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7秋《德育论》在线作业题目
华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40道,总分:100分】
1.现代德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是( ) (满分:2.5)
A. 创新德育理论
B. 发挥德育作用
C. 为现代德育实践服务
D.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2.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什么评价( ) (满分:2.5)
A. 决策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3.学校道德教育不像一般社会影响那样处于自然、无序状态,难以控制。学校德育作为人的最具教育自觉的一部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过程,这体现了德育过程的( )。 (满分:2.5)
A. 计划性
B. 正面性
C. 复杂性
D. 多端性
4.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哪一种规律( ) (满分:2.5)
A. 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 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 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 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5.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 )。 (满分:2.5)
A. 超越性
B. 可能性
C. 预见性
D. 教育性
6.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是( ) (满分:2.5)
A. 活动性
B. 民主性
C. 认知性
D. 科学性
7.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关心( )。 (满分:2.5)
A. 个体内部的冲动、思想、感情
B. 外显的行为
C. 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D. 隐性课程的设计
8.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 )。 (满分:2.5)
A. 文化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政治功能
D. 自然性功能
9.德育影响在价值选择上不可能不考虑选择积极的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德育对象品德发展的教育方式, 这体现了德育过程的( )。 (满分:2.5)
A. 计划性
B. 正面性
C. 复杂性
D. 多端性
10.“我们对个性予以极大的,在原则上是不寻常的尊重。”它的提出者是( )。 (满分:2.5)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马卡连柯
D. 卢梭
11.认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德育的( )。 (满分:2.5)
A. 神学目的论
B. 个人中心目的论
C. 社会中心目的论
D. 教师中心目的论
12.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 ) (满分:2.5)
A. 主观-发展性
B. 主体-发展性
C. 客体-发展性
D. 主题-发展性
13.根据柯尔伯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二的儿童是( )。 (满分:2.5)
A. 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 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 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 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14.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 ) (满分:2.5)
A. 注重个体德性的发展
B. 注重多样性
C. 注重实践性
D. 注重理论性
15.我国《中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 (满分:2.5)
A. 1989年
B. 1993年
C. 1995年
D. 2000年
16.外国德育思想产生可以追溯到( ) (满分:2.5)
A.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7.小学和中学的德育目标有所区别,表明确定德育目标必须依据哪一因素( ) (满分:2.5)
A.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B. 受教育者的发展
C. 思想品德心理特点
D. 教育世界观的因素
18.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 ) (满分:2.5)
A. 认识性德育课程
B. 活动性德育课程
C. 核心德育课程
D. 隐性德育课程
19.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 )。 (满分:2.5)
A. 思想教育的范畴
B. 政治教育的范畴
C. 道德教育的范畴
D. 法制教育的范畴
20.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在目的上是( )。 (满分:2.5)
A. 凸显生活性
B. 实践道德生活
C. 取材于现实生活
D. 通过实际的生活
21.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天生的无意识结构部分是( )。 (满分:2.5)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无我
22.柯尔伯格进行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研究时采用的方法是( )。 (满分:2.5)
A. “对偶故事法”
B. “两难故事法”
C. “推理故事法”
D. “自述故事法”
23.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这是德育的( )。 (满分:2.5)
A. 神学目的论
B. 个人中心目的论
C. 社会中心目的论
D. 教师中心目的论
24.作为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认知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化境”,对自我与世界、绝对与相对、道德判断与决策等等的对立统一的认识都已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发展阶段是( )。 (满分:2.5)
A. 无律阶段
B. 他律阶段
C. 自律阶段
D. 自由阶段
25.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指的是( )。 (满分:2.5)
A. 思想教育
B. 政治教育
C. 道德教育
D. 法制教育
26.狭义的德育专指( )。 (满分:2.5)
A. 道德教育
B. 政治教育
C. 思想教育
D. 法制教育
27.德育内容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的是( )。 (满分:2.5)
A. 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 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 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 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28.(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满分:2.5)
A.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
B.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C. 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D. 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29.( )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德育最直接的目的。 (满分:2.5)
A. 培养独立能力
B. 促进心理健康
C. 养成逻辑思维习惯
D. 培养和谐的个性
30.根据柯尔伯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四的儿童是( )。 (满分:2.5)
A. 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 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 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 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31.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 )。 (满分:2.5)
A. 美国教育学的影响
B. 德国教育学的影响
C. 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D. 英国教育学的影响
32.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是( ) (满分:2.5)
A. 科学主义
B. 人文精神
C. 狭义的人文主义
D. 政治学和经济学答案:B
33.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在方式上应( )。 (满分:2.5)
A. 凸显生活性
B. 实践道德生活
C. 取材于现实生活
D. 通过实际的生活
34.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 )。 (满分:2.5)
A. 文化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政治功能
D. 自然性功能
35.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 )。 (满分:2.5)
A. 文化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经济功能
D. 自然性功能
36.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 (满分:2.5)
A. 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 活动——动机理论
C. 最近发展区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
37.我国《小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 (满分:2.5)
A. 1983年
B. 1993年
C. 1995年
D. 2000年
38.通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 )。 (满分:2.5)
A. 文化功能
B. 自然性功能
C. 个体发展功能
D. 个体享用性功能
39.德育的神学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满分:2.5)
A. 托马斯•阿奎那
B. 卢梭
C. 涂尔干
D. 布鲁纳
4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满分:2.5)
A. 知与行的矛盾
B. 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C. 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
D. 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