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7秋《儿童游戏论》在线作业参考
华师《儿童游戏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20道,总分:40分】
1.( )是幼儿概念同化的主要途径。 (满分:2)
A. 观察 B. 模仿
C. 探索
D. 成人的传递
2.我们可以把( )作为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 (满分:2)
A. 目瞪口呆
B. 哈哈大笑
C. 玩相
D. 无所事事
3.( )的主要特征是“假装”,即幼儿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作“想象的改造”,包括用一物代替一物;用某种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自己假装是别人或虚构的角色等。 (满分:2)
A. 练习性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规则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4.主客体相互作用是活动的第一要素,游戏是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幼儿积极主动的对象性活动,因此,游戏活动的第一基本特征是( )。 (满分:2)
A. 对象性
B. 社会性
C. 主体性
D. 发展性
5.( )是教师客观的叙述幼儿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以及幼儿的情绪情感反应等。 (满分:2)
A. 描述
B. 询问
C. 评论
D. 提示
6.( )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 (满分:2)
A. 个体性
B. 能动性
C. 主体性
D. 主动性
7.皮亚杰曾经用( )作为游戏发生的标志,用以区分探究和游戏。 (满分:2)
A. 微笑
B. 嬉笑
C. 哈哈大笑
D. 扮鬼脸
8.( )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增强游戏者的自信心。 (满分:2)
A. 兴趣性体验
B. 自主性体验
C. 生理快感
D. 胜任感
9.( )是身体运动能力的标志,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满分:2)
A. 运动机能
B. 动作技能
C. 自动化操作
D. 模仿
10.( )是2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它对于幼儿概念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促进幼儿的符号学习。 (满分:2)
A. 感知运动游戏
B. 模仿动作
C. 象征性游戏
D. 规则游戏
11.“儿童的游戏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这种观点属于( )。 (满分:2)
A. 剩余精力说
B. 复演说
C. 松弛说
D. 元交际理论
12.德国幼儿教育家( )是系统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创始者。 (满分:2)
A. 维果斯基
B. 皮亚杰
C. 福禄贝尔
D. 弗洛伊德
13.弗洛伊德认为,( )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满分:2)
A. 宣泄
B. 强迫重复
C. 冲动
D. 游戏
14.( )认为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满分:2)
A. 柏顿
B. 豪伊斯
C. 彪勒
D. 鲁宾
15.( )认为游戏就其起源和本质来说是“社会性”的,是和儿童生活的一定社会条件有关的,而不是由某种内部的天赋本能所决定的。 (满分:2)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艾里康宁
16.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 (满分:2)
A. 拉察鲁斯
B. 格鲁斯
C. 席勒和斯宾塞
D. 阿普利登
17.( )认为,从出生到成年游戏性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感觉探索期、以自我为中心的推断假设期、个人实验期、符号表征期、理性证实期。 (满分:2)
A. 维乐特
B. 利伯曼
C. 博叶
D. 维果斯基
18.( )是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其动作的意义超越了当前的知觉情境)。 (满分:2)
A. 探索
B. 嬉戏
C. 象征性动作
D. 研究
19.( )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主题。 (满分:2)
A. 个体的全面发展
B. 人格的全面发展
C. 身心健康发展
D. 人的“养成”
20.( )生动地把游戏治疗概括为:把受压抑的情绪“玩出来”。 (满分:2)
A. 埃里克森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苛勒
二、多选题:【20道,总分:40分】
1.在2至7岁时基础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经历着( )不同的发展阶段。 (满分:2)
A. 起始阶段
B. 初级阶段
C. 中级阶段
D. 成熟阶段
2.这种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教室的指导方面看,角色游戏的基本步骤包括( )。 (满分:2)
A. 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
B. 和幼儿一起创设游戏环境
C. 帮助幼儿扮演角色进入游戏活动过程
D. 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发现问题、丰富扩展游戏所需要的经验
3.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对物体或游戏材料的使用往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使用方式,具有( )特点。 (满分:2)
A. 常规性
B. 非常规性
C. 重复性
D. 个人随意性
4.多丽斯·伯根对幼儿园游戏进行分类,提出了游戏/学习分类框架,主要包括( )。 (满分:2)
A. 自由游戏
B. 有引导的游戏
C. 有指导的游戏
D. 以游戏面目出现的工作
E. 工作
5.幼儿园课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的形式或建构模式包括( )。 (满分:2)
A. 课程设计的计划性模式
B. 课程发展的目的性模式
C. 课程设计的预成性模式
D. 课程发展的生成性模式
6.皮亚杰根据儿童游戏的发展把儿童游戏分为( )。 (满分:2)
A. 练习性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规则游戏
D. 不规则游戏
7.在幼儿园能使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的“情景”具有的特征包括( )。 (满分:2)
A. 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B. 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C. 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D. 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赏
8.教师可采取的干预游戏的方式包括( )。 (满分:2)
A. 以自身为媒介
B. 以材料为媒介
C. 以幼儿家长为媒介
D. 以幼儿伙伴为媒介
9.主题预定式的探究性游戏过程包括( )阶段。 (满分:2)
A. 观察认识阶段
B. 积极的探索性游戏阶段
C. 总结阶段
D. 反思和经验分享阶段
10.对于儿童游戏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 )。 (满分:2)
A. 时间取样法
B. 事件取样法
C. 人物取样法
D. 地点取样法
11.根据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场观察研究并参照其他有关的研究,“好的”教学游戏应当具有的特征包括( )。 (满分:2)
A. 选用的游戏因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B. 选用的游戏因素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C. 任务的难度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匹配
D. 每个幼儿实际参与和心理参与的可能性
E. 幼儿自己能够判断活动的结果
12.婴儿与不同交往对象的社会性游戏具有( )特征。 (满分:2)
A. 共同参与
B. 轮流交替
C. 重复
D. 非实意性动作
13.游戏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作为“人的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 )等人类活动的一般特性。 (满分:2)
A. 对象性
B. 社会性
C. 主体性
D. 发展性
14.人们对待游戏干预的态度和做法大致可以分为非干预型和干预型。而干预型又可以根据干预的积极性程度和介入的深度,分为( )。 (满分:2)
A. 追随兴趣型
B. 诊断缺失型
C. 积极引导型
D. 沉默观察型
15.在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包括( )。 (满分:2)
A. 提问
B. 描述
C. 建议
D. 聚焦
E. 促进反思
16.克拉思诺和佩培拉认为游戏行为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 (满分:2)
A. 灵活性
B. 肯定的情感
C. 虚构性
D. 内部动机
17.根据婴儿对物体的摆弄和操作方式,婴儿的动作和玩物游戏可以分为( )。 (满分:2)
A. 前象征性游戏
B. 不规则游戏
C. 象征性游戏
D. 规则游戏
18.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学依据的基本原理包括( )。 (满分:2)
A. 主动性原理
B. 个别化原理
C. 社会化原理
D. 目的性原理
19.角色游戏的组织和知道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满分:2)
A. 主体性原则
B. 多样化原则
C. 开放性原则
D. 整合性原则
20.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 )。 (满分:2)
A. 游戏
B. 探究
C. 再游戏
D. 再探究
三、判断题:【10道,总分:20分】
1.早期的亲子游戏的发展趋势是:婴儿由主动到被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幼儿园在创设电脑活动区时,要注意安全、卫生和交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以对游戏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为依据进行分类,可以把规则游戏分为互补性规则游戏和平行性规则游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因地适宜性原则是游戏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第一原则和要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狭义的“社会性”是指对特殊的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认知、身体运动、语言、学习兴趣和态度、情绪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瞄准游戏有助于幼儿获得皮亚杰所谓的“物理和数理逻辑经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户外游戏场主要由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车道、玩水区、玩沙区、养殖区和自然区、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等构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规则游戏是学前期儿童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是儿童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方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皮亚杰认为儿童规则游戏在6~10岁之间出现的频率最高,之后稳步下降,14岁达到最低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