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自测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2 08: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9-7-12 08: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自测题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l8世纪90年代初期   B.l9世纪40年代中期

C.19世纪70年代末期   D.19世纪80年代中期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不可逆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6.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7.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就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8.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理论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10.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拙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在实践申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D.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12.社会存在是指                                                             (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13.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       )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渗透于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14.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              (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C.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15.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分工的拙现和发展                 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

1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       )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18.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

A.生存资料                             B.生产资料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               D.教育培训费用

1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20.公式W'一G'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处于(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实现阶段

21.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22.超额利润是                              (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

23.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24.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                                            (       )

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           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26.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                                (       )

A.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

2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       )                                                    A.一般都是无偿的                        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             D.压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28.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指                                  (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哥达纲领批判》                        D.《国家与革命》

29.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人民群众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D.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

30.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       )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       )

A.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学说广泛传播

B.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的问题       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3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                                           (      )

A.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     B.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歧

C.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               D.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之间的冲突

34.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新贡献的有                              (       )

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论述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D.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                                (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

C.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D.实践不断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6.商品是                                                                   (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人类劳动的产品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D.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

37.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

A.货币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主要有                                            (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39.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

A.英国的欧文   B.英国的斯密

C.法国的傅立叶   D.法国的圣西门

40.共产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主要是(       )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B.对社会经济的计划管理与调节

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D.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充分涌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2.简述人民群众概念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








  43.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44.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5.简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重要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7.试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以下为本试卷的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30小题,共30分]
l·B 2 C 3 D 4·A 5 D 6 A 7·B 8 A 9C 1O·D 11 B 12·D 13·B 14 A15.C 16.C 17.C 18.B 19.C 20.C 21.D 22.C 23.C 24.A 25.A 26.C 27.B 28.B 29.D 3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l·BCD 32·AD 33·ABCD  34·ABD 35·ABD 36·ABCD 37·ACD38·ABCD 39·ACD 40·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2·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3·(1)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认识受到主存观条件的制约。

(2)从客体方面来看:其一,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性;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其三,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3)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尘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44·(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J: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5·(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应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小,再加上第一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如果用△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用m/x表示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I(v十△v十m/x)=Ⅱ(c十△c)。

(2)这个基本实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符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2分)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2分)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足这个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

(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47·(1)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发生很多变化,其原因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来分析,①在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每当科学技术有重大突破,都会促使生产力加速发展。②在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微观经济规制和宏观经济管理上,资本主义国家都进行了一些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措施。

在分配方面,在不改变财富分配比例甚至提高资本家所占比例的前提下,资本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某些调整和再分配,缓和了社会矛盾。③在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的现实,必然要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国家法制在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范围内健全、充实与完善,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服务。
(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资术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会继续这种非爆发式质变过程。其内部自我否定的因素将不断积累,新社会因素也会逐步增多。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己经改变,它很快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目前,它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同时,非爆发式质变形式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西方发达资本王义要完成这一转变,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19-7-12 08: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自测题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刚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                                             
   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4.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5.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       )
  A.人们的主观愿望        B.先进分子的要求
  C.客观存在的事实        D.正确的指导思想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1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11.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       )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特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C.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
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
13.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4.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15.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       )
A.抽象的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先进分子的构想
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17.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8.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
A.客观性      B.全面性     C.具体性       D.稳定性
1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
20.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1.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斗争
2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价值等于社会价值
23.具体劳动(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24.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25.在私有制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       )
A.都成为资本家            B.都成为雇佣工人
C.两极分化                D.彻底破产
26.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2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28.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29.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神秘主义观点
30.提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介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社会关系因素
32.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       )
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33.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4.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
35.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6.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A.水是万物的本原上      B.火是万物的始基
C.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37.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       )
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
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38.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39.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0.解决这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正确方法有(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彻底改变基本经济
C.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D.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2.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3.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44.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45.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47.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以下为本试卷的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l·B  2·A  3·A 4·D  5·D  6·C 7·C  8·D  9·A  10·A  11·A 12·B 13·B 14·C 15·B
16·A  17·A  18·A  19·B   20·B  2l·C  22·B  23·C  24·D 25·C  26·C  27·B
28.C  29·C  3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l·ABC  32·BCD 33·ABCD  34·ABC  35·ABD   36·ABCD  37·BCD  38·ABCD
39·ABCD  40·ACD
三、筒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      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      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2·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      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     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居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展于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过受挫折和失败。
43·(1)真理问题研究人的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真理的价值问题研究真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的什么样的需要。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首先,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人们之所以追求真理,就是因为它有价值,真理与价值是不可分的。其次,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求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应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第一,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第二,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第三,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44·(1)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
(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娃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45·(1)矛盾双方的力尺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娃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彤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分析问题,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1)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会由于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能够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便会消失,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因此,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了,但所有的资本家却都可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47·(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
(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证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当上层建筑存在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或环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4)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所以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革除其中的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