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模拟自测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7 11: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11: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模拟自测题2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合计30分)
1、等距变量指能反映事物的类别和相对地位,但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变量。等距变量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等距变量之间能做-----运算,但不能进行--------运算。
2、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既有量的-------,又有-------,能够进行-----运算。
3、相关设计又称--------。
4、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的大小。
5、------是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
6、---- -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
7、------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
8、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
9、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10、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实证、数学方法、--------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D.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三、名词解释  
1、集中量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3、次数分布
4、时间取样观察
5、事件取样观察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
2、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3、题目难度项目分析。
4、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5、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五、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2、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倍数  相等  绝对零点  加减  2.相等单位  绝对零点  加减乘除     3.事后回溯设计  4.系统误差  5.实证效度  6.同质性  7.构想效度  8.一次性访谈、多次性访谈  9.有关问题  10.日期取样  11.思辨  符号
    二、(每题3分,合计15分)
1.D    2.A   3.B   4.A   5.A
三、名词解释
1.集中量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集中量数也称平均的数,平均的数也是次数分布的一个点,反映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可以说明典型观察值的特征。常用的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的作用都是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2.加权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化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3.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内再现的次数情况。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内出现的次数情况。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4.时间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5.事件取样是选取某一类事情作为观察的对象。
四、简答题
    1.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当需要处理的数具有以下两种特点时,一般都是用几何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求平均变化率、或对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的数据处理,均应使用几何平均数。
    ·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它集中量数(如中数、众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
    2.影响构想效度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的构想之代表性不充足,二是构想之代表性过宽,以致包括了无关的多余事物。
    3.题目难度项目分析又称题目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质的分析,一个是量的分析,前面题目编辑中提出的一般原则、题目的内容,形式,取材的适切性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质的分析。所谓量的分析就是指通过题目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题目难度,区分度以及被试对各种答案的反应情况。
    4.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确定行为样本;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预试;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5.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五、论述
1.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不同之处: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最后做出评述性的说明。
2.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推论六部分。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研究总体的确定直接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建立,在适当的研究目标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分析确定出它的研究总体。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设计分析维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取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