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老师 发表于 2017-10-12 19:42:30

福师17秋《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12题目

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40道,总分:80分】
1.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观点认为意识是(    )          (满分:2)
    A. 纯粹是自然界运动过程的产物
    B.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C. 纯粹生物反映形式的产物
    D. 创造世界的某种力量的产物
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          (满分:2)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 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3.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满分:2)
    A. 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 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4.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满分:2)
    A.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 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 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2)
    A. 实践问题
    B. 可知性与不可知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
6.人在价值关系中(    )          (满分:2)
    A. 只能做价值主体
    B. 只能做价值客体
    C. 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 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7.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满分:2)
    A. 风来雨至
    B. 冬去春来
    C. 磨擦生热
    D. 电闪雷鸣
8.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满分:2)
    A. 直接性
    B. 主观性
    C. 摹写性
    D. 抽象性
9.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满分:2)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10.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满分:2)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1.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满分:2)
    A. 社会性劳动
    B. 直立行走
    C. 人脑的形成
    D. 语言的产生
12.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满分:2)
    A.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 上层建筑的性质
13.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    )          (满分:2)
    A. 错误判断
    B. 主观想像
    C. 客观世界
    D. 落后思想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          (满分:2)
    A.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B. 一切形而上学
    C. 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
    D. 作为“知识总汇”和“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满分:2)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16.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          (满分:2)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 辩证法和诡辩论的斗争
17.事物的属性是(    )。          (满分:2)
    A. 事物质的外在表现
    B. 事物量的规定性
    C. 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唯一特性
18.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是(    )          (满分:2)
    A.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
    B. 唯心主义并不否认
    C. 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
    D. 只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
1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满分:2)
    A. 直观性
    B. 机械性
    C. 形而上学性
    D. 不彻底性
2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满分:2)
    A.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21.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    )          (满分:2)
    A. 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 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 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2.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满分:2)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
2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满分:2)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蛇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4.在哲学上,二无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          (满分:2)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25.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满分:2)
    A. 统治阶级的利益
    B. 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26.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造成草原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满分:2)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 只看到物与物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27.“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          (满分:2)
    A. 机械决定论
    B. 神学目的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唯物主义决定论
28.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了作用,这表明(    )          (满分:2)
    A.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
    B. 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
    C. 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D. 国家政权成为了上层建筑的核心
29.实践的科学含义是(    )          (满分:2)
    A. 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 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
    C. 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
    D.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0.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表明(    )          (满分:2)
    A. 一种内容只和一种形式相联系
    B. 新形式只能为新内容服务
    C. 旧形式只能为旧内容服务
    D.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3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满分:2)
    A. 社会关系
    B. 社会意识
    C. 生产劳动
    D. 地理环境
32.人对事物的认识遵循的次序是(    )          (满分:2)
    A. 从一般结论到个别事实,再由个别到一般
    B. 从已知一未知,再从未知到已知
    C. 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
    D. 从个别事实到一般结论,再从一般到个别
33.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满分:2)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社会意识
34.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满分:2)
    A.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35.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满分:2)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36.人作为主体的最本质的规定是(    )          (满分:2)
    A. 生物性
    B. 物质性
    C. 社会性
    D. 精神性
37.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满分:2)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3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满分:2)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39.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满分:2)
    A. 一切从群众的意识出发
    B. 一切从毛泽东思想出发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一切从上级决定出发
40.时间的一维性是指(    )          (满分:2)
    A. 无限性
    B. 间隔性
    C. 可逆性
    D. 不可逆性
二、多选题:【10道,总分:20分】

1.本质和现象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          (满分:2)
    A.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
    B.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则是一般的东西
    C. 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平静的
    D. 现象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则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包括(    )。          (满分:2)
    A. 认识关系
    B. 实践关系
    C. 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
    D. 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建立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          (满分:2)
    A. 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
    B. 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 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D. 把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的统一起来了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          (满分:2)
    A. 社会性
    B. 实践性
    C. 自然性
    D. 意识性
5.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满分:2)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生产力
    D. 生产关系
6.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          (满分:2)
    A. 三思而后行
    B. 弱肉强食
    C. 趋利避害
    D.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7.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满分:2)
    A.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创造历史的活动是随心所欲的
8.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学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的有(    )。          (满分:2)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C.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9.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满分:2)
    A. 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B. 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10.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满分:2)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40道,总分:80分】

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社会制度的优越和党的领导,新事物能够茁壮成长,它的发展是(    )          (满分:2)
    A. 一帆风顺的
    B. 不受规律制约的
    C. 受到社会全体成员支持的
    D. 仍然要同旧事物斗争的
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满分:2)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满分:2)
    A. 国家政权
    B. 政党组织
    C. 司法机构
    D. 武装力量
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    )          (满分:2)
    A. 相对稳定的因素
    B. 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C. 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D. 以生产力为物质基础的精神因素
5.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    )          (满分:2)
    A. 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 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 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 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满分:2)
    A.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B.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7.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根本对立的观点有(    )          (满分:2)
    A. 一元论与二元论
    B. 唯物论和唯心论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理论和经验论
8.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          (满分:2)
    A. 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
    B. 它们力量是否强大
    C. 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 人们对它们是否认可
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满分:2)
    A. 宿命论的观点
    B. 唯意志论的观点
    C. 朴素唯物论观点
    D.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1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满分:2)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11.哲学的两大阵营是(    )。          (满分:2)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满分:2)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蛇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13.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偏向是忽视了事物的(    )          (满分:2)
    A. 质的稳定性
    B. 量的规定性
    C. 矛盾的特殊性
    D. 矛盾的普遍性
14.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满分:2)
    A. 最高标准
    B. 唯一标准
    C. 必要标准
    D. 价值标准
15.(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满分:2)
    A. 物质性
    B. 革命性
    C. 社会性
    D. 实践性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2)
    A. 实践问题
    B. 可知性与不可知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
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          (满分:2)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问题
18.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满分:2)
    A. 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9.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          (满分:2)
    A. 批判的和革命的
    B. 唯物的和辩证的
    C. 科学的和革命的
    D. 实践的和科学的
20.科学证明,人脑是(    )。          (满分:2)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21.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观点认为意识是(    )          (满分:2)
    A. 纯粹是自然界运动过程的产物
    B.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C. 纯粹生物反映形式的产物
    D. 创造世界的某种力量的产物
22.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指(    )。          (满分:2)
    A.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社会.自然及自身的主人
    B. 人们摆脱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的制约,从而实现了自由
    C. 人们完全认识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从而获得了自由
    D. 人们实现了绝对自由
23.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          (满分:2)
    A. 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满分:2)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25.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满分:2)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26.“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满分:2)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27.规定着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的是(    )。          (满分:2)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B.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
    C.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8.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满分:2)
    A. 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2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满分:2)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30.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满分:2)
    A. 绝对信仰
    B. 根本怀疑
    C. 坚持和发展
    D. 一切照办
31.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满分:2)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32.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    )          (满分:2)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满分:2)
    A. 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 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 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 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34.认识的客体是(    )          (满分:2)
    A. 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 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 外部自然界
35.马克思主义哲学以(    )为基础。          (满分:2)
    A. 思维
    B. 实践
    C. 存在
    D. 唯物主义
36.非理性主义哲学的认识根源是夸大了人的(    )          (满分:2)
    A. 感觉经验
    B. 思想概念
    C. 逻辑思维
    D. 情感意志
37.唯物论与唯心论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满分:2)
    A. 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 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 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 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3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    )          (满分:2)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逐渐不相适合的过程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始终相适合的过程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D.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再到新的基本不适合的过程
39.在从猿变人的过程 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满分:2)
    A. 气候变化
    B. 生产劳动
    C. 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D. 类人猿的生活习性
40.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满分:2)
    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二、多选题:【10道,总分:20分】

1.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          (满分:2)
    A. 可能的就不是现实的,现实的就不是可能的
    B. 可能性与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 可能性存在于现实之中,现实之中包含着可能性
    D. 可能性是一定要实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体现在(    )。          (满分:2)
    A. 意识离不开自然物质的进化
    B. 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
    C. 依赖于人脑的物质运动过程
    D. 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3.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          (满分:2)
    A.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B. 精神是物质的反映
    C. 精神可以正确反映物质
    D. 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4.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满分:2)
    A. 主观性
    B. 客观性
    C. 能动性
    D. 社会历史性
5.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具体是指(    )。          (满分:2)
    A. 无限是由有限组成的
    B. 有限是由无限组成的
    C. 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表现出来
    D. 无限包含着有限,有限通过无限表现出来
6.社会革命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满分:2)
    A. 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
    B. 革命阶级和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改造
    C. 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D. 使社会形态发生质变,推动社会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    )。          (满分:2)
    A. 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C.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结合
    D. 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
8.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体现在(    )。          (满分:2)
    A. 意识离不开自然物质的进化
    B. 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
    C. 依赖于人脑的物质运动过程
    D. 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9.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          (满分:2)
    A. 生产实践
    B. 工作实践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科学实验
1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其对立主要表现在(    )。          (满分:2)
    A. 前者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后者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B. 前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后者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C. 前者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后者否认矛盾的存在
    D. 前者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后者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7秋《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12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