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学习心理学(专科)》18年3月在线作业题目
《学习心理学(专科)》18年3月在线作业一、单选题:
1.(单选题)17.有机体能否做出反应,取决于是否有动机准备,是指() (满分:)
A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B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
C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D行为指个体所表现出的外显的变化
正确答案:——D——
2.(单选题)16.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使用而增强,因不使用而减弱,是指() (满分:)
A有时会干扰正在进行的行为
B有时难以立即实施
C食物等消费品的使用涉及法律和伦理问题
D效果不明显
正确答案:——D——
3.(单选题)2.创伤后应激障碍体现的是() (满分:)
A失常行为
B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
D有害行为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的是() (满分:)
A传统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B新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C认知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D人本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正确答案:————
5.(单选题)14.厌恶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根据() (满分:)
A18—10次
B10—15次
C15—20次
D20—25次
正确答案:————
6.(单选题)19.根据强化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满分:)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正确答案:————
7.(单选题)25.行为疗法所根据的学习原理是() (满分:)
A负强化
B惩罚
C消退
D逃避
正确答案:————
8.(单选题)5.心理科学在探讨学习规律时,常用的研究范式不包括() (满分:)
A效果律
B应用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正确答案:————
9.(单选题)11.仅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则不予反应。这种现象是() (满分:)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正确答案:————
10.(单选题)12.成语“风声鹤唳”体现的是() (满分:)
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B动机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C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机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D动机过程、动作再现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
正确答案:————
11.(单选题)10.在经典条件作用建立初期,不仅条件刺激可以引发条件反应,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初次出现时,也可引起条件反应。这种现象是() (满分:)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正确答案:————
12.(单选题)32.因为不恰当行为的出现而导致强化的丧失,是() (满分:)
A立即性
B情境性
C复原性
D延时性
正确答案:————
13.(单选题)38.模仿多数人的行为的社会学习策略属于() (满分:)
A双方契约
B单方契约
C共同契约
D多方契约
正确答案:————
14.(单选题)18.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为() (满分:)
A行为变态
B行为不足
C行为过度
D行为不当
正确答案:————
15.(单选题)27.学习做出外现的反应以避免或摆脱厌恶刺激的出现是() (满分:)
A间隔程式
B比率程式
C连续强化程式
D部分强化程式
正确答案:————
16.(单选题)36.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满分:)
A塑造
B渐隐
C连锁
D改变
正确答案:————
17.(单选题)28.学会不做出反应以避免或摆脱厌恶刺激是() (满分:)
A负惩罚
B正惩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
正确答案:————
18.(单选题)31.给予个体所不想要的物理上或心理上的厌恶刺激或痛苦事件,是() (满分:)
A体罚
B斥责
C矫枉过正
D体力劳动
正确答案:————
19.(单选题)26.学习对厌恶刺激出现的预示信号做出反应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厌恶后果是() (满分:)
A间隔程式
B比率程式
C连续强化程式
D部分强化程式
正确答案:————
20.(单选题)37.当个体的已有的经验无法保证其达到某一目标时,将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有关信息。这种社会学习策略属于() (满分:)
A刺激
B替代
C契约
D代币
正确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