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17-10-13 16:00:22

福师17秋《德育论》在线作业12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20道,总分:40分】
1.社会意识对德育产生制约影响作用的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满分:2)
    A. 德育结构    B. 德育目标
    C. 德育内容    D. 德育方法
2.(    )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满分:2)
    A. 马克思    B. 亚里士多德
    C. 恩格斯    D. 皮亚杰
3.德育的目的在于(    ),这是德育区别于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标志。          (满分:2)
    A. 开发智力
    B. 育德
    C. 强身健体
    D. 陶冶情操
4.包若维奇的活动—动机理论,以(    )为核心来揭示儿童个性的发展。          (满分:2)
    A. 活动
    B. 动机
    C. 人际关系
    D. 认知能力
5.区别德育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根本标志是(    )          (满分:2)
    A. 有无正确的方法
    B. 有无有效的渠道
    C. 有无固定的风格
    D. 有无明确的目的性
6.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          (满分:2)
    A. 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 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 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 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7.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满分:2)
    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8.在集体中显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    )。          (满分:2)
    A. 班风
    B. 集体舆论
    C. 传统
    D. 集体纪律
9.人生观、世界观已初步形成是在哪一年龄阶段(    )          (满分:2)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10.从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有一个综合发展过程(    )          (满分:2)
    A.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D. 学科课程—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活动课程
11.制定学校德育计划的前提是什么(    )          (满分:2)
    A.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B. 检查总结经验
    C. 确定德育目标
    D.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2.认识性德育课程的最主要功能就在于(    )          (满分:2)
    A. 发扬传统美德
    B. 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
    C. 提倡良好社会风气
    D. 打破封建观念
13.国际课程理论领域的隐性课程的概念出现于(    )          (满分:2)
    A. 20世纪40年代后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
    C. 20世纪60年代后期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
14.我国确定德育目标,应依据哪一种教育目标论(    )          (满分:2)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论
    D. 儿童中心论
15.德育过程的本质是(    )          (满分:2)
    A. 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B. 造就道德客体的过程
    C. 造就再生产道德客体的过程
    D. 制定道德规范的过程
16.在中国古代德育思想中,(    )思想占主导地位。          (满分:2)
    A. 儒家
    B. 道家
    C. 庄家
    D. 老家
17.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          (满分:2)
    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网络
    D. 德育评价
18.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是(    )          (满分:2)
    A. 认知—发展性
    B. 主体—发展性
    C. 客体—发展性
    D. 客体—认知性
19.“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满分:2)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
20.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标志是(    )。          (满分:2)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情感
    C. 品德意志
    D. 品德行为
二、多选题:【15道,总分:30分】

1.现代德育面临的主要教育对象是(    )          (满分:2)
    A. 现时代的儿童
    B. 现时代的青少年
    C. 现时代的中年人
    D. 现时代的老年人
2.教育者组织德育过程大致有哪三个基本环节(    )          (满分:2)
    A. 实施德育的准备
    B. 德育实施
    C. 德育评价
    D. 德育交流
3.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道德之中。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有(    )          (满分:2)
    A. 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B. 符.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道德
    C. 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4.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哪几种方式(    )          (满分:2)
    A. 奖励
    B. 惩罚
    C. 陶冶
    D. 操作评定
5.贯彻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包括(    )          (满分:2)
    A. 要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
    B. 要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前进
    C. 要以表扬为主,批评、处分为辅,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鼓励他们不断前进,抑制不良思想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D. 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把耐心细致的说理疏导和必要的严格的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6.德育的全民性包括以下哪几层含义(    )          (满分:2)
    A. 德育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权利、义务和责任
    B. 德育的对象包括全国人民、全体社会成员
    C. 德育的任务是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
    D. 坚持德育的全民性就必须将阶级性和全民性对立起来
7.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校应当有效地组织好教育性活动和交往:          (满分:2)
    A. 要明确活动和交往的目的性
    B. 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
    C. 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
    D.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8.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中矛盾。这些矛盾至少可有三个层次包括(    )          (满分:2)
    A. 德育过程中客体的矛盾
    B. 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C. 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
    D. 德育过程中主体自身的矛盾
9.德育具有直接促进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满分:2)
    A. 培养劳动者一定的品德作用于社会生产
    B. 培养科技人员一定的品德作用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和运用
    C. 培养人们的现代思想道德观念作用于现代生产、科技、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德育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10.运用说理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哪几点要求(    )          (满分:2)
    A. 明确目的性
    B.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 注意时机
    D. 以诚待人
11.德育的作用有:          (满分:2)
    A.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B. 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 德育对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起保证作用
    D. 加强德育,能促进现代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2.从欧美国家学校的德育课程的发展历史看,大体上有两种主张(    )          (满分:2)
    A. 单向主义
    B. 全面主义
    C. 德目主义
    D. 双向主义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的是:          (满分:2)
    A. 原始社会的品德规范要求人们全力维护原始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
    B. 热爱劳动是原始人的最主要的道德规范
    C. 氏族内部的民主和平等也成为原始人道德关系的重要特征
    D. 男子统治和奴役妇女的道德观念
14.当前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主旋律是(    )          (满分:2)
    A. 爱国主义
    B. 集体主义
    C. 个人主义
    D. 社会主义
15.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包括(    )          (满分:2)
    A. 联系会议
    B. 互访
    C. 通讯联系
    D. 编印刊物
三、判断题:【15道,总分:30分】

1.品德评价中的教育活动仅存在于获得评价结果之后。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从德育评价所依据的参照标准来区分,可分为决策性德育评价,诊断性德育评价、形成性德育评价和总结性德育评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德育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设置管理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检查,总结。有人分三个环节,将设置管理目标放在计划之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中国古代儒家强调群体至上,压抑人的个性发展,是典型的社会中心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中,环境和教育等社会因素是极其重要的条件,但直接现实的基础则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权系数是人们为区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的数值,权系数也叫权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17世纪捷克教育家斯巴达把培养德性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德育评价的核心是学习成绩评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管理的实质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奖励是优良品行的结果,也应是学生追求的目的;惩罚是教育学生的是目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心理咨询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使其在信任与放松的心境下获得教益。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德育过程是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自我教育能力是指个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自觉提高道德认识,进行行为训练的能力,也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20道,总分:40分】

1.哪一德育原则主要是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通过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这一规律提出来的(    )          (满分:2)
    A. 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 知行统一
    D.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对德育的现实状况连续不断地、及时地作出评价,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行动,以使德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是一种(    )          (满分:2)
    A. 诊断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3.区别德育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根本标志是(    )          (满分:2)
    A. 有无正确的方法
    B. 有无有效的渠道
    C. 有无固定的风格
    D. 有无明确的目的性
4.德育评价的核心是(    )          (满分:2)
    A. 品德评价
    B. 思想评价
    C. 能力评价
    D. 学习评价
5.最早提出集体教育的是哪一位教育家(    )。          (满分:2)
    A. 陶行知
    B. 马卡连科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布鲁纳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满分:2)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道德经》
7.德育论的研究对象是:          (满分:2)
    A. 德育规律
    B. 道德教育规律
    C. 政治教育规律
    D. 思想教育规律
8.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满分:2)
    A. 阶级矛盾
    B. 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C. 敌我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9.以下不属于德育评价的原则的是(    )          (满分:2)
    A. 教育性原则
    B. 主观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10.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满分:2)
    A.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 家长委员会
    C.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D. 学校德育
11.(    )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满分:2)
    A. 政治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思想教育
    D. 法制教育
12.德育过程论的研究对象是(    )          (满分:2)
    A. 客观的事物
    B.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C. 静止的事物
    D. 社会规律
13.何者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          (满分:2)
    A.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 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C. 各科教学
    D. 社会实践活动
14.“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满分:2)
    A. 孟子
    B. 孔子
    C. 朱熹
    D. 董仲舒
15.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    )          (满分:2)
    A. 说理教育法
    B. 实际锻炼法
    C. 品德评价法
    D. 榜样示范法
16.人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    )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          (满分:2)
    A. 生存
    B. 发展
    C. 德育
    D. 工作
17.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是(    )          (满分:2)
    A. 实践性
    B. 独立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18.人生观、世界观已初步形成是在哪一年龄阶段(    )          (满分:2)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19.制定学校德育计划的前提是(    )          (满分:2)
    A.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B. 检查总结经验
    C. 确定德育目标
    D.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20.在那一个社会历史阶段最早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思想(    )          (满分:2)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选题:【15道,总分:30分】

1.与历史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相比,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有(    )          (满分:2)
    A. 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B. 建立在历史唯物之一的科学基础之上
    C. 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D. 通过社会舆论和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护
2.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包括(    )          (满分:2)
    A. 联系会议
    B. 互访
    C. 通讯联系
    D. 编印刊物
3.现代人的共同特征是(    )          (满分:2)
    A. 积极主动
    B. 对社会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C. 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人
    D. 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4.对德育内容如何序列化,目前国内提出三种观点或者说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即:          (满分:2)
    A. 结构迁移说
    B. 阶段连续说
    C. 螺旋循环说
    D. 社会适应说
5.现代德育评价要求对人的品德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评价。这样,现代德育评价就具有与传统德育评价完全不同的特征:          (满分:2)
    A. 多样性
    B. 客观性
    C. 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性,不同于以往评价对学生进行分类划等的作用
    D. 评价的目的在于鉴定、选择,因此需要作终结性评价
6.品德是一定社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它包括(    )          (满分:2)
    A. 思想品质
    B. 政治品质
    C. 道德品质
    D. 社会品质
7.贯彻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包括(    )          (满分:2)
    A. 要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
    B. 要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前进
    C. 要以表扬为主,批评、处分为辅,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鼓励他们不断前进,抑制不良思想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D. 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把耐心细致的说理疏导和必要的严格的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8.在德育的社会性质上,它坚持(    )的辨证统一。          (满分:2)
    A. 阶级性
    B. 民族性
    C. 全人类性
    D. 自然性
9.情感陶冶法的方式包括(    )。          (满分:2)
    A. 教师人格感化
    B. 环境陶冶
    C. 文艺陶冶
    D. 榜样示范
10.儿童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有:          (满分:2)
    A. 2.5-3岁
    B. 小学三年级
    C. 5.5-6岁
    D. 初中二年级
11.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在(    )          (满分:2)
    A. 乐天安命,顺其自然,回避社会和人生矛盾,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B.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地去完成各项任务
    C. 艰苦朴素,勤劳节俭,抵制和反对剥削阶级腐朽生活作风的侵蚀
    D. 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知识
12.德育具有直接促进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满分:2)
    A. 培养劳动者一定的品德作用于社会生产
    B. 培养科技人员一定的品德作用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和运用
    C. 培养人们的现代思想道德观念作用于现代生产、科技、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德育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13.德育主要是:          (满分:2)
    A. 引导学生掌握社会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
    B. 发展他们分辨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的问题
    C.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D. 致力于分清真假,解决科学真理观的问题
14.德育的全民性包括以下哪几层含义(    )          (满分:2)
    A. 德育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权利、义务和责任
    B. 德育的对象包括全国人民、全体社会成员
    C. 德育的任务是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
    D. 坚持德育的全民性就必须将阶级性和全民性对立起来
15.学校是地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德育环境方面作用包括(    )          (满分:2)
    A. 道德教育、道德同化作用
    B. 文化宣传作用
    C. 政策宣传作用
    D. 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三、判断题:【15道,总分:30分】

1.评价中思想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获得了一定的评价结果之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活动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所以它能够离开社会大系统单独存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活动的主体。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中国古代儒家强调群体至上,压抑人的个性发展,是典型的社会中心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德育是社会生活条件之外的某种独立实体,德育的独立性是绝对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德育评价对象,是指德育评价的指向物,是德育评价活动的着眼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劳动力在生产劳动中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智力和体力之和同思想品德的乘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德育评价的核心是学习成绩评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心理咨询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使其在信任与放松的心境下获得教益。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现代德育管理不能一概排斥经验决策,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促进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所理解的德育的本质,认为德育的本质上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需要,并满足这种需要的活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班级德育工作是由多方面教育力量构成的,其中共青团支部、少先队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现代德育评价主体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德育评价主体只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没有自我评价的权力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少年期是指十四、十五岁到十七、十八岁这一阶段,即高中阶段。这阶段品德发展的特点是成熟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有无明确的目的性是区别德育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根本标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7秋《德育论》在线作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