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7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
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一一、多选题:【10道,总分:20分】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 (满分:2)
A.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 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 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D. 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 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2.“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满分:2)
A. 立党之本 B. 执政之基
C. 力量之源 D. 指导思想
E. 表面文章
3.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是( ) (满分:2)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E.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 ) (满分:2)
A. 思想建设
B. 文化建设
C. 经济建设
D. 组织建设
E. 作风建设
5.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 (满分:2)
A.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B.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6.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有( ) (满分:2)
A. 经济关系市场化
B. 企业行为自主化
C. 宏观调控间接化
D. 经营管理法制化
E. 保障制度个人化
7.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和目的却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具有的特点是( ) (满分:2)
A. 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的
B.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
C. 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E. 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 )。 (满分:2)
A. 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优秀文化传统
B.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E.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9.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 )。 (满分:2)
A. 只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B. 各种形式的开放
C. 对所有国家开放
D. 只开放经济领域
E. 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开放
10.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共同点是( )。 (满分:2)
A. 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B. 都依靠雇工经营
C. 都是小农经济
D. 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部分
E.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单选题:【40道,总分:80分】
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 (满分:2)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B. 长期的基本国策
C.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
D. 当前的权宜之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 ) (满分:2)
A. 展开
B. 重要内容
C. 核心内容
D. 重要补充
3.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 ) (满分:2)
A. 马克思主义
B. “三个有利于”
C. 实践
D. 生产力
4.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 (满分:2)
A. 改革
B. 革命
C. 阶级斗争
D. 开放
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 (满分:2)
A. 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B.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6.“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 )。 (满分:2)
A. 劳动
B. 知识
C. 人才
D. 创造
7.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 )。 (满分:2)
A. 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B. 有国家宏观调控的
C. 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的
D. 把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结合在一起的
8.决定所有制结构的是( )。 (满分:2)
A. 上层建筑
B.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C. 生产关系的性质
D. 意识形态
9.( )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 (满分:2)
A. 1980
B. 1981
C. 1982
D. 1983
10.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的是( )。 (满分:2)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2的党的十二大
C. 1987年党的十三大
D.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 (满分:2)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群众路线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批评与自我批评
12.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满分:2)
A. 股份合作制经济
B. 股份制经济
C. 集体经济
D. 国有经济
13.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 (满分:2)
A. 公有制经济
B. 国有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
D. 三资经济
14.无产阶级的根本领导制度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 (满分:2)
A. 集体领导
B. 民主集中制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 人民代表大会制
1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 (满分:2)
A.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6.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 (满分:2)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都可以
17.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满分:2)
A. 公有制经济
B. 股份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
18.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 (满分:2)
A. 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 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 (满分:2)
A.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 自由职业者
C. 一个独立的阶级
D. 中产阶级
20.市场信号主要是指( ) (满分:2)
A. 竞争信号
B. 价格信号
C. 供给信号
D. 需求信号
2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满分:2)
A.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B. 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 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22.( )首次提出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 (满分:2)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刘少奇
23.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 ) (满分:2)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2的党的十二大
C. 1987年党的十三大
D. 1992年的南方谈话
24.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 (满分:2)
A. 独立自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 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5.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满分:2)
A.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B. 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C. 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 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满分:2)
A. 刘少奇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毛泽东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满分:2)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艰苦创业、求真务实
C.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D. 廉洁从政、拒腐防变
28.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满分:2)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 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 (满分:2)
A.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 民主集中制
D. 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30.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满分:2)
A. 改革与开放
B. 民主与人权
C. 战争与革命
D. 和平与发展
31.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 ) (满分:2)
A. 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B. 澳门从此结束了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
C. 澳门作为国家的一级地方行政机关,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从此接受中央政府领导
D.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完全实现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满分:2)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诚实守信
D. 爱国主义
33.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 (满分:2)
A. 爱国主义性质的
B. 社会主义性质的
C. 人民民主性质的
D. 政治联盟性质的
3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满分:2)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贫穷与富裕
D. 恐怖与霸权
35.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 (满分:2)
A. 工作能力
B. 需要
C. 劳动
D. 资本
36.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满分:2)
A. 南北问题
B. 东西问题
C.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问题
D.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问题
37.党的十一届( )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满分:2)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38.“三步走”发展战略指出,第一步人民生活( ) (满分:2)
A. 解决温饱问题
B. 彻底摆脱贫困
C. 实现小康
D. 比较富裕
39.(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满分:2)
A. 列宁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40.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 )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中国化”的命题。 (满分:2)
A. 《反对本本主义》
B. 《论新阶段》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论联合政府》
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二
一、多选题:【10道,总分:20分】
1.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因为它们都( ) (满分:2)
A. 坚持一样的政治立场
B. 坚持一样的基本原理
C. 坚持一样的思想方法
D. 坚持一样的前进方向
E. 具有一样的时代背景
2.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 )。 (满分:2)
A.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
B. 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 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E.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3.“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满分:2)
A. 立党之本
B. 执政之基
C. 力量之源
D. 指导思想
E. 表面文章
4.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包括( ) (满分:2)
A.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 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C. 一手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手抓打击恐怖主义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的内容
E. 反对贸易壁垒
5.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 (满分:2)
A. 个体经济
B. 私人营经济
C. 港澳台投资经济
D. 外资经济
E. 中外合资经济
6.我国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是( ) (满分:2)
A. 对社会主义初级分阶段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 由于生产要素创造价值
D. 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的需要
E. 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
7.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 (满分:2)
A. 思想建设
B. 文化建设
C. 经济建设
D. 组织建设
E. 作风建设
8.邓小平理论是( ) (满分:2)
A.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D.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E. 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9.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它( )。 (满分:2)
A. 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 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 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 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E.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提高
10.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得失“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满分:2)
A. 是否以利于安定团结
B. 是否以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
E.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单选题:【40道,总分:80分】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满分:2)
A. 改革与开放
B. 民主与人权
C. 战争与革命
D. 和平与发展
2.( )年7月1日,我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 (满分:2)
A. 1996
B. 1997
C. 1998
D. 1999
3.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满分:2)
A. 南北问题
B. 东西问题
C.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问题
D.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问题
4.( )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满分:2)
A. 1996
B. 1997
C. 1998
D. 1999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满分:2)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艰苦创业、求真务实
C.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D. 廉洁从政、拒腐防变
6.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满分:2)
A. 从一般原理出发,得出的逻辑结论
B. 马克思的设想
C. 从实际出发得出的结论
D. 苏联的经验总结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满分:2)
A. 发展生产力
B.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8.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 (满分:2)
A. 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 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和为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 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D. 为政治服务和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
9.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满分:2)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实承包经营责任制
C. 实国有国营
D. 非国有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满分:2)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11.( )首次提出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 (满分:2)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刘少奇
12.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 )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 (满分:2)
A. 五大
B. 六大
C. 七大
D. 八大
13.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 (满分:2)
A.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1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满分:2)
A. 种族和宗教纷争
B. 领土争端
C. 民族文化冲突
D.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 )。 (满分:2)
A. 使供求自动达到平衡
B.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使经济结构优化
D. 保证社会公平
16.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是( )。 (满分:2)
A. 一国两制
B. 科教兴国
C. 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D. 可持续发展
1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满分:2)
A. 基本政策
B. 指导思想
C. 基本方略
D. 唯一方法
1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满分:2)
A.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9.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满分:2)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 ) (满分:2)
A. 展开
B. 重要内容
C. 核心内容
D. 重要补充
21.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 (满分:2)
A.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上
22.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一般采取( ) (满分:2)
A. 合作制
B. 合伙制
C. 公司制
D. 个人业主制
23.( )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 (满分:2)
A. 1980
B. 1981
C. 1982
D. 1983
24.( )结合军队建设实际,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满分:2)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毛泽东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在( )。 (满分:2)
A. 党的十三大上提出来的
B.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来的
C. 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
D. 党的十五大上提出来的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满分:2)
A.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农民阶级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D. 改革与开放的矛盾
27.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 ) (满分:2)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2的党的十二大
C. 1987年党的十三大
D. 1992年的南方谈话
28.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为我国( ) (满分:2)
A. 是社会主义国家
B.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29.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满分:2)
A. 刘少奇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毛泽东
30.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 (满分:2)
A. 私营经济
B. 个体经济
C. 集体经济
D. 股份合作制经济
3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满分:2)
A. 发展
B. 改革
C. 稳定
D. 外交
32.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 (满分:2)
A. 工作能力
B. 需要
C. 劳动
D. 资本
33.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 (满分:2)
A.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C. 加强政治文明
D.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4.从( )年起,我国全面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满分:2)
A. 1953
B. 1954
C. 1955
D. 1956
35.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 ) (满分:2)
A. 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繁荣文学和艺术
B. 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使中国文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C.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 (满分:2)
A.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7.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满分:2)
A. 公有制经济
B. 股份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
3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 (满分:2)
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B.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C.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 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39.“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 (满分:2)
A.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 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 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 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40.关于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有一著名论断,这就是( ) (满分:2)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
C.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要占有一席之地
D. 中国的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