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 发表于 2017-11-4 12:41:00

华师17秋《文学文本解读》在线作业题目

华师《文学文本解读》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20道,总分:40分】
1.鲁迅的《祝福》描述了祥林嫂的故事,采用的是(    )的叙事视点。          (满分:2)
    A. 全知视点    B. 第一人称视角
    C. 限制视角    D. 纯客观叙事
2.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    )创设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并且认为“独白型”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          (满分:2)
    A. 巴赫金
    B. 佗斯妥耶夫斯基
    C. 托尔斯泰
    D. 高尔基
3.散文最大的特点是(    )。          (满分:2)
    A. 说理生动,意味深远
    B. 风格恬淡,语言优美
    C. 形散而神不散
    D. 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4.从实践上看,文学文本的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一般性阅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其中,批评性阅读指的是(    )。          (满分:2)
    A. 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
    B. 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
    C. 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D. 由读者与作者一同完成的解读性的阅读过程
5.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这样的小说通常称为(    )。          (满分:2)
    A. 象征小说
    B. 魔幻小说
    C. 意识流小说
    D. 元小说
6.诗歌的内形式,是指(    )。          (满分:2)
    A. 诗歌所蕴含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
    B. 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
    C. 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手法
    D. 诗歌表达的情感倾向
7.《上海屋檐下》是(    )的戏剧作品。          (满分:2)
    A. 田汉
    B. 郭沫若
    C. 夏衍
    D. 曹禺
8."我们的土地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城墙。它们差不多和我们的历史一样古老。"这是《古船》的第一句话,也告诉我们这是(    )在叙事。          (满分:2)
    A. 主人公
    B. 隐身人
    C. 局外人
    D. 作家
9.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    )。          (满分:2)
    A. 一个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
    B. 通过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
    C. 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D. 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10.隐喻属修辞学中的比喻,它如比喻一样,由喻体与喻旨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具体的形象,后者则是(    )。          (满分:2)
    A. 在形象背后的作者情思
    B. 从这形象中引伸出来的抽象意义
    C. 与这形象的表面意义相矛盾的实际内涵
    D. 主题意义出现相反相成的两重或多重表现
11.西方学者还从文本存在形式的角度,将文本区分为"第一文本"、"第二文本"。"第一文本"即由作者赋予表面形式的书本制成品,这是文本的物理存在形式;"第二文本",即(    )。          (满分:2)
    A. 由专业批评家解读的文本
    B. 将经过读者接受的而生成新的意义的,读者头脑中的文本,这是文本的审美存在形式
    C. 经过作者再次修改完善的形式
    D. 以第一文本为基础进行的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
12.形象变形,是指小说家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将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加以扭曲,从而使小说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拉开距离。使用形象变形的作品例如卡夫卡的(    )。          (满分:2)
    A. 《城堡》
    B. 《公社》
    C. 《活动变人形》
    D. 《变形记》
13.朱自清在名篇《春》的最后用饱蘸感情色彩的柔毫,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一连三个排比句,第一句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是何等的贴切;第二句用(    )比喻春天的娇媚和前景,是何等的形象;第三句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无穷活力,          (满分:2)
    A. 五彩缤纷的花朵
    B. 繁花似锦的大地
    C. 往来于花丛中的蜂蝶
    D.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14.所谓散文的格调,是指(    )。          (满分:2)
    A. 散文所用的语言风格
    B. 由作家的人格在散文中的真实袒露形成的相应的作品风格和品质
    C. 散文透出的情感基调
    D. 散文的写作手法
15.反讽最显著的特征是(    )。          (满分:2)
    A. 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B. 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包括更多的隐喻
    C. 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
    D. 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情感波动
16.被讲述的时间被错乱排列,依照叙述时间或心理时间顺序排列。作者高兴先说什么就先说什么,高兴后说什么就后说什么,或者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这是(    )的叙事时间。          (满分:2)
    A. 夸张
    B. 错乱
    C. 虚幻
    D. 淡化
17.唐传奇(    )的突出成就主要就体现在它生动的人物刻画上。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红拂女、李靖、虬髯客这三个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的传奇人物。          (满分:2)
    A. 《虬髯客传》
    B. 《红拂女》
    C. 《红尘记》
    D. 《风尘传》
18.文学文本解读中的批评性阅读要做到(    )。          (满分:2)
    A. 理解文本的字面义
    B. 结合具体语境,细致品味文本语言的引伸义、比喻义,体味文本韵味,深刻理解文本意蕴
    C. 结合更大的意义解读系统,把握文本社会价值、审美价值
    D. 深入理解作者情思,把握脉络
19.纯客观叙事,也就是纯客观地展示故事。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着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读着能"看"到的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行为、动作(包括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作者都不会作交待,而只能有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海明威的(    )采用的就是典型的纯客观叙事。          (满分:2)
    A. 《老人与海》
    B. 《乞力马扎罗的雪》
    C. 《杀人者》
    D.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20.小说是现代最流行、最普及的文学样式。不过,比较而言,在中外文学史上,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也是成熟最晚的一种文学样式。鲁迅先生有(    )一书论述中国小说的形成。          (满分:2)
    A.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B. 《中国小说史略》
    C. 《呐喊》
    D. 《中国小说记》
二、多选题:【15道,总分:30分】

1.散文的美学特征指的是(    )。          (满分:2)
    A. 散文的“真”。散文的“真”首先是指它表现的作家感情的真,性情的真。散文的真,还在于它表达上不假雕饰、无所依凭、全凭本色的"真"。
    B. 散文的“线”。散文的“线”指的是散文一定要有内在脉络,要沿主线进行抒写。
    C. 散文的“美”。散文的美,首先是指它的情味韵致的美,通俗一点说,就是散文的美雅之“趣”。散文的美,也指它的文辞的美。
    D. 散文的“散”。散文的“散”,主要体现为它选材范围的无所局限和它表现形式上的没有定规。从作家主体来看,散文的“散”即“自由”,更体现为作家无所拘束的心灵的自由。
2.《剧作法》中对舞台提示语提出了(    )两条规则。          (满分:2)
    A. 舞台提示语必须永远是无人称的
    B. 剧作家在写舞台指示语时"应该尽可能排除舞台概念"
    C. 舞台提示语必须追求舞台效果和剧场效果
    D. 舞台提示语必须体现出作家的情感倾向
3.海森毕特尔的诗《一九六五年德国制造的俄狄浦斯情节》也在(    )三个层面上使用了反讽手法。          (满分:2)
    A. 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而诗中却没有出现妈妈(mother)这个词眼,映入眼帘的满是"爸爸"这个词眼。
    B. 爸爸希特勒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可残余仍在。阴影依旧在,我们要求祛除一切希特勒的阴影,可原纳粹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现在却要掌权。
    C. 希特勒是个疯子,"屠夫",他的宣传部长也是一样,可现在他却要以"理智者"的身份掌权。
    D. 俄狄浦斯情节体现为对妈妈的背叛
4.我国国内使用意识流手法的有以下哪几部作品?          (满分:2)
    A. 《蝴蝶》
    B. 《布礼》
    C. 《海的梦》
    D. 《夜的眼》
5.反讽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其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古典时期,反讽有(    )繁重含义。          (满分:2)
    A. 佯装无知
    B. 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C. 柏拉图式反讽
    D. 罗马式反讽
6.以下使用了起兴手法的有(    )。          (满分:2)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
    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7.戏剧结构也称"布局",是指剧作从全剧出发,对于戏剧冲突、戏剧动作(情节)在有限的舞台时空中所作的组织和安排。从中外戏剧创作实践来看,传统戏剧大体形成了(    )结构。          (满分:2)
    A. 开放式
    B. 人像展览式
    C. 锁闭式
    D. 环状式
8.戏剧人物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          (满分:2)
    A. 它必须能够充分显示人物意愿、意图或意志,必须能够揭示出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人物内心各种隐秘的欲望、意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即它必须承担其推动剧情发展的功能。
    B. 它必须能够使用各种意象,通过意象来实现审美传达
    C. 戏剧人物语言必须能够充分展示人物性格,即承担起显示人物个性、塑造人物的功能。
    D. 它必须精美巧丽,体现对于语言常规的偏离。
9.小说情节是一组或几组经过挑选,并按照一定的时、空次序和因果关系精心组合起来的事件。小说情节的主要功能有(    )。          (满分:2)
    A. 小说情节是小说的文本骨架
    B. 小说情节是我们获得某种阅读快感的来源
    C. 小说情节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要载体
    D. 小说借助情节展示出来的也就是人物性格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10.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有(    )。          (满分:2)
    A. 直接内心独白
    B. 间接内心独白
    C. 无所不知的描写
    D. 戏剧性独白
11.唐传奇《虬髯客传》主要写了(    )三个人物。          (满分:2)
    A. 虬髯客
    B. 李靖
    C. 红拂女
    D. 柳毅
12.诗都是各种文学文本形式中最早出现也是最早趋于成熟的文本样式,是各民族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对于诗歌文本的特征可以从它的(    )两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满分:2)
    A. 内形式
    B. 语言表达
    C. 情感宣泄
    D. 外形式
13.散文的“真”是散文最基本、最质朴的美学特征,表现在(    )。          (满分:2)
    A. 作家感情的“真”
    B. 作家性情的“真”
    C. 表达上不假雕饰无所依凭全凭本色的“真”
    D. 语言情味韵致的美
14.所谓“叙事视点”,也称叙事视角、叙事角度、叙事观点,指的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一个“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可以分为(    )。          (满分:2)
    A. 全知视角
    B. 限知视角
    C. 纯客观视角
    D. 纯主观视角
15.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          (满分:2)
    A. 人物
    B. 情节
    C. 语言
    D. 背景
三、判断题:【15道,总分:30分】

1."意思"即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所"认定"的文本意义。而"意味"则是作者写进文本要借助文本加以传达的原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主要体现为诗歌对于前人经典文本的再现和升华解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小说家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将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加以扭曲,从而使小说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拉开距离的形象变形。莫言的《生死疲劳》也体现了这种形象变形。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在西方传统的文学体裁的分类概念中,"戏剧文学"一直是作为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相并列的第三大文学类别而被人重视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尤利西斯》是以人物意识的流程为序统领无序的时间。这种叙事时间安排,仍然是错乱而有章法的,只不过不是按照物理时间或者现实时间的秩序,而是按照别的秩序的时间排列。(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如果一篇散文的基调在于知性,在于反复说明一个观念,或是澄清一种价值,则不论比喻有多生动,其兴会当偏于理趣。这种散文可以归入感性类散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鲁迅的《祝福》就是使用的全知叙事视角。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元小说的特点是全部事件都是作为客体对象加以表现的,主人公也都是客体性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意识的客体。虽然这些主人公也在说话,也有自己的声音,但他们的声音都是经由作者意志的"过滤"之后得以放送的,只具有有限地普遍性地刻画性格和展开情节,而不能塑造出多种不同的声音,因而并不形成自己的独立"声部",听起来就象是一个声部的合唱。(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文本是指一个包含意义且"向解释开放的"代码或代码系统,即一个由语言符号或者非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所谓意象迭加,也就是两个意象不加评论地并置一起,成为一个迭合在一起的意象,由此造成一种复合的意象表现,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效果。有名的《关雎》就是意象迭加的名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限制视角叙事要求作者纯客观地展示故事。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着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诗歌的外形式,是指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如诗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戏剧文学文本具有的戏剧价值,集中在有效地突出戏剧的表演性和处理好人物关系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小说的叙事时间中,连贯的叙事时间以以时空的三维性为基本单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师17秋《文学文本解读》在线作业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