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7秋《中国传统文化》在线作业12
福师《中国传统文化》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6道,总分:32分】
1.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最早见于( ) (满分:2)
A. 《韩非子》 B. 《淮南子》
C. 《禹贡》 D. 《春秋繁露》
2.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在( )的原则下实行的,从而形成了层层相属、代代相袭的政治结构。 (满分:2)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宗庙制度
C. 专制制度
D. 宗法制度
3.古代所称五谷,是指黍、稷、麦、菽、( ) 。 (满分:2)
A. 稻
B. 棉
C. 粱
D. 粟
4.伊斯兰教信仰“安拉”为超验的至上神,基本经典为( ) ,其信徒通称穆斯林。 (满分:2)
A. 《圣经》
B. 《古兰经》
C. 《太平经》
D. 《法华经》
5.唐代的书法,以( ) 的成就最为突出。 (满分:2)
A. 真书
B. 行书
C. 草书
D. 隶书
6.北宋初,四川商人自己印行了一种叫作“( ) ”的纸币,这是中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满分:2)
A. 交子
B. 关子
C. 会子
D. 钱引
7.下面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满分:2)
A. 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B. “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地适应、遵循。
C. “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自然的主宰与统治。
D. “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被动地顺从与崇拜。
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 ) (满分:2)
A. 先秦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9.从曹魏开始,将百官分为( ) 个品级,如相国为一品,尚书令为三品等,这种制度一直沿用至清。 (满分:2)
A. 五
B. 六
C. 七
D. 九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满分:2)
A. 释家倡导“静虑”的定慧双修
B. 隋代人,提出了“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双轨并行主张。
C. “缘起论”的理论基础则是“四谛”
D. 释家非常重视修养方法和途径。
11.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为( ) (满分:2)
A. 天人合一
B. .亲亲
C. 尊尊
D. 中庸
12.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为( ) (满分:2)
A. 治国
B. 平天下
C. 天下大同
D. 止于至善
1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 的观点。 (满分:2)
A. 陆九渊
B. 朱熹
C. 程颐
D. 叶适
14.中国传统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 (满分:2)
A. 周代
B. 秦代
C. 汉代
D. 唐代
15.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为( ) (满分:2)
A. 《刑书》
B. 《大清律例》
C. 《唐律》
D. 《九章律》
16.明清时期,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在( ) 举行 (满分:2)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二、多选题:【10道,总分:20分】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 (满分:2)
A. 传统性和新颖性的结合
B. 重群体轻个体
C. 人文精神与民主主义
D. 统一性与延续性
2.近万年来,中国大陆的地形、地貌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范围内,明显表现为: (满分:2)
A. 海陆变迁。
B. 水域变迁。
C. 高原变迁。
D. 沙漠变迁
3.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是把人作为与牲畜、动物相等对待的整体的“类”来理解,表现在( )。 (满分:2)
A. 认为人是社会动物,把人的个体价值归结为人的社会价值
B. 以社会标示个人
C. 强调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
D. 强调人对社会的服从
4.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延续性特点表现在: (满分:2)
A. 文化传统的承袭
B. 重人伦轻自然
C. 政治的统一
D. 民族的融合与凝聚
5.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有 (满分:2)
A. 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
B. 重人伦轻自然
C. 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D. 厚德载物和中庸尚和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2)
A. 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功利主义者
B. 朱熹主张以“居敬”、“穷理”的方法涵养心性
C. 道家的思想核心是以仁为贵
D. 人格完善不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
7.关于传统文化类型的诸种意见,表述正确的是: (满分:2)
A. 按照观念文化和一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将文化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和游牧文化等
B. 按照中国文化形成发展走过的路程,认为儒、道、墨、法、佛等诸家思想学说,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核心
C.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封建制文化
D. 是按地理环境区分文化类型,将文化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和游牧文化等
8.下列关于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理学又称道学,是北宋以后出现的特殊形态的儒家哲学
B. 朱熹以“理”为宇宙的根本,说“理”就是“太极”,是超时空并产生万物的精神本体
C. 继承和发挥了先秦思孟学派的“性命义理”之学
D. 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
9.关于儒家思想正确的是: (满分:2)
A. 重人伦轻自然
B. 以义为价值准绳
C. 以仁为思想核心
D. 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
10.关于《易传》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又称为“十翼”
B. 战国后期到秦汉之际的一些儒家学者解释和阐发《易经》的作品汇集
C. 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D. 《易传》在总结前人阴阳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
三、判断题:【24道,总分:48分】
1.“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天人合一”是指天与人是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认为天是人伦道德的本源,人伦道德源出于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墨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至三公九卿制度,标志着皇帝独裁专制制度的发展达到了极限。在皇帝独裁,君主专制的政治气氛下,所有臣民都被剥夺了自由,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心态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西周分封制度就是根据关系远近,具体进行等级的分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远古先民的观念文化形态主要存在形式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功利主义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墨家借助“天志”的权威提出尚贤、尚同、兼爱、交利等诸多社会政治主张,要求人们在利、欲与义、理的冲突面前,放弃私利、私欲,选择公利、公欲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中国文化具有连续的统一性特征,又具有多元的连续性特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中国传统文化以德立言,提出“内省”、“慎独”等系统的道德修养理论,作为个体自我修养的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居敬”、“穷理”的方法涵养心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国家是在氏族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氏族到国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易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魏晋玄学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而且克服了汉代经学注经繁琐的弊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继自然崇拜之后,人类社会出现的另一种原始崇拜形式是祖先崇拜,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盲目地崇拜自然神力时代的结束和人类以自身为崇拜对象时代的开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战国末期的哲学家荀子以“天行有常”的思想,批判了“天命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道教是外来宗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1.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2.邹衍提出阴阳五行学说的观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3.商代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4.儒家以仁为思想核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中国传统文化》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16道,总分:32分】
1.各国的佛教徒都是吃荤的,只有中国的汉族佛教徒是吃素的,这一习惯的形成,是由于( ) 采取强迫命令的手段, 强制佛教徒不许吃荤,一律吃素 (满分:2)
A. 梁元帝
B. 简文帝
C. 梁敬帝
D. 梁武帝
2.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 (满分:2)
A. 儒学
B. 佛教
C. 玄学
D. 黄老之学
3.南北朝时佛教唯心主义盛行,以( ) 为首的唯物主义者针对佛教的神不灭论进行了批判。 (满分:2)
A. 王充
B. 范缜
C. 欧阳建
D. 颜之推
4.伊斯兰教信仰“安拉”为超验的至上神,基本经典为( ) ,其信徒通称穆斯林。 (满分:2)
A. 《圣经》
B. 《古兰经》
C. 《太平经》
D. 《法华经》
5.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为( ) (满分:2)
A. 天人合一
B. .亲亲
C. 尊尊
D. 中庸
6.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作吉礼、凶礼、军礼、( ) 、嘉礼五类,称为五礼 (满分:2)
A. 宾礼
B. 婚礼
C. 冠礼
D. 丧礼
7.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是( ) (满分:2)
A. “一天人”
B. “合知行”
C. “同真善”
D. “重自然”
8.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在( )的原则下实行的,从而形成了层层相属、代代相袭的政治结构。 (满分:2)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宗庙制度
C. 专制制度
D. 宗法制度
9.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为( ) (满分:2)
A. 《刑书》
B. 《大清律例》
C. 《唐律》
D. 《九章律》
10.律诗、绝句押韵( ) (满分:2)
A. 一般都用平声,用仄声押韵的很少
B. 一般都用仄声,用平声押韵的很少
C. 平声、仄声都可以
D. 律诗用平声,绝句用仄声
11.下面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满分:2)
A. 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B. “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地适应、遵循。
C. “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自然的主宰与统治。
D. “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被动地顺从与崇拜。
12.古代的“章”、“表”这类文体属于( ) (满分:2)
A. 下行公文
B. 平行公文
C. 上行公文
D. 记叙文
13.( ) 论诗主要强调“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满分:2)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14.盛唐时的( ) 一生在长安洛阳等地绘制了 300 多堵壁画,后世宗教壁画多以他为楷模。 (满分:2)
A. 阎立本
B. 张萱
C. 周日方
D. 吴道子
15.唐代的书法,以( ) 的成就最为突出。 (满分:2)
A. 真书
B. 行书
C. 草书
D. 隶书
16.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 ) (满分:2)
A. 先秦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二、多选题:【10道,总分:20分】
1.下列关于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理学又称道学,是北宋以后出现的特殊形态的儒家哲学
B. 朱熹以“理”为宇宙的根本,说“理”就是“太极”,是超时空并产生万物的精神本体
C. 继承和发挥了先秦思孟学派的“性命义理”之学
D. 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
2.关于《易传》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又称为“十翼”
B. 战国后期到秦汉之际的一些儒家学者解释和阐发《易经》的作品汇集
C. 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D. 《易传》在总结前人阴阳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
3.关于儒家思想正确的是: (满分:2)
A. 重人伦轻自然
B. 以义为价值准绳
C. 以仁为思想核心
D. 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
4.冷暖度而言,中国大陆地形、地貌和近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的特点是: (满分:2)
A. 以山川河流为天然分界
B. 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的渐次递变
C. 以距海远近形成了从东南向西北
D. 由湿润、半干旱到干旱逐渐递变的明显趋势
5.关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学术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他反对理学家排除质测之学而空谈通几
B. 唐甄,清初思想家,他主张人都是平等
C. 戴震,清代思想家、音韵训诂家
D. 方以智既反对程朱的理在气先说,也反对陆王心学
6.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 (满分:2)
A. 传统性和新颖性的结合
B. 重群体轻个体
C. 人文精神与民主主义
D. 统一性与延续性
7.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是把人作为与牲畜、动物相等对待的整体的“类”来理解,表现在( )。 (满分:2)
A. 认为人是社会动物,把人的个体价值归结为人的社会价值
B. 以社会标示个人
C. 强调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
D. 强调人对社会的服从
8.中国文化的“民本”思想表现在( )。 (满分:2)
A. 肯定民是邦国的基础本根
B. 主张君为民主
C. 重民心、重民力、重民生
D. 重群体轻个体
9.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延续性特点表现在: (满分:2)
A. 文化传统的承袭
B. 重人伦轻自然
C. 政治的统一
D. 民族的融合与凝聚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2)
A. 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功利主义者
B. 朱熹主张以“居敬”、“穷理”的方法涵养心性
C. 道家的思想核心是以仁为贵
D. 人格完善不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
三、判断题:【24道,总分:48分】
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始行嫡长子继承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宗法制度并不是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魏晋玄学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而且克服了汉代经学注经繁琐的弊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由于中国特定的古代历史环境所决定,宗教神权始终不发达。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中国文化具有连续的统一性特征,又具有多元的连续性特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商代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兴起,玄学由道教学说发展而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易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天人合一”是指天与人是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认为天是人伦道德的本源,人伦道德源出于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君权高于神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功利主义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居敬”、“穷理”的方法涵养心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战国末期的哲学家荀子以“天行有常”的思想,批判了“天命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至三公九卿制度,标志着皇帝独裁专制制度的发展达到了极限。在皇帝独裁,君主专制的政治气氛下,所有臣民都被剥夺了自由,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张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气一元论学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宋明理学,是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开端,经过程朱“理学”,发展为陆王“心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君权高于神权,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区别于西方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1.欲利是墨家价值论的中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2.心态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3.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4.墨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