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7秋《写作》在线作业题目
华师《写作》在线作业一、单选题:【20道,总分:40分】
1.公文按不同的原则有不同的分法,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是按( )分类的。 (满分:2)
A. 行文方向
B. 公务活动领域
C. 秘密等级
D. 作者性质
2.演讲词可分为鼓动性演讲词、实用性演讲词和应变性演讲词。( )演讲词主要是有关政治的、社会生活的、观念意识等方面的演讲,以宣传影响为主要目的。 (满分:2)
A. 鼓励性演讲
B. 鼓动性演讲词
C. 实用性演讲词
D. 应变性演讲词
3.《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关于宋庆龄副委员长病情的公告》这一标题是( )的写法。 (满分:2)
A.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B. 发文机关+事由
C. 事由+文种
D. 发文机关+文种
4.决定根据( )分类,可分为法规性决定、指挥性决定、知照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和变更性决定。 (满分:2)
A. 适用范围
B. 行文方向
C. 作者地位
D. 主送单位
5.小说中展现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人物众多,人物性格发展较完整,故事情节曲折,结构复杂的是( )。 (满分:2)
A. 长篇小说
B. 中篇小说
C. 短篇小说
D. 微型小说
6.如鲁迅的《阿Q正传》、谌容的《人到中年》、苏童的《红粉》等都属( )小说。 (满分:2)
A. 长篇
B. 中篇
C. 短篇
D. 微型
7.写作的特点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满分:2)
A. 个体性
B. 创造性
C. 实践性
D. 时限性
8.( )是新闻与文学联姻的产儿,所以,它有新闻的特征,又有文学的特征。其表现可概括为: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满分:2)
A. 通讯
B. 报告文学
C. 短篇小说
D. 消息
9.在两个以上机关的联合发文中,公文的成文日期,以( )签发机关的领导的签发日期为准。 (满分:2)
A. 最先一个
B. 最后一个
C. 中间一个
D. 第二个
10.消息的显著特点是( )。 (满分:2)
A. 快
B. 短
C. 简洁
D. 深刻
11.一般书信的特点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项( )。 (满分:2)
A. 情感性
B. 时限性
C. 单面性
D. 滞后性
12.杂文是文学文体中的轻骑兵,杂文一般少的几百字,多的也只一两千字,没有长篇巨制。这是杂文( )的特征。 (满分:2)
A. 切近时代
B. 形象论辩
C. 短小精悍
D. 杂取博彩
13.现代写作理论把写作得规律归结为"写作的运动系统"的动态规律,亦即"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从聚材阶段到构思阶段,完成的是( )的转化。 (满分:2)
A. 物到意
B. 意到文
C. 物到文
D. 物到意和意到文
14.文艺作品总是通过美的形式,把思想和艺术传达给读者和观众,引起人们的美感。评析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要从内容与形式的融合、统一方面,研究作家如何运用美的形式艺术地反映生活,比如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意境,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这是指文艺的( )批评。 (满分:2)
A. 社会
B. 美学
C. 语言
D. 精神
15.( )是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实用目的,明确而特定的使用和接受对象,是人们借以进行社会交往、交流联系的文种。 (满分:2)
A. 演讲稿
B. 信函
C. 请柬
D. 解说词
16.议案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以下类别:一是法律法规提请议案,二是重大事项提请议案,三是( )。 (满分:2)
A. 日常事务提请议案
B. 外籍事务提请议案
C. 党务工作提请议案
D. 专门工作提请议案
17.知照性公文大部分是( )。 (满分:2)
A. 下行文
B. 上行文
C. 平行文
D. 法规性公文
18.命令的时间有两种标法:一种是标在标题之下,另一种是写在文尾署名的下方。应用( )书写。 (满分:2)
A. 阿拉伯数字
B. 汉字
C. 拉丁字母
D. 阿拉伯数字和汉字
19.艺术感受获得的形象与客观事物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反应形式,它有一个"中间变量",称为( )过程。 (满分:2)
A. 艺术化
B. 精神化
C. 内化
D. 心灵化
20.电视解说词《春蚕曲——作家巴金的一天》则写巴金老人77岁高龄时的一天。这是以( )为中心的解说词。 (满分:2)
A. 事件
B. 风景名胜
C. 人文景观
D. 人物
二、多选题:【10道,总分:40分】
1.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对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衬托人物心理、深化主题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渲染氛围,增强文章美感的重要因素。景物描写的技法主要有:( )。 (满分:4)
A. 景人配合
B. 情景交融
C. 运用修辞手法
D. 心理描写
2.材料对于写作的意义有( )。 (满分:4)
A. 材料是主体
B. 材料是途径
C. 材料是基础
D. 材料是支柱
3.体验有( )两种形式。 (满分:4)
A. 写作者情不自禁体验到某种情感,并有意识地将内心的情感描述出来
B. 使自己进入任何一种角色,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过的情感表现出来
C. 由心到物,托物寄意
D. 由物到心,感物言志
4.写作主体,指写文章的作者,即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从一定意图出发,自觉进行写作活动的写作者。主体的素养主要有( )几个方面。 (满分:4)
A. 生活积储
B. 知识结构
C. 思想品格
D. 审美素养
5.观察是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视、听、嗅、味、触)对事物进行考察,不能仅仅理解为"观看"。观察是思维的知觉,它具有( )的特点。 (满分:4)
A. 观察带主观色彩,受意识操纵
B. 观察有目的和指向性
C. 观察受客观现实支配
D. 观察具有广泛性
6.消息的结构形式比较常见的有( )。 (满分:4)
A. 倒金字塔式
B. "编年体"式
C. "悬念"式
D. 散文体式
7.现代写作理论把写作得规律归结为"写作的运动系统"的动态规律,亦即"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这包括( )三个阶段。 (满分:4)
A. 聚材阶段
B. 构思阶段
C. 表达阶段
D. 传播阶段
8.谋篇恰恰就是要对"虚位"作规划,对"无形"的文章作精心安排。谋篇要做到( )。 (满分:4)
A. 找角度
B. 立主题
C. 搭骨架
D. 理线索
9.选择材料到底有哪些要求呢?( ) (满分:4)
A. 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B. 材料要真实、确凿
C. 选材要典型
D. 材料要新颖生动
10.强调精神因素对艺术的感受作用,决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客观生活的存在。不触不感,因遇而得感,因感而生情,因情而敷句,这样,生活现象才能经由心灵而转成文学现象。现实生活的作用有( )。 (满分:4)
A. 生活在其中
B. 创造出新
C. 意图鲜明
D. 不触不感
三、判断题:【10道,总分:20分】
1.映衬是把对立或相异的事物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以鲜明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产生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主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文章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一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所采取的态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动态观察是把观察对象作为静物而进行关照体察,它观察的是生活的图画而不是生活的戏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杂文按其性质、功能来分,大体可以分为讽刺性、歌颂性和知识性三类杂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新闻的本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二性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感受是一种接受客观事物的影响,从而产生某种体会的个性心理特征。艺术感受与一般感知相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现代散文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脱颖而出。以古文为基础,宣传新思想,开创新艺术,充分表现时代的感性体悟和观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审美素养是写作者在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记叙散文不包括记人为主的散文,只包括记事为主的、记自然景观为主的、记人文景观(包括器物)为主的散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消息的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副题在正题之上,因而被人形象地称之为"肩题"或"眉题"。它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是为虚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