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7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华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20道,总分:40分】
1.科学证明,人脑是( )。 (满分:2)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2.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 (满分:2)
A. 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B. 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C. 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D. 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3.物质的惟一性的特性是( ) (满分:2)
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C. 运动变化性
D. 广延性
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满分:2)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5.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满分:2)
A.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 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 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D. 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6.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满分:2)
A. 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反映论
7.阶级斗争根源于( ) (满分:2)
A. 不同阶级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满分:2)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9.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 (满分:2)
A. 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 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10.时间和空间是( ) (满分:2)
A. 物质的两种属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满分:2)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2.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 (满分:2)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 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3.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 (满分:2)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唯物主义观点
D. 辩证法观点
14.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满分:2)
A.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 社会意识的不断发展
C. 大多数人要求进步的愿望
D.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5.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理论基础是( ) (满分:2)
A.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
B.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
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6.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特征取决于( ) (满分:2)
A. 在同一社会中各种并存的生产关系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 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满分:2)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18.我国制定2010年远景规划的根据是( ) (满分:2)
A. 现实的可能性
B. 好的可能性
C. 抽象的可能性
D. 现实性
1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满分:2)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人生观的核心是( ) (满分:2)
A. 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B. 关于人生目标的观点
C. 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 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二、多选题:【15道,总分:30分】
1.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满分:2)
A. 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各方面的总和
C. 现实存在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D. 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2.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说法( ) (满分:2)
A. 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
B. 包含一定的合理因素
C. 是十分荒谬没有意义的观点
D. 具有直观性、简单化的缺陷
E. 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满分:2)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 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4.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满分:2)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5.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 ) (满分:2)
A. 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B. 具有提供具体研究方法的意义
C. 具有提供具体科学结论的意义
D. 具有指明唯物主义方向的意义
E. 具有排除唯心主义对科学研究干扰的意义
6.唯物史观认为,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 (满分:2)
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
B. 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科技进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
E. 人民群众的实践及杰出人物的历史活动
7.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这是由于( ) (满分:2)
A. 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B. 新事物具有新奇的形式和特点
C. 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 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E. 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8.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 (满分:2)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 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E.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在于( ) (满分:2)
A. 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B. 它是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D.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E. 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0.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内容有( ) (满分:2)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E.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的自我价值的有( ) (满分:2)
A. 社会对个人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
B. 社会提供保证个人尊严、满足个人需要的条件和手段
C. 个人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
D. 个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立
E. 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12.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满分:2)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3.社会基本矛盾是指( ) (满分:2)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热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14.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的有( ) (满分:2)
A. 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
B.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E.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15.社会文明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主要是指( ) (满分:2)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政治文明
D. 科技文明
三、判断题:【15道,总分:30分】
1.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就是认识运动的全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自由是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科学发展给哲学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有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客体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客观性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性质的一种根本性理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