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7秋《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在线作业题目
华师《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5道,总分:30分】
1.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 (满分:2)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2.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 )。 (满分:2)
A.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 冬季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最高
D. 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 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
3.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 (满分:2)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4.灌排渠系中直接从水源引水的渠道称为( )。 (满分:2)
A. 干渠
B. 支渠
C. 斗渠
D. 农渠
5.关于土壤蒸发, 正确的是( )。 (满分:2)
A. 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 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 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B. 在第一蒸发阶段, 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C. 土壤表层形成干捆层, 加快了蒸发
D.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 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6.风沙地的特点是( )。 (满分:2)
A. 类型复杂
B. 植物种类多
C. 漏水漏肥
D. 地块小
7.关于气温日较差, 错误的叙述是( )。 (满分:2)
A. 随海拔增高而减小
B. 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 随季节不同而异
D. 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
8.昼夜温差比较大( )。 (满分:2)
A. 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
B. 白天温度高, 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C. 夜间温度低, 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D. 影响作物的质量
9.规划文本中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内容为( )。 (满分:2)
A. 简述规划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B. 简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主要问题
C. 阐述规划目标、近期规划任务和土地利用方针
D. 阐述规划期各类用地调控数量、结构变化
10.下列应列入农业用地的是( )。 (满分:2)
A. 宜农后备土地资源
B. 已列入生态建设规划的造林地
C. 天然草地
D. 未成林造林地
11.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 (满分:2)
A. 人均用地面积
B. 交通密度
C. 土地开发利用率
D. 土地垦殖率
12.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 (满分:2)
A. 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 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 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13.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 (满分:2)
A.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
B.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
14.土壤冻结时( )。 (满分:2)
A. 在地下水位不深地区, 阻止下层水气向上扩散
B. 有积雪的土壤比无积雪的土壤冻结深
C. 湿度大的土壤比湿度小的土壤冻结早而深
D. 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 解冻后, 土壤较疏松
15.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 (满分:2)
A. 面积的有限性
B. 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 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二、多选题:【10道,总分:40分】
1.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 )。 (满分:4)
A. 砂土类
B. 碎石土类
C. 壤土类
D. 黏土类
2.下列哪些是土地的功能。( ) (满分:4)
A. 养育功能
B. 承载功能
C. 仓储功能
D. 景观功能
3.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 (满分:4)
A. 土宜法
B. 预估法
C. 综合法
D. 模型法
4.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规划应该( )。 (满分:4)
A. 以农田为主
B. 山水田综合治理
C. 考虑立体农业开发
D. 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
5.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收集的资料包括( )。 (满分:4)
A. 居住资料
B. 县域基础资料
C.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D. 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 )。 (满分:4)
A. 舒适性
B. 承载性
C. 仓储性
D. 美学价值
7.山区土地治理工程措施有( )。 (满分:4)
A. 植树造林
B. 修梯田
C. 修地坝
D. 修水坝
8.农田总蒸发量, 又称植物的需水量, 是指( )。 (满分:4)
A. 植物蒸腾
B. 土壤表面蒸发
C. 水蒸发
D. 降水
9.关于山地丘陵, 正确的叙述是( )。 (满分:4)
A. 地面突出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于200m,为山地
B. 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630 万km2
C. 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6 .4 %左右
D. 山地资源一般不用规划
10.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 (满分:4)
A. 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B. 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C. 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
D. 因地制宜的原则
三、判断题:【15道,总分:30分】
1.土地利用现状述评是指以文字报告的形式,总结全辖区土地利用特点和变化规律,找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利用条件变坏,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致完全丧失。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土地利用率是指已利用土地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百分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称为水资源变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土地分类是指以经济、技术科学为基础,从一个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出发,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计划指导下,研究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之规律的科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城市化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内农业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降水距平是指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差值。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建筑容积率是指居住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土地开发利用率是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 叫做土壤质地, 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耕地利用单元是指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 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 可以进行耕作、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居民点是指人们定居的场所,是配制各类建筑群、街道网、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社会公用设施,绿化系统等的综合地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称为大气辐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