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17秋《邓小平理论》在线作业12题目
地大《邓小平理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
1.对外开放的政策最早提出于何年 (满分:4)
A.1977 B.1978
C.1979 D.1980
2.答案、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议;正式将特区命名为经济特区是何时 (满分:4)
A.1978/05
B.1979/04
C.1980/05
D.1981/06
3.《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何年通过 (满分:4)
A.1980
B.1982
C.1987
D.1984
4.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 (满分:4)
A.发展生产关系
B.发展生产力
C.发展上层建筑
D.发展精神文明
5.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满分:4)
A.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B.发展是动力改革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C.稳定是动力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前提
D.无所谓
6.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在哪一个会议上提出的: (满分:4)
A.十大
B.十一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原则是 (满分:4)
A.按需分配
B.按劳分配
C.平均分配
D.其他分配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满分:4)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C.阶级斗争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
9.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算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多少年 (满分:4)
A.50
B.100
C.150
D.200
10.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实施什么战略 (满分:4)
A.科技进步
B.科教兴国
C.全面发展
D.人的素质
11.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分几步走的发展战略 (满分:4)
A.2
B.3
C.4
D.5
1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满分:4)
A.低层次
B.高层次
C.窄领域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几大提出的 (满分:4)
A.13
B.14
C.15
D.16
14.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满分:4)
A.人人平等
B.平均分配
C.劳动力再生产
D.安全
1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满分:4)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奔小康
C.翻两番
D.发展生产力
16.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满分:4)
A.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B.一党专政
C.多党制
D.协商制
17.社会主义的目的: (满分:4)
A.消灭剥削,共同富裕
B.消灭阶级
C.消灭资本主义
D.共产主义社会
18.我国于何时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满分:4)
A.1999/10
B.2000/10
C.2001/10
D.2002/10
19.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这是谁提出的 (满分:4)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坚持 (满分:4)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工人阶级领导制度
D.其他
21.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基础是 (满分:4)
A.公有制
B.私有制
C.股份制
D.集体制
2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满分:4)
A.发展
B.团结
C.奔小康
D.共产主义
23.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包括几部分 (满分:4)
A.3
B.4
C.2
D.5
24.邓小平理论是: (满分:4)
A.世界观
B.方法论
C.科学观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5.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是 (满分:4)
A.生活提高
B.三个有利于
C.唯物史观
D.人民素质提高
地大《邓小平理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1.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 (满分:4)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产值增加快
E.环境污染少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它( )。 (满分:4)
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E.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提高
3.我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主要是() (满分:4)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
D.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E.尊重维护人权,建立世界统一的人权观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 (满分:4)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5.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 (满分:4)
A.精简机构,转为职能
B.加强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C.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D.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E.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满分:4)
A.社会全面进步
B.个人全面发展
C.人民素质提高
D.消灭阶级
E.人人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满分:4)
A.统一
B.开放
C.竞争
D.垄断
E.有序
8.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满分:4)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增强党的活力
C.政局稳定
D.从实际出发
E.从国情出发
9.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 (满分:4)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 (满分:4)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11.党的思想路线是 (满分:4)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坚持改革开放
E.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2.依法治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做到 (满分:4)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 (满分:4)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1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 ) (满分:4)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了新的科学判断
D.发现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
E.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满分:4)
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
B.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可以离开社会主义
D.还处于初级阶段
E.可以超越的阶段
16.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因为( ) (满分:4)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我国是农业国
C.农业的发展关系着绝大多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安定
D.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E.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7.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因为它是( ) (满分:4)
A.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统一
B.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E.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18.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 (满分:4)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9.从现在到 2010 年,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关键的 10 年,在这 10 年中,我们要() (满分:4)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 14 亿以内
C.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社会经济发展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 ) (满分:4)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 (满分:4)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E.结成反帝反霸的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22.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 (满分:4)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E.“外国插手”
23.邓小平理论体现以下各个方面 (满分:4)
A.前瞻性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E.团结一致向前看
2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 (满分:4)
A.经济建设与改革目标
B.民主政治建设目标
C.精神文明建设目标
D.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E.消除贫困目标
25.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指出( ) (满分:4)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消灭贫穷
E.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