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7秋《教育原理》在线作业12资料
福师《教育原理》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21道,总分:42分】
1.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是 。 (满分:2)
A. 教学系统 B. 教育环境
C. 教育影响 D. 教育体制
2.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教育学出现的著作是( ) (满分:2)
A. 《教育漫话》 B. 《爱弥儿》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哪一个文件中明确肯定“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 (满分:2)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学会生存》
C. 《儿童权利公约》
D. 《世界人权宣言》
4.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 ) (满分:2)
A. 不起作用
B. 起决定作用
C. 不起决定作用
D. 起主导作用
5.根据利伯曼对专门职业的定义,人们往往把( )看作是典型的专业人员。 (满分:2)
A. 护士
B. 教师
C. 社会工作者
D. 医生
6.当教育为落后的政治、经济服务时,它对社会发展起着( ) (满分:2)
A. 阻碍或促进作用
B. 阻碍作用
C. 促进作用
D. 不起作用
7.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是何种理论的观点( )。 (满分:2)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D. 文化本位论
8.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中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满分:2)
A. 高尔顿、华生
B. 皮亚杰、华生
C. 高尔顿、斯通
D. 华生、皮亚杰
9.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 ) (满分:2)
A. 不起作用
B. 起决定作用
C. 不起决定作用
D. 起主导作用
10.70年代以来,在教师职业的发展进程中,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的理想追求的是( )。 (满分:2)
A. 师资的数量
B. 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C. 师资的高学历
D. 师资的年轻化
1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满分:2)
A. 培养人
B. 科学知识再生产
C. 宣传思想
D. 生产科学知识
12.70年代以来,在教师职业的发展进程中,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的理想追求的是( )。 (满分:2)
A. 师资的数量
B. 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C. 师资的高学历
D. 师资的年轻化
13.学校教育起源于( )。 (满分:2)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14.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 )。 (满分:2)
A. 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B. 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
C. 教育具有阶级性
D. 教育具有历史性
15.我国现行的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不同观点主要是对( )反思的结果。 (满分:2)
A. 二因素论
B. 三因素论
C. 四因素论
D. 五因素论
1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满分:2)
A. 利托尔诺
B. 孟禄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17.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是( ) (满分:2)
A. 基辛格
B. 舒尔茨
C. 杜威
D. 伯恩斯坦
18.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论争主要就( )的观点作出探讨。 (满分:2)
A. 教育生产力说
B. 教育上层建筑说
C. 教育生产实践说
D. 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说
19.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 )。 (满分:2)
A. 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B. 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
C. 教育具有阶级性
D. 教育具有历史性
20.《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指出,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满分:2)
A. 专业教育
B. 基础教育
C.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D. 高等教育
21.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 (满分:2)
A. 1912-1913年学制
B. 1922年学制
C. 1902-1903年学制
D. 1951年学制
二、多选题:【19道,总分:38分】
1.评述传统教育学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有( )。 (满分:2)
A.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B.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C.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D.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从事教的活动中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E.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从事教的活动中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2.我国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有 (满分:2)
A. 教育属于生产力
B.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说
C.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 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
E. 教育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3.人的身心发展在成熟机制制约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 ) (满分:2)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速度的不均衡性
D. 稳定性和可变性
E. 个别差异性
4.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 (满分:2)
A. 情绪感染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B. 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C. 注意安全卫生、劳逸结合
D.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E. 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照顾个别差异
5.教育者的基本特征有( )。 (满分:2)
A. 受教性
B. 主体性
C. 目的性
D. 客体性
E. 社会性
6.西方教育学的发展经历的发展时期有( ) (满分:2)
A. 前学科时期
B. 学科雏形时期
C. 学科形成时期
D. 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
E. 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时期
7.教师的职业特点,既带有历史遗传的色彩,又反映时代变迁的影响。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有:( )。 (满分:2)
A. 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
B. 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
C. 工作绩效的模糊性
D. 职业待遇的福利性
E. 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8.形式化教育一般特点有( ) (满分:2)
A. 教育主体确定,有以教育活动为专门职能的教师。
B. 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性。
C.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且所传播的文化逐步规范化。
D. 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
E. 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以至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
9.古今中外教育组成部分大多包括德智体美等育,其区别在于( )。 (满分:2)
A. 所反映的教育基本规律有所不同
B. 诸育的任务要求不同
C. 诸育的内容有所不同
D. 各育在整体中的地位不同
E. 各育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
10.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2)
A. 大生产性
B. 科学性
C. 普及性
D. 多样性
E. 综合性
11.教育目的具有以下特性( )。 (满分:2)
A. 抽象性
B. 形象性
C. 预期性
D. 终极性
E. 理想性
12.我国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有 (满分:2)
A. 教育属于生产力
B.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说
C.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 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
E. 教育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13.评述传统教育学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有( )。 (满分:2)
A.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B.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C.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D.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从事教的活动中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E.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从事教的活动中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在于否定了教育的( )。 (满分:2)
A. 社会性
B. 目的性
C. 有意识性
D. 永恒性
E. 本能活动
15.智育的任务有( ) (满分:2)
A. 授予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 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
C. 发展学生的智力
D.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6.智育的任务有( ) (满分:2)
A. 授予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 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
C. 发展学生的智力
D.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2)
A. 教育的原始性
B. 教育的全民性
C. 教育的无阶级性
D. 教育的水平低下
E.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在原始水平上相结合
18.人口制约着:( )。 (满分:2)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质量
C.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 教育的过程
E. 教育的结构
19.分析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 )。 (满分:2)
A. 教师的文化地位
B. 教师的专业地位
C. 教师的经济地位
D. 教师的政治地位
E. 教师的职业声望
三、判断题:【10道,总分:20分】
1.在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和“五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一般说来,事物的本质就是关于该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决定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原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我国古代“教育”二字一般很少在一起使用,最早把“教育”二字连成一词使用的是《说文解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体育课的特点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体力活动并通过体力活动,反复练习各种动作,领会动作要领,巩固体育知识,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斯通(Stone,L。P)是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中教育学以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论, 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大学讲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教师的社会期望对教师角色行为及教师的群体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肯定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我国也在1993年颁布的《教育法》中予以肯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德国教育学者布雷岑卡作为元教育学的首倡者,他对教育学自身的性质问题进而对分化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体育课特点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体力活动并通过体力活动,反复练习各种动作,领会动作要领,巩固体育知识,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教育原理》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21道,总分:42分】
1.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满分:2)
A. 早操和早锻炼
B. 体育课
C. 课外体育活动
D. 各种体育竞赛
2.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是何种理论的观点( )。 (满分:2)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D. 文化本位论
3.根据利伯曼对专门职业的定义,人们往往把( )看作是典型的专业人员。 (满分:2)
A. 护士
B. 教师
C. 社会工作者
D. 医生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在( )中提出的。 (满分:2)
A.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 《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的决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义务教育法》
5.1922年修订的学制,中小学修业年限推行( )。 (满分:2)
A. 五.四.四制
B. 六.三.三制
C. 五.三.三制
D. 十年一贯制
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满分:2)
A. 利托尔诺
B. 孟禄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7.教育目的提供教育活动发展的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满分:2)
A. 导向功能
B. 调控功能
C. 评价功能
D. 整合功能
8.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是( ) 。 (满分:2)
A. 教学系统
B. 教育环境
C. 教育影响
D. 教育体制
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指出,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满分:2)
A. 专业教育
B. 基础教育
C.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D. 高等教育
10.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 ) (满分:2)
A. 不起作用
B. 起决定作用
C. 不起决定作用
D. 起主导作用
11.我国现行的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不同观点主要是对( )反思的结果。 (满分:2)
A. 二因素论
B. 三因素论
C. 四因素论
D. 五因素论
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满分:2)
A. 培养人
B. 科学知识再生产
C. 宣传思想
D. 生产科学知识
13.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论争主要就( )的观点作出探讨。 (满分:2)
A. 教育生产力说
B. 教育上层建筑说
C. 教育生产实践说
D. 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说
14.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教育学出现的著作是( ) (满分:2)
A. 《教育漫话》
B. 《爱弥儿》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15.根据利伯曼对专门职业的定义,人们往往把( )看作是典型的专业人员。 (满分:2)
A. 护士
B. 教师
C. 社会工作者
D. 医生
16.学校体育内容包括( )。 (满分:2)
A. 体育课锻炼
B. 早操锻炼
C. 运动锻炼和利用自然力锻炼
D. 课外锻炼
17.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开始于( )。 (满分:2)
A. 清朝末期
B. 元明
C. 宋
D. 隋唐
18.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是何种理论的观点( )。 (满分:2)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D. 文化本位论
19.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 )。 (满分:2)
A. 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B. 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
C. 教育具有阶级性
D. 教育具有历史性
20.在教育史上被认为是学校的起源的是( )。 (满分:2)
A. 古希腊的角力学校
B. 伊斯兰教的古代寺院
C. 犹太人的犹太教堂
D. 冠仪
21.教育目的提供教育活动发展的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满分:2)
A. 导向功能
B. 调控功能
C. 评价功能
D. 整合功能
二、多选题:【19道,总分:38分】
1.在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有三个著名的发展理论即( ) (满分:2)
A. 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
B.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C. 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
D.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E.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2.学生作为特定社会属性的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 )。 (满分:2)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D. 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E. 教育的对象
3.从世界范围来看,师资职前培养模式主要有( )。 (满分:2)
A. 定向型
B. 开放型
C. 集约型
D. 粗放型
E. 实践型
4.体现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的原则是( ) 。 (满分:2)
A.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 尊重儿童观点原则
D. 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E. 无歧视原则
5.人的身心发展在成熟机制制约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 ) (满分:2)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速度的不均衡性
D. 稳定性和可变性
E. 个别差异性
6.古今中外教育组成部分大多包括德智体美等育,其区别在于( )。 (满分:2)
A. 所反映的教育基本规律有所不同
B. 诸育的任务要求不同
C. 诸育的内容有所不同
D. 各育在整体中的地位不同
E. 各育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
7.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般来自于下列因素:( )。 (满分:2)
A. 学生的身体特征
B. 学生的性别
C.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D. 学生的测验结果
E. 关于学生的兄弟姐妹的知识
8.在以下的教育形式中,哪些是属于学校教育类型的( )。 (满分:2)
A. 函授教育
B. 网络学校
C. 家庭学校
D. 刊授教育
E. 全日制教育
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 (满分:2)
A.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B.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C. 要培养的社会成员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 要培养的人才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10.人具有以下特征( )。 (满分:2)
A.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B. 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C. 体力与脑力的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E. 情感与意志的统一
11.制约教育的基本规律有( )。 (满分:2)
A. 社会发展规律
B. 因材施教规律
C. 教学相长规律
D. 循序渐进规律
E. 身心发展规律
1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教育有( )。 (满分:2)
A. 原始社会教育
B. 奴隶社会教育
C. 封建社会教育
D. 资本主义社会
E. 社会主义教育
13.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 (满分:2)
A. 情绪感染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B. 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C. 注意安全卫生、劳逸结合
D.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E. 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照顾个别差异
14.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2)
A. 教育的原始性
B. 教育的全民性
C. 教育的无阶级性
D. 教育的水平低下
E.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在原始水平上相结合
15.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 (满分:2)
A. 情绪感染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B. 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C. 注意安全卫生、劳逸结合
D.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E. 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照顾个别差异
16.人具有以下特征( )。 (满分:2)
A.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B. 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C. 体力与脑力的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E. 情感与意志的统一
17.西方教育学的发展经历的发展时期有( ) (满分:2)
A. 前学科时期
B. 学科雏形时期
C. 学科形成时期
D. 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
E. 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时期
18.教育目的具有以下特性( )。 (满分:2)
A. 抽象性
B. 形象性
C. 预期性
D. 终极性
E. 理想性
19.评述传统教育学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有( )。 (满分:2)
A.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B.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C.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D.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从事教的活动中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E.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从事教的活动中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三、判断题:【10道,总分:20分】
1.1920年至1949年时期的教育学已一改以前译介日本的做法,而是转而效仿美国(兼及德、苏),其主体是在大量吸收美国杜威、桑代克等教育思想基础上而进行的草创。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本质论争的沉寂与扩展阶段对教育本质的讨论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观点最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一般说来,事物本质就是关于该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决定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原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在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和“五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分工状况等方面的不同,人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原始发展到片面发展,又由片面发展逐步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上述论述说明,在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以培养人为教育的目的,应试教育以选拔人为教育目的,两者都主张教育要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未出发点来培养人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人的身心发展是不稳定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儿童发展的顺序以及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是不同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是身心发展量变与质变相互交替进行的结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卢梭的《爱弥儿》首次把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并把它理解为“讲述与传授的艺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在教育史上人们一般认为在原始部落中流行的冠仪被认为是学校的起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