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17-10-14 12:23:59

福师17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2资料

福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46道,总分:92分】
1.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满分:2)
    A.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条件的有          (满分:2)
    A.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B. 细胞学说
    C. 自由落体定律
    D. 达尔文进化论
3.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是          (满分:2)
    A.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性质
    C.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满分:2)
    A. 俱全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各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满分:2)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6.下列命题中未能正确反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有          (满分:2)
    A. 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 不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B. 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没有的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表现在          (满分:2)
    A. 培养青年一代,提高全民族素质
    B.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部分
    C. 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式上更生动、活泼
    D. 有利于中国传统哲学走向世界
8.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    )          (满分:2)
    A. 实现绝对自由
    B. 不受任何束缚
    C. 摆脱规律的制约
    D. 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9.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满分:2)
    A. .哲学基本问题
    B.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C.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满分:2)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满分:2)
    A. 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 .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满分:2)
    A. 强调发展
    B. 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
    C. 实事求是
    D. 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条件是          (满分:2)
    A. 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B. 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准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
    C. 世界地理大发现
    D.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14.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的3个历史形态按历史顺序是          (满分:2)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15.恩格斯说:“物质本身纯粹是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是          (满分:2)
    A. 物质不是感性存在的东西
    B. 物质是纯粹思维的产物,它实际上并不存在
    C. 物质概念作为一范畴,是思维的结果,它不同于具体的物质,但又是各种具体物质共同本质的科学概括
    D. 哲学物质概念与实际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没有关系
16.意识的本质表现在          (满分:2)
    A. 它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 形式上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 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也是主观的
    D. 形式是客观的,内容也是客观的
17.邓小平理论的突出特点是          (满分:2)
    A. 强调发展
    B. 坚持实事求是
    C. 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
    D. 把生产力发展视为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1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满分:2)
    A. 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B. 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C. 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9.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根本原因,应当到(    )          (满分:2)
    A. 地理环境中去寻找
    B. 人口因素中去寻找
    C. 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20.人的本质是          (满分:2)
    A. 永恒不变的
    B. 随着人的主观意志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C. 随着人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 随着人的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21.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满分:2)
    A. 昼夜交替
    B. 寒来暑往
    C. 磨擦生热
    D. 电闪雷鸣
22.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使用,使人类对宇宙的观察范围扩大到200亿光年以上;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现已深入到夸克水平,这表明          (满分:2)
    A. 现代科技将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B. 现代科技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
    C. 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D. 现代科学革命表明,哲学与科学有合而为一的趋势
2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个命题表现的哲学思想是          (满分:2)
    A. 承认事物是变化的
    B. 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
    C. 是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D. 是辩证法的运动观
24.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          (满分:2)
    A. 道德水平
    B. 科技的发展水平
    C.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物质生活水平
25.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          (满分:2)
    A. 起点和前提
    B. 决定性因素
    C. 动力
    D. 主导因素
26.从起源上说,国冢是(    )          (满分:2)
    A. 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C. 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的产物
    D. 不同民族进行掠夺战争的结果
2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说          (满分:2)
    A. 科学技术本身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发展必要的和首要的因素
    B. 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中唯一的因素
    C. 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独立的因素
    D. 科学技术已取代了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体地位
28.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          (满分:2)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9.认识的目的是          (满分:2)
    A. 发现事物的规律
    B. 达到理性认识
    C. 指导实践
    D. 满足求知欲
3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改变,这表明(    )          (满分:2)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生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31.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          (满分:2)
    A. 无差别的事物的直接同一
    B. .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区别的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 相互区别的事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合一
    D. 不同事物机械性的组合
32.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满分:2)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满分:2)
    A. . 18世纪末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9世纪40年代中期
34.社会发展主要是指          (满分:2)
    A. 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B. 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C. 社会整体的发展
    D. 即社会进步
3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交往概念含义的是          (满分:2)
    A. 交往属于社会关系
    B. 人是交往的主体
    C. 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 交往即产品交换
36.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该社会形态中          (满分:2)
    A. 生产力的性质
    B. 经济基础的性质
    C. 上层建筑本身的性质
    D. 国家政权的性质
37.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系统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这表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满分:2)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B. 证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
    C. 提出的新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D. 表明科学与哲学有合而为一的趋势
38.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满分:2)
    A. 人的存在
    B. 社会的存在
    C. 一定的地理环境
    D.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3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满分:2)
    A. 从来就有的
    B. 上帝创造的
    C.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始终与物质并存的
40.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满分:2)
    A. 最高标准
    B. 唯一标准
    C. 必要标准
    D. 价值标准
41.哲学的党性是指          (满分:2)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D.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42.下列命题中未能表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有          (满分:2)
    A. 整体依赖于部分,部分也依赖于整体
    B. 优化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C. 整体对部分有支配决定作用,部分以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
    D. 整体相当于各部分的机械相加
43.感性认识用概念、判断等理性认识的形式表达; 理性认识也要以语言和文字表达, 这说明          (满分:2)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44.唯物辩证法认为          (满分:2)
    A. 只有内因推动事物发展
    B. 只有外因推动事物发展
    C. 内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45.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满分:2)
    A. 只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B. 只是为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C. 既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又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D. 这是全社会的事,与价值的实现无关
46.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          (满分:2)
    A. 奴隶阶级
    B. 农民阶级
    C. 资产阶级
    D. 无产阶级
二、判断题:【4道,总分:8分】

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46道,总分:92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改变,这表明(    )          (满分:2)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生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2.、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满分:2)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
3.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系统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这表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满分:2)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B. 证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
    C. 提出的新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D. 表明科学与哲学有合而为一的趋势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条件有          (满分:2)
    A. 物理学
    B. 化学
    C. 天文学
    D.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5.下列命题中,未能正确表达意识的主动创造活动的有          (满分:2)
    A. 意识反映客观世界是个照镜子式的直观反映过程
    B. 意识反映客观世界是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C. 意识反映客观世界,能根据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东西
    D. 意识反映客观世界,能追忆过去,预见未来
6.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满分:2)
    A.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满分:2)
    A. .哲学基本问题
    B.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C.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8.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这属于(    )          (满分:2)
    A. 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 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 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9.认识的客体是(    )          (满分:2)
    A. 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 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 外部自然界
10.人类与猿类的根本区别是          (满分:2)
    A. 生理构造不同
    B. 生活习性不同
    C. 人类能使用和制造工具
    D. 人类能直立行走,猿类则不能
11.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真正巩固,根本上还有赖于          (满分:2)
    A. 尽快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到相应的高度
    B. 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
    C. 发挥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D. 宣传教育
12.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满分:2)
    A.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13.哲学基本的问题是(    )          (满分:2)
    A. 物质的运动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满分:2)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B. 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的
    C. .是否承认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5.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是          (满分:2)
    A.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性质
    C.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16.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根本原因,应当到(    )          (满分:2)
    A. 地理环境中去寻找
    B. 人口因素中去寻找
    C. 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17.现象的特点有          (满分:2)
    A. 不能直接为感官感知
    B. 是同类事物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C. 是相对稳定的
    D. 是多变易逝的
18.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的哲学基础是          (满分:2)
    A.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
    B. 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C.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 辩证否定的原理
1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满分:2)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迹化上的滞后性
2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满分:2)
    A.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 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满分:2)
    A.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真正传播始自          (满分:2)
    A. 十月革命前
    B. 清末民初
    C. 十月革命后
    D. 洋务运动
23.从起源上说,国冢是(    )          (满分:2)
    A. 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C. 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的产物
    D. 不同民族进行掠夺战争的结果
24.下列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命题中, 不正确的有          (满分:2)
    A. 没有必然性就没有偶然性;没有偶然性也没有必然性
    B. 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C.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D. 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25.当代时代精神的精华是          (满分:2)
    A. 人本主义思潮
    B. 科学主义思潮
    C. 后现代主义思潮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6.评判一种哲学是否为“真正的”哲学,即是否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要看其          (满分:2)
    A. 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
    B. 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C. 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D. 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
27.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          (满分:2)
    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28.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    )          (满分:2)
    A. 实现绝对自由
    B. 不受任何束缚
    C. 摆脱规律的制约
    D. 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是因为实践是一种          (满分:2)
    A. 客观物质活动
    B. 自觉的能动活动
    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 社会历史性活动
3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满分:2)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否定之否定规律
    C. 对立统一规律
    D. 运动与静止的规律
31.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该社会形态中          (满分:2)
    A. 生产力的性质
    B. 经济基础的性质
    C. 上层建筑本身的性质
    D. 国家政权的性质
3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满分:2)
    A. 吃喝穿住
    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 结成社会关系
3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个命题表现的哲学思想是          (满分:2)
    A. 承认事物是变化的
    B. 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
    C. 是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D. 是辩证法的运动观
34.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          (满分:2)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满分:2)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变换过程
    B.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者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两面二个方面
36.哲学的党性是指          (满分:2)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D.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3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条件是          (满分:2)
    A. 无产阶级的逐渐成熟
    B. 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强大
    C. 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
    D. 科学家科学实验的需要
3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          (满分:2)
    A. 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9.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条件的有          (满分:2)
    A. .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万有引力定律
    B. 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
    C.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D. .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现代系统论
4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满分:2)
    A. . 18世纪末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9世纪40年代中期
41.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一种(    )          (满分:2)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42.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同一性是          (满分:2)
    A. 包含着对立的同一
    B. 事物内部的完全同一
    C. 逻辑上的没有冲突
    D. 思维上的相互协调
43.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满分:2)
    A. 只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B. 只是为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C. 既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又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D. 这是全社会的事,与价值的实现无关
44.我国有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确立后仍然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根据是          (满分:2)
    A.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B.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C.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D. 阶级斗争的规律
45.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          (满分:2)
    A. 奴隶阶级
    B. 农民阶级
    C. 资产阶级
    D. 无产阶级
46.下列俗语中表达必然性的有          (满分:2)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因祸得福
    C.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D. 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判断题:【4道,总分:8分】

1.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7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2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