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发表于 2017-10-12 19:32:32

福师17秋《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12题目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10道,总分:20分】
1.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          (满分:2)
    A. ""是"    B. "斯"    C. "兹"    D. "夫"
2.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          (满分:2)
    A. 先秦以后
    B. 西汉以后
    C. 东汉以后
    D. 魏晋以后
3.在古代汉语里,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词组既可充当主语或宾语,还可充当(    )          (满分:2)
    A. 状语
    B. 谓语
    C. 定语
    D. 补语
4.“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    )结构。          (满分:2)
    A. 动宾
    B. 动补
    C. 连动
    D. 偏正
5.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          (满分:2)
    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魏公子列传)
    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
    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朱子话类)
6.('(    )"是"已普遍用作系词          (满分:2)
    A. 先秦时期
    B. 汉代
    C. 六朝时期
    D. 唐代
7.(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          (满分:2)
    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魏公子列传)
    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
    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朱子话类)
8.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          (满分:2)
    A. ""是"
    B. "斯"
    C. "兹"
    D. "夫"
9.(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下列句子中表示工具的是:          (满分:2)
    A.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B.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10.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          (满分:2)
    A.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二、多选题:【18道,总分:36分】

1.作为语法结构单位的词组具有双重语法特点,是指:          (满分:2)
    A. 单词的个体性的特点
    B. 结构的整体性特点
    C. 能够充当句子成分
    D. 具有实在意义
2.古代汉"之"、"其"不是第三人称代词是因为:          (满分:2)
    A. "之"和"其"不具备人称代词的主要句法功能。
    B. "之"和"其"表人称并非第三人称,它们可表第三人称,也可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C. 人称代词是专表人称的代词,但古代汉语里的"之"和"其"既可表人称,又可指代人或事。
    D. 单复数的形式没有作出区别。
3."被"字式产生后能在口语里取代先秦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的原因是:          (满分:2)
    A. 政府规范统一。
    B. "被"字式产生后在口语里取代先秦几种常用的被动式,是口语表达的需要。
    C. 先秦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在书面语的表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口语表达的需要。
    D. 文人的标新立异。
4.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表疑问,除了用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之外,还经常用一些固定结构或习惯句式,如:(    )          (满分:2)
    A. "如何(若何、奈何)"、"何如"
    B. "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
    C. "孰…与"、"孰与"
    D. "何…为"
5.(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          (满分:2)
    A. 主语
    B. 宾语
    C. 谓语
    D. 定语
6.由否定词(    )构成的否定句,宾语是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置于动词前。          (满分:2)
    A. "不"
    B. "毋"
    C. "未"
    D. "莫"
7.“管仲俭乎”,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满分:2)
    A. 从语气上说,是疑问句;
    B. 从结构的繁简上说是单句;
    C. 从谓语的性质上说是形容词谓语句;
    D. 也是描写句;
8.('"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状语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          (满分:2)
    A. 名词
    B. 动词
    C. 形容词
    D. 数词
9.('古今汉语的名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          (满分:2)
    A. 都是以名词为主体或具有名词的性质。
    B. 结构方式基本相同,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定中词组、名词联合词组、数量词组、同位词组、方位词组。
    C. 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D. 名词词组作谓语经常表示判断
10.(下列属于实词的是(    )          (满分:2)
    A. 形容词
    B. 语气词
    C. 副词
    D. 叹词
11.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          (满分:2)
    A. 主语
    B. 宾语
    C. 谓语
    D. 定语
12.根据句子表达的语气,古今汉语的句子都可分为:(    )          (满分:2)
    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感叹句
    D. 祈使句
13.((下列结构中是连动词组的是:          (满分:2)
    A. 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
    B. 姜出而赋。(同上)
    C. 咏而归。(论语•先进)
    D.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14.下列属于实词的是(    )          (满分:2)
    A. 形容词
    B. 语气词
    C. 副词
    D. 叹词
15.古 代汉语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灵活多样,下列句子中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的是:          (满分:2)
    A.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B.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16.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不同表现为:          (满分:2)
    A.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助动词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助动词“能”、“可”、“足”、“欲”、“当”等组合,构成述宾结构。
    B.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一般都不能同副词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副词直接组合。
    C.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不能够成"连谓式"。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可用连词"而"连接,构成连谓式。
    D.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所"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能同"所"字组合,构成"所"字结构。
17.下列句子中"是"字用来强调宾语前置的是:          (满分:2)
    A.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B.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C. 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世说新语•雅量)
    D. 张玄中、顾敷是顾和中外孙。(世说新语•言语)
18.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二人称的是:          (满分:2)
    A. 台
    B. 汝
    C. 尔
    D. 乃
三、判断题:【22道,总分:44分】

1.('在古今汉语里,不及物动词一般都不带宾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先秦汉语里的"莫"绝大多数都是无定代词,汉代以后,"莫"始用作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副词,表示"不要"、"别"的意思。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在古代汉语,形容词经常同介词结构组合成述补结构的形容词词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古今汉语都有一部分名词能和代词组合,构成偏正词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古今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现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的词性为动词,它的作用是表判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屈原放逐于楚国”也可以有两种解释,既可解释为"屈原被楚王放逐",也可解释为"屈原流放到楚国"。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主谓之间用"之"字的词组是主谓结构,因为没有"之"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加上"之"字以后,使句子变成了主谓结构的词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古 今汉语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相同;重叠合的形容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古今也没有明显的差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他哼了一声”中的叹词在句中充当了句子成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在古代汉语里,"曾"作副词是表示事情发生在过去,与"曾经"的用法相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项伯杀人”属于主谓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 被"字带施事者的被动式产生于东汉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古 今汉语的"为",用作介词,在用法上相同之处是都可用来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动作行为的目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在古代汉语里,动词联合词组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一般不充当主语、宾语和补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从 组合功能上说,古今形容词一般都能同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组合。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现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的词性为动词,它的作用是表判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连词是独立性差,意义最不实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言"、"思"、"有"在《诗经》中常见,它们在诗句中并不表示词和词或句和句之间的语法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古今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1.“公入而赋”是连动词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2.辅 助性代词"者"和"所"与别的词语组成一个语法结构整体,具有代替人或事物的作用,"智者"指聪明的人,"所见"指所看到的东西。它与一般代词没有差别,可以在句中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10道,总分:20分】

1.(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          (满分:2)
    A.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
    B. 系词
    C. 动词
    D. 名词
2.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满分:2)
    A.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3.(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          (满分:2)
    A.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B.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C. 子路宿于石门。(论语•宪问)
    D.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4.古今汉语中(    )都不充当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表示说话的各种语气。          (满分:2)
    A. 谦词
    B. 语气词
    C. 叹词
    D. 助词
5.(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满分:2)
    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
    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
    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
6."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          (满分:2)
    A. 战国末期
    B. 汉代
    C. 魏晋时期
    D. 唐代
7.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个第三人称代词是          (满分:2)
    A. 渠
    B. 伊
    C. 他
    D. 其
8.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          (满分:2)
    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魏公子列传)
    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
    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朱子话类)
9.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          (满分:2)
    A.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
    B. 系词
    C. 动词
    D. 名词
10.(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满分:2)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B. 百里奚举于市。(同上)
    C. 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D.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
二、多选题:【18道,总分:36分】

1.('"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状语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          (满分:2)
    A. 名词
    B. 动词
    C. 形容词
    D. 数词
2.古 代汉"之"、"其"不是第三人称代词是因为:          (满分:2)
    A. "之"和"其"不具备人称代词的主要句法功能。
    B. "之"和"其"表人称并非第三人称,它们可表第三人称,也可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C. 人称代词是专表人称的代词,但古代汉语里的"之"和"其"既可表人称,又可指代人或事。
    D. 单复数的形式没有作出区别。
3.作为语法结构单位的词组具有双重语法特点,是指:          (满分:2)
    A. 单词的个体性的特点
    B. 结构的整体性特点
    C. 能够充当句子成分
    D. 具有实在意义
4.('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不同表现为:          (满分:2)
    A.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助动词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助动词“能”、“可”、“足”、“欲”、“当”等组合,构成述宾结构。
    B.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一般都不能同副词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副词直接组合。
    C.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不能够成"连谓式"。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可用连词"而"连接,构成连谓式。
    D.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所"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能同"所"字组合,构成"所"字结构。
5.古今汉语里代词体系的差异包括:          (满分:2)
    A. 总体体系的差异;
    B. 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
    C. 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
    D. 疑问代词体系的差异
6.(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          (满分:2)
    A. 主语
    B. 宾语
    C. 谓语
    D. 定语
7.“管仲俭乎”,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满分:2)
    A. 从语气上说,是疑问句;
    B. 从结构的繁简上说是单句;
    C. 从谓语的性质上说是形容词谓语句;
    D. 也是描写句;
8.('下列句子中"且"连接分句表示选择的是:          (满分:2)
    A. 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B.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C. 河水清且直猗。(诗•魏风•伐檀)
    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9.古今汉语的询问句,还可根据询问的方式分为:          (满分:2)
    A. 反问句
    B. 是非问句
    C. 特指问句
    D. 选择问句
10.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满分:2)
    A. 娘子被王郎道着丑貌。(《丑女缘起变文》)
    B. 官兵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 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安书》)
11.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一人称的是:          (满分:2)
    A. 吾
    B. 余
    C. 朕
    D. 女
12.(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一人称的是:          (满分:2)
    A. 吾
    B. 余
    C. 朕
    D. 女
13.古 代汉语用下列被动式:          (满分:2)
    A. "于"字式
    B. "为"字式
    C. "见"字式
    D. "为…所…"式
14.(在古代汉语中,无定代词是(    )          (满分:2)
    A. 莫
    B. 者
    C. 或
    D. 所
15.古今汉语的名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          (满分:2)
    A. 都是以名词为主体或具有名词的性质。
    B. 结构方式基本相同,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定中词组、名词联合词组、数量词组、同位词组、方位词组。
    C. 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D. 名词词组作谓语经常表示判断
16.古 今汉语的动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          (满分:2)
    A. 动宾词组,宾语置于动词前是正常的词序
    B. 结构形式都是以动词为主体
    C. 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动宾词组(或叫述宾词组)、动补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动词联合词组、连动词组等。
    D. 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
17.从词组的个体性特点出发,根据构成词组的中心词的词性可将词组分为(    )          (满分:2)
    A. 形容词词组
    B. 动宾词组
    C. 动词词组
    D. 名词词组
18.古代汉语用下列被动式:          (满分:2)
    A. "于"字式
    B. "为"字式
    C. "见"字式
    D. "为…所…"式
三、判断题:【22道,总分:44分】

1.(古今汉语否定式中必须有否定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古 今汉语的连词“而”都可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或转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尹 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中"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中的"是"是强调前置宾语的助词,两个语句均属动宾结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在古汉语里,量词的体系还不完备,只有计算人或事物单位的物量词,没有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是用数词直接置于动词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中"与"是连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古今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为"字式的介词"为"和"于"字式中的"于"一样,本身并不表示被动,只是引进行为主动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第 三人称代词"之"、"其"是由指示代词兼任的,因此在充当句子成分上有较大的区别。"之"字只作宾语,"其"字只作定语,都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连词是独立性差,意义最不实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项伯杀人”属于主谓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在古代汉语,形容词经常同介词结构组合成述补结构的形容词词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在古汉语里,量词的体系还不完备,只有计算人或事物单位的物量词,没有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是用数词直接置于动词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先秦汉语里的"莫"绝大多数都是无定代词,汉代以后,"莫"始用作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副词,表示"不要"、"别"的意思。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现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的词性为动词,它的作用是表判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公入而赋”是连动词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这句话是动词谓语句,也是陈述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古今汉语都有一些动词可充当句子的定语,但定语和中心语的结合形式,古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现代汉语中“很”可以修饰部分名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在古代汉语里,"曾"作副词是表示事情发生在过去,与"曾经"的用法相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在古代汉语里,动补词组除了主要充当谓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1.(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墨子;非攻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2.(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它的位置总是置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不能远离动词或形容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7秋《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12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