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在线18春工程测量第一套作业(1~4章123参考
工程测量第一套作业(1~4章)
1.【多选题】 工程测量的任务是( ) (满分:5)
A.测绘(测定)
B.测设(施工放样)
C.监测(变形观测)
D.高程测量
正确答案:——ABC——
2.【单选题】 测绘学的分类有( )。 (满分:5)
A.测绘(测定)、测设(施工放样)、监测(变形观测)
B.控制测量学、碎部测量学、高程测量学
C.角度测量学、距离测量学、高程测量学
D.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
正确答案:——D——
3.【单选题】 在以( )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满分:5)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 确定地面点位置常用的方法有( )种。 (满分:5)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
5.【多选题】 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和数学中的笛卡尔坐标的区别有( )。 (满分:5)
A.坐标轴
B.象限划分
C.角度起算
D.角度值
正确答案:————
6.【多选题】 测量上常用的高程基准面、基准线分别是( )。 (满分:5)
A.大地水准面、铅垂线
B.大地水准面、椭球体面法线
C.参考椭球体面、铅垂线
D.参考椭球体面、椭球体面法线
正确答案:————
7.【多选题】 在常规测量中,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是( )。 (满分:5)
A.距离测量
B.角度测量
C.高程测量
D.高差测量
正确答案:————
8.【单选题】 测量工作要按照( )的程序和原则进行。 (满分:5)
A.从局部到整体,先控制后碎部
B.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C.从整体到局部,先碎部后控制
D.从局部到整体,先碎部后控制
正确答案:————
9.【单选题】 设地面上有A、B两点,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测得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若使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AB大于零,则为( )正确。 (满分:5)
A.a<b
B.a>b
C.a=b
D.a≤b
正确答案:————
10.【单选题】 水准管上2mm弧长所对圆心角称为( ),其值越小,则精度( )。 (满分:5)
A.水准管的圆心角、越高
B.水准管的分划值、越高
C.水准管的圆心角、越低
D.水准管的分划值、越低
正确答案:————
11.【多选题】 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可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消除的仪器误差有( )。 (满分:5)
A.横轴误差
B.度盘偏心差
C.视准轴误差
D.竖轴倾斜误差
正确答案:————
12.【单选题】 使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其对中的目的是( ),整平的目的是(),照准应尽可能做到(),然后读数。 (满分:5)
A.使水平度盘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使经纬仪的竖轴竖直且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瞄准目标
B.使水平度盘中心线与测站点位于同一条法线上,使经纬仪的竖轴竖直且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瞄准目标
C.使水平度盘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条法线上,使经纬仪的竖轴竖直且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瞄准目标根部(底部)消除视差
D.使水平度盘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使经纬仪的竖轴竖直且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瞄准目标根部(底部)消除视差
正确答案:————
13.【单选题】 在量距时,由于钢尺对点误差、测钎安置误差及读数误差都会使量距产生误差。这些误差是( )。 (满分:5)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正确答案:————
14.【多选题】 ( )情况时的丈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增大。 (满分:5)
A.钢尺比标准尺长
B.定线不准
C.钢尺不平
D.拉力偏大
正确答案:————
15.【单选题】 空气的湍流使视距成像不稳定,造成视距误差。当视线接近地面或水面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视线要高出地面( )以上。 (满分:5)
A.0.5m
B.lm
C.l.5m
D.2m
正确答案:————
16.【单选题】 某钢尺名义长度为30m,在拉力为10Kg,温度为20℃时,检定出其长度为30.006m (满分:5)
A.73.480m
B.72.441m
C.71.441m
D.76.461m
正确答案:————
17.【单选题】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防止丈量错误,通常采用()丈量,取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满分:5)
A.重复
B.三次
C.往、返
D.四次
正确答案:————
18.【单选题】 在高精度量距时应加尺长改正,并要求钢尺尺长检定误差小于( )。 (满分:5)
A.0.5mm
B.lmm
C.2mm
D.3mm
正确答案:————
19.【单选题】 在困难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 )。 (满分:5)
A.1/2000
B.1/1000
C.1/3000
D.1/1500
正确答案:————
20.【多选题】 红外测距仪用于()程测距,一般用于小面积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 (满分:5)
A.中
B.短
C.长
D.无限制
正确答案:————
工程测量第三套作业(9~13章)
1.【单选题】 放样时,钢尺倾斜误差造成量距( )。 (满分:5)
A.增大
B.减小
C.无法直接判断增大或减小
D.都不对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 利用高程为21.260m的水准点,放样高程为21.500m的室内±0.000标高。设尺立在水准点上时,按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尺上画了一条线,问在该尺的( )地方再画一条线,才能使视线对准此线时,尺子底部就在±0.000高程的位置。 (满分:5)
A.线上500mm
B.线下240mm
C.线下500mm
D.线上240mm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 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 )。 (满分:5)
A.没有误差最好
B.越精确越好
C.根据需要,适当精确
D.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 一般说来,测量精度比施工精度()。 (满分:5)
A.高
B.低
C.相同
D.都不对
正确答案:————
5.【单选题】 设O、A为两个已知控制点,欲测设∠AOB。在O点安置经纬仪,盘左,以0°00′00″瞄准A点上的标志,转动照准部。按∠AOB的角度值测设∠AOB,在OB方向上定出一点B1;再盘右瞄准A点,测设∠AOB,在OB方向上再定出一点B2。若B1、B2两点不重合,取B1、B2的平均点位B,所测设的水平角就是()。 (满分:5)
A.∠AOB1
B.∠AOB2
C.∠AOB
D.都不对
正确答案:————
6.【单选题】 设欲放样A、B两点的水平距离D=80m,使用的钢尺名义长度为30m,实际长度为29.9450m,钢尺检定时的温度为20℃,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为0.0000125/℃,A、B两点的高差为h=-0.385m,实测时温度为30.5℃,问放样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为( )。 (满分:5)
A.80.1467m
B.80.0105m
C.80.0009m
D.80.1581m
正确答案:————
7.【多选题】 建筑基线的形式有( )。 (满分:5)
A.工字形
B.L形
C.T字形
D.十字形
正确答案:————
8.【单选题】 设欲放样A、B两点的水平距离D=80m,使用的钢尺名义长度为30m,实际长度为29.9450m,钢尺检定时的温度为20℃,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为0.0000125/℃,A、B两点的高差为h=-0.385m,实测时温度为9.5℃,问放样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为( )。 (满分:5)
A.80.1467m
B.79.9895m
C.80.0009m
D.80.1371m
正确答案:————
9.【多选题】 曲线所围面积的量算,常采用()。 (满分:5)
A.透明方格纸法
B.坐标计算法
C.几何图形法
D.平行线法
正确答案:————
10.【单选题】 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物高度100~120m或跨度30~36m,测站高差中误差为( )mm。 (满分:5)
A.1
B.2
C.2.5
D.3
正确答案:————
11.【单选题】 基础的高度利用()来控制。 (满分:5)
A.基础边线
B.基础皮数杆
C.基准线
D.墙体皮数杆
正确答案:————
12.【单选题】 15层房屋或建筑物高度60~100m或跨度18~30m,施工水平面高程中误差为()mm。 (满分:5)
A.6
B.5
C.4
D.3
正确答案:————
13.【单选题】 5层房屋或建筑物高度15m或跨度6m以下,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为()mm。 (满分:5)
A.4
B.3
C.2.5
D.2
正确答案:————
14.【多选题】 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 )等工作。 (满分:5)
A.基础定位
B.建网
C.轴线点投测
D.高程传递
正确答案:————
15.【多选题】 铁路线路中圆曲线要素有()。 (满分:5)
A.切线长
B.转向角
C.曲线长
D.外矢距
正确答案:————
16.【单选题】 知某一线路水准点的高程为495.598m,欲测量一中桩点的高程,用水准仪测的后视读数为1.586m,中视读数为2.045m,则该中桩点的高程为()。 (满分:5)
A.496.057m
B.499.299m
C.495.139m
D.491.967m
正确答案:————
17.【单选题】 线路定测时,线路横断面测量的常用方法有()。 (满分:5)
A.经纬仪视距法、经纬仪斜距法
B.水准仪法、测距仪法
C.经纬仪斜距法、水准仪法
D.都对
正确答案:————
18.【多选题】 建立桥梁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为( )。 (满分:5)
A.测角网
B.测边网
C.边角网
D.角度交会
正确答案:————
19.【多选题】 铁路新线定测时,放线测量的常用方法有( )。 (满分:5)
A.导线法
B.拨角法
C.支距法
D.极坐标法
正确答案:————
20.【多选题】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的主要形式有()。 (满分:5)
A.中线法
B.测边网
C.边角网
D.导线
正确答案:————
工程测量第二套作业(5~8章)
1.【单选题】 已知直线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50.000,400.000)m、(625.100,575.100)m,试问直线AB的方位角为( )。 (满分:5)
A.45°
B.225°
C.135°
D.315°
正确答案:——B——
2.【多选题】 点的高程测量的方法主要有()。 (满分:5)
A.水准测量
B.边长交会
C.GPS
D.三角高程
正确答案:——ACD——
3.【单选题】 当测站数为16站时,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误差为()。 (满分:5)
A.±160″
B.±240″
C.±40″
D.±64″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 已知直线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50.000 (满分:5)
A.45°
B.225°
C.135°
D.315°
正确答案:————
5.【单选题】 城市导线三级导线测量平均边长()。 (满分:5)
A.400m
B.300m
C.200m
D.120m
正确答案:————
6.【多选题】 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还常用作()的基本控制。 (满分:5)
A.小地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B.工程建设地区内的工程测量
C.工程建设地区内的变形观测
D.国家高一级水准点高程控制
正确答案:————
7.【多选题】 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满分:5)
A.观测误差
B.仪器工具误差
C.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D.外界环境条件
正确答案:————
8.【单选题】 误差能够加以改正的是( )。 (满分:5)
A.粗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相对误差
正确答案:————
9.【单选题】 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 )。 (满分:5)
A.没有误差最好
B.根据需要,适当精确
C.越精确越好
D.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正确答案:————
10.【单选题】 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和难以控制的。 (满分:5)
A.粗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
正确答案:————
11.【单选题】 在1:5000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距离d=234.5mm,中误差md=±0.2m 。求A、B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的中误差为( )。 (满分:5)
A.±0.1m
B.±1.0m
C.±1.5m
D.±2.0m
正确答案:————
12.【单选题】 △y=Dsin a,观测值D=225.85m±0.06m, a=157°00′30″±20″。求△y的中误差为( )。 (满分:5)
A.±3.5cm
B.±1.9cm
C.±2.0cm
D.±3.1cm
正确答案:————
13.【单选题】 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纸上能反映地面上10cm的精度,比例尺不得小于( )。 (满分:5)
A.1/500
B.1/1000
C.1/2000
D.1/200
正确答案:————
14.【单选题】 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 );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 )的分幅,后者则用于()的分幅。 (满分:5)
A.又称为国际分幅法、国家基本图、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图
B.又称为国家分幅法、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图、国家基本图
C.又称为国际分幅法、国家基本图、工程建设小比例尺图
D.又称为国家分幅法、工程建设小比例尺图、国家基本图
正确答案:————
15.【单选题】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平距大,则地形的坡度( );平距小,则坡度()。 (满分:5)
A.平缓(小),陡(大)
B.陡(大),平缓(小)
C.不变,不变
D.陡(大),不变
正确答案:————
16.【单选题】 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是指在图上()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满分:5)
A.0.01
B.0.1
C.0.5
D.1.0
正确答案:————
17.【单选题】 测区面积较大,测图工作需分成若干图幅进行。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 )。 (满分:5)
A.2mm
B.3mm
C.4mm
D.5mm
正确答案:————
18.【单选题】 测图比例尺为1:1000,城镇建筑区主要地物特征点最大视距为()m。 (满分:5)
A.50
B.80
C.120
D.200
正确答案:————
19.【单选题】 测定测站至碎部点方向和测站至后视点(另一个控制点)方向间的水平角 ,测定测站至碎部点的距离D,便能确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这就是( )。 (满分:5)
A.极坐标法
B.距离交会法
C.方向交会法
D.直角坐标法
正确答案:————
20.【单选题】 平板仪的安置对中允许误差为( )。 (满分:5)
A.0.5m
B.0.05m
C.1m
D.1m
正确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