. 极化状态
B. 局部电位
C. 锋电位
D. 局部电流
18.炎症最早出现的血管反应是:( ) (满分:2)
A. 细动脉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细动脉收缩
D. 小动脉持续痉挛
19.药物的质反应是指 (满分:2)
A. 某种反应发生与否
B. 药物效应的定量测定
C. 不良反应发生与否
D. 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
20.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 (满分:2)
A. 传导速度慢
B. 跳跃式传导
C. 减衰性传导
D. 单向传导
21.通道扩散的特点 (满分:2)
A. 逆浓度梯度
B. 消耗化学能
C. 转运小分子物质
D. 以上都不是
22.细胞内侧负电位值由静息电位水平加大的过程称为( )。 (满分:2)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D. 超射
23.药物的首关消除是指 (满分:2)
A. 药物口服后,部分未经吸收即从肠道排出
B. 药物静脉注射后,部分迅速经肾排泄
C. 药物口服后,部分迅速经肾排泄
D. 药物口服后,进入体循环之前,部分先在肝脏内消除
24.玻璃样变性,最常见于( )。 (满分:2)
A. 疤痕内
B. 静脉内
C. 关节内
D. 大动脉内
25.氟尿嘧啶(5-FU)属于 (满分:2)
A.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作用于S期的药物
B.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干扰RNA合成,作用于M期的药物
C. 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合成及干扰RNA功能,作用于S期及其他各期
D. 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合成,作用于M期药物
26.某药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t1/2为4小时,在固定间隔固定剂量多次给药后,经过下述哪一时间即可以基本达到血浆稳态浓度? (满分:2)
A. 约10小时
B. 约20小时
C. 约30小时
D. 约40小时
27.脑组织因感染而发生坏死、液化、局部形成黄白色糊状物,应诊断为( )。 (满分:2)
A. 脑梗死
B. 脑软化
C. 脑脓肿
D. 脑液化性坏死
28.炎症反应的本质是:( ) (满分:2)
A. 血管对致炎因子的反应
B. 炎细胞对致因子的反应
C. 机体防御为主的反应
D. 机体对损伤的修复
29.坏疽性阑尾炎时,阑尾壁组织坏死是属于( )。 (满分:2)
A. 纤维素样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凝固性坏死
D. 湿性坏疽
30.抗雌激素药他莫昔芬(TAM)对下列哪一种肿瘤有效?( ) (满分:2)
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 结肠癌
D. 乳腺癌
31.细菌进入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 (满分:2)
A. 毒血症
B. 菌血症
C. 败血症
D. 脓毒败血症
32.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 (满分:2)
A. 体内药物过多时,以最大能力消除药物的方式
B. 血浆消除半衰期随血浆药物浓度高低而增减
C. 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以恒定的量消除
D. 以上都正确
3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 (满分:2)
A. 变性、坏死、渗出
B. 变性、渗出、增生
C. 变性、渗出、再生
D. 变质、渗出、增生
34.阈电位是引起 (满分:2)
A. 超射的临界膜电位值
B. 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C. 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D. 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35.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如按恒定的剂量每隔1个半衰期给药1次时,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满分:2)
A. 增加0.5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倍
D. 增加3倍
36.判断组织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 (满分:2)
A. 阈强度
B. 阈电位
C. 刺激波宽
D. 刺激频率
37.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描述,下述哪一点是错误的? (满分:2)
A.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一般是可逆的
B. 同时用两个药物可能会发生置换现象
C. 血浆蛋白减少可使结合型药物减少
D. 结合型药物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38.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满分:2)
A. 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B. 治疗量/半数致死量
C. LD50/ED50
D. ED50/LD50
39.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肿瘤病人不宜应用哪一个抗癌药? (满分:2)
A. 多柔比星(ADM)
B. 甲氨蝶呤(MTX)
C. 巯基嘌呤(6-MP)
D. 阿糖胞苷(Ara-C)
40.神经细胞锋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 (满分:2)
A. Na+内流
B. Na+外流
C. K+ 内流
D. K+ 外流
41.氟尿嘧啶(5-FU)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满分:2)
A. 骨髓抑制
B. 血压增高
C. 变态反应
D. 高尿酸血症
42.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错误描述 (满分:2)
A. 防止细胞水肿
B. 造成胞内高钾
C. 造成高血钾
D. 建立膜两侧的离子储备
43.在下列抗肿瘤药中,骨髓抑制最轻的是( )。 (满分:2)
A. 氟尿嘧啶(5-Fu)
B. 长春新碱(VCR)
C. 甲氨蝶呤(MTX)
D. 塞替派(TSPA)
44.炎症时,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成份与细胞成分经血管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称为:( ) (满分:2)
A. 变性
B. 炎细胞浸润
C.
D. 炎症扩散
45.神经静息电位数值与膜两侧 (满分:2)
A. K+浓度差呈正变关系
B. K+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C. Na+浓度差呈正变关系
D. Na+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46.药物受体的部分激动药是 (满分:2)
A.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B.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
C.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D.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较强药理效应的药物
47.载体扩散不具有的特点 (满分:2)
A. 饱和性
B. 电压依赖性
C. 结构特异性
D. 不消耗能量
48.弱酸性药物phenobarbital过量中毒,为了加速排泄,应当 (满分:2)
A. 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B. 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减少,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C. 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重吸收
D. 酸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49.纤维素性炎的一个重要病理特点是( )。 (满分:2)
A. 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
B. 有多量红细胞
C. 组织常遭破坏
D. 组织常不遭破坏
50.假定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Na+平衡电位为+60mv,则Na+的电化学驱动力为( )。 (满分:2)
A. 负130mV
B. 负80mV
C. 负10mV
D. 正10m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