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9-19 11: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答题
宋代文学史
1、 简答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及其基本特色?
考核知识点
宋初三体的特色
附5.1.1(考核知识点详解)
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李昉等宋初白体诗人倡导学习的是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多反映官场生活的应酬,消遣之作,流连光景,吟玩情形,依韵相酬,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圆熟平易。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大多师法晚唐诗人李商隐,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九僧",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潘阆、魏野、林逋等隐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句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2、 简答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
考核知识点
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
附5.2.1(考核知识点详解)
北宋词坛是小令,慢词同时并存的阶段。当时小令的作者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他们继承南塘词风,把文人词更加美化,深化,其个人抒情之作,致力于提高令词的风格,一些词寓以诗人句法,显示出诗宋词而不是南唐词。
3、 简答柳永对词的内容及艺术方面的贡献?
考核知识点: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参见讲义2.3
附2.3(考核知识点详解)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大量的填写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由于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中,有人认为他的词是民间的不是士大夫的,虽然未必尽然,但柳词确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所以他词中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柳永词的语言雅俗共赏,他融合了大量的口语,俚语入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是很好的写照,另外柳永还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
4、 简答苏轼词在内容及风格方面的突破?
考核知识点
苏轼词在对于词的创新
附5.3.2(考核知识点详解)
在苏轼之前,词为应歌的曲子词,以男女相思为主题,写花间词婉转绸缪之态,创为激越声调,发抒磊落纵横豪放之情怀,能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苏轼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歌妓口吻作词以便女声演唱的传统,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祠多为感事之作。另外苏轼以诗为词,使得诗所反映的内容的扩大。
5、 简答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考核知识点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附5.7.1(考核知识点详解)
陆游的诗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他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这方面他主要是继承了杜诗的现实精神,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同时他又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与李白的浪漫气息相当接近,但陆诗的想象和梦幻中的内容,都与抗金复国的理想有关,具有一种悲壮、崇高之美,比李白的诗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更为充实的社会内涵、更为强烈的战斗精神。
陆游广泛师法前人,兼容多样风格,杜甫之沉郁顿挫与李白之飘逸奔放对其影响尤大,他善于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机地熔为一炉,并铸造成自己的独特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陆游的诗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七古诗内蕴丰富,气象阔大,“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最能代表陆诗的特色。其七律诗对仗工整,使事熨贴,气格高昂,意境警拔,在南宋当推第一。其七绝诗笔致流转,富于神韵,颇具唐人风味。
陆游诗的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语,农村诗多平淡古朴语,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致语,但这些诗的语言又具有共同的特色,即明朗晓畅,精炼自然。
6、 简答朱熹散文的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朱熹的散文艺术特色
附5.5.2(考核知识点详解)
在朱熹的散文中比较富于文学意味的有三类一以写景为主包括游记、亭台记等二以记人为主包括墓志、行状中的片断及记人物言行的短文等三以抒情为主包括序跋、书札等。他的散文写得既平正周详又简练明快是宋代理学家中成就最高的。
7、 简答苏轼词与辛弃疾词在艺术特点上的异同?
考核知识点
苏辛词的异同
附5.5.2(考核知识点详解)
苏轼和苏轼都是宋词史上的重要作家,二人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但二人艺术特点还相同中存在着不同。苏轼以诗为词极大的拓展了词境,辛弃疾以文为词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苏轼的词风有清旷,豪放,婉约;辛弃疾的词于豪放之中带有愤慨;苏词的语言文雅,带有士大夫的气质,辛弃疾词语言风格多样,有通俗化的一面。
元代文学史
8、简答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考核知识点:
元杂剧的体制
附6.7.3(考核知识点详解)
元杂剧又叫做北杂剧或北曲,因为它具有北方戏曲声腔特点,受“武夫马上之歌”的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在体制上四折一楔子,用北方曲调演唱,每剧一般只用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每折限用一种宫调,四折宫调不可重复。
9、简答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0、考核知识点:
关汉卿的杂剧成就
附6.3.3
关汉卿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善于设置悬念。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对博彩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融合于作品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关汉卿戏剧语言质朴自然,而非华丽修饰。
10. 简要介绍《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1. 考核知识点:
《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附6.2.3(考核知识点详解)
《西厢记》的故事是从唐代元稹《会真记》,金元《蝶恋花鼓子词》,董解元《西厢记》演化而来,在主题上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人物形象上把张生的始乱终弃改为至死不渝,热情的歌颂男女之间的自由恋情,同情女性的社会地位。
11. 简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12. 考核知识点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附6.2.3(考核知识点详解)
《西厢记》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一条是张生,莺莺的自由恋爱与老夫人恪守世族观念和封建礼教的矛盾,另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西厢记》还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结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崔张的恋爱故事,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西厢记》善于塑造心理丰富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除了塑造出性格鲜明,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之外,《西厢记》在关目的设置,语言运用的技巧等方面,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12.简答白朴《梧桐雨》的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梧桐雨》的艺术特色
附6.2.1(考核知识点详解)
《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均与原作有很大不同。《长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时,有意掩盖了李隆基夺儿媳的丑行,而《梧桐雨》不但一开始就交待了李隆基夺儿媳的过程,而且还揭露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私情。故《梧桐雨》剧显然不是要歌颂李、杨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此剧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而作品的更动人之处,还在于剧中处处融进了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13. 简答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特色?
14. 考核知识点
《汉宫秋》的艺术特色
附6.2.1(考核知识点详解)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14.简答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附6.4.1(考核知识点详解)
《倩女离魂》改自唐人传奇《离魂记》,写张倩女热恋书生王文举而魂不附体的一段爱情故事。倩女与王文举原为“指腹为婚”的未婚妻,只因王文举父母双亡,不曾成就这门亲事。王文举上京应试前到张家拜见岳母,张老夫人要他与倩女以兄妹相称,待进京取得功名和官职后在成亲。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剧作家处理得比较出色和巧妙,将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开后,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地表现她魂魄无拘无束时的大胆与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伦理束缚而追求婚姻的真性情,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苦。郑光祖创作的爱情剧已带有较浓的道德说教气息,以父母之命作为婚姻的基础,把获取功名当做恋爱成功的保证,这虽可以说是当时社会世俗观念的反映,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15.简答元代散曲的体制和特点?
考核知识点
元代散曲的体制和特点
附6.5.1(考核知识点详解)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第一, 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第二, 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16.简答元散曲作家的流派和分期?
考核知识点:
散曲的派别
附6.5.1(考核知识点详解)
散曲可分为豪放派和清丽派两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的作品以清丽见长,无论写叹世和归隐,还是写山水景物和怀古,均能做到律精词丽,对仗工巧,艺术上刻意求工,有诗词化的倾向,乔吉的散曲写得清新自然,飘逸脱俗,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宗师,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其作品带有更多的恋世与愤世交织的旷放意气,擅长于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马致远属于豪放派。
17.简答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附6.7.4(考核知识点详解)
《琵琶记》是高明的代表作品是一部悲剧作品,它描写了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悲欢离合故事,是一部悲剧作品,剧中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到一起,关目的安排别具匠心,《琵琶记》的曲词也写得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屈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词来。如牛无忧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而赵五娘唱的曲子则是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是牛无忧而非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
明代文学史
18、简答明代中期复古文学思潮中“前七子”与“后七子”的主要理论主张?★考核知识点:明代诗歌
附3.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前七子”的主要理论主张:“前七子”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但由于他们的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且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后七子”的主要理论主张:“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的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大差异,并不是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19、何为明代“小品”散文?
★考核知识点:明代小品文
附3.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那些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晚明的小品文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20、简要介绍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21、★考核知识点:明代小说
附3.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艺术特征: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尽量避免纷繁,尽量不使用倒叙手法,叙述角度上基本是第三人称等。
形式特征:章回体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一首词作起或作结。其次,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有几回是由一首诗或一首词引起。但每一回的结尾,大多有诗,通常是两句七言诗。第三,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也插入或多或少的诗词。
叙事特征: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或叫做“楔子”,或称“笑耍头回”“得胜头回”。即正式故事前的带有插科打诨意味的短小故事或小插曲之类。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动听众或者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创造“票房价值”。
21、简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22、★考核知识点:《三国演义》
附3.2.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方面:“七实三虚”的手法,采用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于史无征、采用传说;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妙笔生花、善于铺叙的技法。
人物塑造方面:类型化人物的塑造方法。其中类型化人物具有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有决定性位置。另外《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这种和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二是回避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叙事方式上:以全知全能为主,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限知叙事往往生发出虚实相生的叙事机制。限制的视野之内为实,视野之外为虚。叙事者落笔在实处,心在虚处。
22、简答《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3、★考核知识点:《水浒传》
附3.3.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主要内容:绿林文化的政治特征。第一,“逼上梁山”是多数梁上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第二,“替天行道” 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第三,“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梁山好汉的组织原则。第四,“接受招安”是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
主题思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勇武阳刚”之气。其中抱打不平和仗义疏财是好汉人格的外在之形,勇武豪爽的阳刚之气是好汉人格的内在之神。神为形显,形为神立,双方依存,构成以“义”为中心的“好汉”人格。
23、简答《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24、★考核知识点:《西游记》
附3.4.3(考核知识点解释):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首先,它以绮丽的幻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其次,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第三,“寓庄于谐”的手法淋漓尽致。第四,采用单线发展的线性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第五,语言方面大量使用谐词戏语,轻松活泼、明快洗练、乐观幽默、富有趣味。特别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直接性,力求把人物的音容笑貌、交战的场面气氛、山河的奇形异态,都压进作品之中。语言散韵相间,同时还吸收了方言口语中生动传神的词语,显得活泼清新。
24、简要介绍《金瓶梅》对于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25、★考核知识点:《金瓶梅》
附3.5.3(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金瓶梅》开始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开始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第一,《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小说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开始走向市人,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第二,《金瓶梅》把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以生活的丑作为作品的题材,作者对丑恶的现实怀着强烈的憎恶之情。第三,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的转变。它打破了单一性格色彩“扁平人物”旧套,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立体的“圆形人物”。第四,圆形网状结构。圆心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其中西门庆一家的兴衰构成了纵的主轴,这个家庭与社会的上下联系构成了一条条经线;而西门庆和金、瓶、梅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好比横的轴线,其他人物的命运便构成了一条条纬线;经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圆形网状的结构形式。第五,口语化的市井语言。书中采用了与市井人物的身份、地位、环境、性格相适应的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比喻等,显示出粗俗、琐细、活泼、丰富的语言特征。
25、简答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考核知识点:明代拟话本小说
附3.7.2(考核知识点解释):
冯梦龙的文学思想:首先,他将李贽的“童心说”贯彻到文学领域,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其次,他明确地将通俗文学的归宿概括为“适俗”的思想。第三,他从时代发展、文学进化的角度阐述通俗文学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
26、简答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
27、★考核知识点:明代戏剧
附3.8.1(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雅化。
27、简答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基本内容?
28、★考核知识点:“临川四梦”
附3.9.1(考核知识点解释):
“临川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
《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写,故事取材唐代小说《霍小玉传》。只是把女主人公的身份由妓女改为良家女子。其中重要的改动是将原小说中李益负心与小玉痴情的矛盾改为多情的霍小玉与专横的卢太尉之间的对立,而李益只是在二者之间游移不定,最后通过具有特殊身份的黄杉客的成全,二人才得以团圆。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在汤显祖的剧作中最长。略述南宋时江西安南府太守杜宝请腐儒陈最良教女儿杜丽娘读儒家圣贤书籍。丽娘受《诗经》中情歌的启发,萌动春心。在游园赏春时更加牵动情思,梦见少年书生柳梦梅。从此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杜宝将其葬于牡丹亭畔。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赴试,经过丽娘墓地,拾得丽娘画像,终日欣赏倾慕。使丽娘幽灵出现相会,并得还魂再生,私自结合。但杜宝视女儿为妖孽,诬梦梅盗掘女坟。经丽娘上朝申诉,柳梦梅金榜题名,遂由皇帝做主,杜宝承认了女儿的婚姻。
《南柯记》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叙主人公淳于芬因愤于功名不成,梦入大槐安国,被国王招为驸马,并封为南柯太守。虽然他因此一度飞黄腾达,但好景不长,不幸妻子染病身亡。淳于芬不甘室中空虚,与姨妹等群交同寝,终因秽声四闻而被逐出宫廷,回到人间。
《邯郸记》取材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写卢生科考失意后在邯郸道中旅社遇到道士吕洞宾,送他一个磁枕,进入梦中。梦中他历尽宦海沉浮,享尽荣华富贵,醒来方知是一场春梦,店中黄粱犹未蒸熟。卢生遂悟破人生,随吕洞宾而去。
清代文学史
28、简答清代诗歌的基本美学风格?
29、★考核知识点:清代诗歌
附4.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美学风格上,清代诗歌鲜明地表现出清代审美思潮中重实和感伤这两大潮流的特色。由于明清易代鼎革之变的重创,文人们的心态被迫内敛,由明末的汪洋恣肆转而为对现实实务的关注;另一方面,对民族耻辱和个人情怀压抑的深深痛苦,又使得他们的诗歌蒙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二者在诗歌方面的表现,就是分别从宋诗的淳实和唐诗的缠绵中寻找自己艺术上的源泉。因而形成清诗宗唐和宗宋并举的局面。不过相对而言,清诗的宗宋和宗唐都不像明人那么绝对,而是显示出包容的胸怀,所以唐宋诗歌的优点在清诗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这同时也意味着清诗中感伤和重实两大思潮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9、简答清代中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主张?
30、★考核知识点:桐城派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和姚鼐。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并具体解释为“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其散文大多为崇经明道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的应用文。
刘大櫆继承了方苞的“义法”理论,又稍稍加以修正。他认为如果写文章“专以理为主者,则犹未尽其妙也”,因而他比较强调“义法”理论中的“法”。他着重探讨了文章写作中“神气”、“音节”、“字句”三者之间的关系。
姚鼐的古文理论:第一,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据功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其次,为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他还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融合落到实处。第三,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艺术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另外姚鼐本人的文章比较重视形象、意蕴和辞藻所显示的内在意蕴。
30、简答清代小说较前代变化的基本表现?
31、★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小说的变化与特征包括:
第一,小说观念不断更新。主要表现为相当多的作品由重个人情欲转向重社会家庭;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人们更注重生活自身的面貌,因而在艺术上更加强调写实精神;,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清代人从理论到小说创作实践都对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二,题材类型不断扩大,衍变出才子佳人小说、公案小说等。
第三,编创方式不断成熟,大多是文人独创作品。
31、简答清代世情小说的多元化表现?
32、★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3(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代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发展到清代,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有的不满于《金瓶梅》中露骨的肉欲描写,主张用封建礼教去克服个人欲望,这就是明末清初以来才子佳人小说的用意;有的则继承《金瓶梅》的肉欲描写,专以色情描写为能事,这是清初以来一批淫秽小说的动因;还有的继承《金瓶梅》的艺术精神,通过家庭琐事来反映社会面貌,寄托人生理想,这就是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其中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代表了这一类小说的正确方向和最高成就。
32、《镜花缘》的审美风格有何独特之处?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4(考核知识点解释):
首先,作者有感于唐敖怀才不遇、花神受制于权势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不公正事件,所以将唐敖父女的结局都安排为入仙山求仙。作者将隐逸的归宿和解脱从传统的山林隐逸变化为海外游历和猎异追奇,让海外奇闻奇景代替那些屡见不鲜的山林隐逸之所,这就为传统的隐逸思想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
其次,小说中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本来悲凉愁苦,作者将书名取意于“镜花水月”,并将刻有众花神名字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显然是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蕴含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味。但作者却一反《红楼梦》的悲剧风格,以充满赞美和向往的心态和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遭受不幸后的众花神重新聚会时的欢乐和达观,并以渊博的知识,将古代神话传说《山海经》中那些殊方异国记载信手拈来,赋予具有时代精神的点化和诠释,为读者描绘出令人向往的崭新境界。
另外,作者借海外异域殊俗来调侃、讽刺社会黑暗面,借大胆想象表达对社会人生问题的看法和理想,均有其妙而老辣之笔。
33、《聊斋志异》体现了清初怎样的文化价值取向?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5.2(考核知识点解释):
《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
第一, 晚明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
第二, 清代经世致用思潮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 将主情浪漫与经世致用二者的真谛交融并汇后达到了对二者的超越,进入了魏晋文人倡导的“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逍遥状态;
第四, 全书总体风格和氛围与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的感伤情调极为吻合。
34、《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有何特色?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5.2(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聊斋志异》注重运用志怪题材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上惨淡经营,使作品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艺术表现的摇曳多姿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书中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
第三,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还超越了它。具体表现为: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聊斋志异》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其表现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聊斋志异》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三是心理描写。唐传奇中像《红线》写红线取金盒归来的喜悦心情是唐传奇中少见的心理描写,然而在《聊斋志异》中却不乏其例。
35、简答《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儒林外史》
附4.6.3(考核知识点解释):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第一,出于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和追崇,对文人群体人格复归的强烈愿望,才使得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第二,《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第三,《儒林外史》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表面来看缺少主干情节和中心人物,实际上并非“有枝无干”,而是追求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散点透视原则。
36、怎样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考核知识点:《红楼梦》
附4.7.2(考核知识点解释):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第一,从小说的题材表层意义看,《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第二,道德文化悲剧,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第三,《红楼梦》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而是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另外,曹雪芹不仅昭示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而且还以贾宝玉出家的方式提出了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
37、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巅峰?
★考核知识点:《红楼梦》
附4.7.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红楼梦》达到了对写实精神的成熟认识。《红楼梦》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认真总结了《金瓶梅》和后来猥亵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失误教训,提出了超越男女肉欲描写的“意淫说”和超越才子佳人公式化描写的“情理说”,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
第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达到了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红楼梦》虽然以贾府的家庭为背景,但出场人物却达六百多人。其中活动频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数十人。
第三,限知叙事在整个小说叙事中所占的比重及其所达到的深度,如何处理好全知叙事和限知叙事的关系两个方面《红楼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将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的程度,而且在处理全知与限知叙事的关系上,也取得了极为成功的经验。
第四,圆形网状结构。《红楼梦》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庭为圆心,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其网状结构:纵的方面,它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兴衰历史为轴线,与之相关的社会上下左右联系形成了一条条众多的经线;横的方面,它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线,而金陵十二钗及其他诸多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构成一条条纬线。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相互关联。
38、简答洪昇《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考核知识点:《长生殿》
附4.9.2(考核知识点解释):
《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实际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戒来世;二是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念否定他们的情欲,宣布“情缘总归虚幻”,促使沉迷情海者“遽然梦觉”。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
39、简答洪昇《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考核知识点:《长生殿》
附4.9.2(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 自唐代以来,有关李杨情缘故事的正史记载和各种传说材料层见迭出,洪昇根据自己表达情缘虚幻主题的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大胆的剪裁和提炼,从而能够得心应手地表现主题,塑造人物。
第二, 为了表现情缘虚幻的主题,作者在剧本结构方面颇具匠心。长达五十出的剧本,场面壮观宏伟,情节曲折细密,而组织排场却相当严密周全。为了用爱情和政治的矛盾来说明人生的虚幻,作者有意设计了爱情和政治两条线索。其中李杨爱情线索为主线,国家政治命运为副线。
第三, 《长生殿》情缘虚幻主题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得力于其优美抒情、流畅细致的曲词。作者善于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艺术营养,创造出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既不失诗词曲语的典雅,又与剧中情节人物水乳交融。
40、简答孔尚任《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考核知识点:《桃花扇》
附4.10.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桃花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在《桃花扇纲领》中将剧中人物分为左、右、奇、偶、经五部。其中左、右两部与“儿女之情”有关,下分正、间、合、润四色,共十六人;奇、偶两部与“兴亡之事”有关,下分中、戾、余、煞四气,共十二人;经部为总括全书的人物,即经星张瑶星和纬星老赞礼。其中既有主次之分,也有褒贬之别,即使是同一部的人物,作者也注意写出其性格差异。
第二,完成了对中国古代戏曲结构艺术新的探索。主要表现为:以主要人物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结正邪双方的纽带。
第三,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作者对曲词和宾白的语言特征以及在剧本中承担任务的区别认识的十分清楚,因而对曲词宾白的安排匀称合度。另外能根据剧情和人物不同,使用不同风格的曲词。
(四)论述题
宋代文学
1请详细论述宋代文学总体特点和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
考核知识点
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
附绪言(考核知识点详解)
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表现为与现实紧密联系,多议论,自然平淡,以俗为雅。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的兴盛,文以载道说的流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使得宋代文学的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儒释道三家的有机结合使得宋代士大夫的文化迥异于前人,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宋代的诗文,情感强度不如唐代,但思想的深度则有所超越,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促进了词的兴盛,使词成为宋代一代之文学。
宋代散文的风格丰富多彩,几位大家各具鲜明的艺术个性。就整体倾向而言,宋文的风格是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从而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出新的艺术境界。
宋诗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捏,并采用俗字俚语,这种趋势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所发展,而宋代诗人则沿其流而扬其波。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但缺乏唐诗那种源于浪漫精神的奇情壮彩。
作为有宋一代文学之胜的是宋词。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宋词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唐五代词,大多是风格柔软的艳词,宋代词人继承并改造了这个传统,创作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浓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不足。
2请举例说明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
考核知识点
宋初三体的特色
附5.1.1(考核知识点详解)
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李昉等宋初白体诗人倡导学习的是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多反映官场生活的应酬,消遣之作,流连光景,吟玩情形,依韵相酬,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圆熟平易。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大多师法晚唐诗人李商隐,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九僧",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潘阆、魏野、林逋等隐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句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3请详细论述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特点
考核知识点
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
附5.2.1(考核知识点详解)
北宋诗文运动与政治紧密结合,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了“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在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成为诗文革新运动。
4欧阳修散文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考核知识点
欧阳修的散文类型
附5.2.1(考核知识点详解)
欧阳修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主要有议论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叙事文如《醉翁亭记》。其特色为:从内容上看,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发,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有些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伶官传序》。他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从形式上看,作品题材多样。古文、辞赋、四六都是他擅长的文体。对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如《秋声赋》。对四六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给四六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
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如《醉翁亭记》。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如《释秘演诗集序》。实用性质、审美性质的充分显示,叙事、议论、抒情的有机融合。
5请详细论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
考核知识点:
黄庭坚诗歌理论
附4.1(考核知识点详解)
黄庭坚以为诗做得不好,与作者读书不多和缺乏艺术技巧有关,于是提倡多读书,要以学问为诗。他主张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他力避常规的用滥了的俗典,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或取其一端生发开去,或将几个可沾联的典故溶为一炉,营造新的意境。“圆或流转”是江西诗派中后期诗人吕本中的诗歌创作理论。
6请论述江西诗派的由来与发展。
考核知识点:
江西诗派的由来和发展
附4.1(考核知识点详解)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宗“一祖三宗”之说,形成了诗歌流派。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在南宋初期,江西诗派在艺术风格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庭坚的诗论中本来就包含求新求变、自成一家的精神,江西诗派中几个比较杰出诗论家都理解并继承了这种精神。曾季貍在《艇斋诗话》中指出:“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悟入不可。的确,从陈师道、徐俯到吕本中、韩驹,江西诗派成员的诗学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在黄庭坚诗论基本精神的首推吕本中的“活法”之说。
7请论述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
考核知识点
宋代前中期词
附5.2.1(考核知识点详解)
在内容上,前中期词仍以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恨伤别为主;在体制上以小令为主,兼有长调,风格上以婉约为主。
8请分别论述柳永词在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对词的贡献。
考核知识点: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附2.3(考核知识点详解)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大量的填写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由于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中,有人认为他的词是民间的不是士大夫的,虽然未必尽然,但柳词确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所以他词中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柳永词的语言雅俗共赏,他融合了大量的口语,俚语入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是很好的写照,另外柳永还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9请论述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考核知识点: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附2.3(考核知识点详解)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10请举例说明苏轼词主要分为哪几类,其词风分为哪几类
考核知识点
苏轼的词与词风
附5.3.2(考核知识点详解)
苏轼的词有抒发历史兴亡之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抒发人生感受之作如《定风波》,有悼亡之作如《江城子》,词风有旷放,豪放,婉约的区别。
元代文学
1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
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附绪论: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据和统治明显带有掠夺性质,他们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男人四个等级,元代前期废除了科举制,导致文人报国无门,所以他们投入了文学创作,元代叙事文学兴盛,元代文学做品中有大量反对黑暗社会的作品,如在元代兴起的包公戏;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趋向于自然与显畅,大异于温柔敦厚;元代散文和小说,基本只是继承宋代创作的成就,很少创新;加之散文和程朱理学纠缠在一起,思想贫乏,绝大多数是应用文字,缺少情致。文字模仿唐代韩、柳、宋代欧、苏,成就不高。世称元代古文二大家的姚燧和虞集,他们的散文也多为碑志和应制之作,文字虽典雅,但无特色。
小说多经明朝人修改,具体写作年代很难判断,能够指为元人所作,只有陆显之《好儿赵正》(《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一篇,其余不是残篇,即属推测莫定之作。惟历史平话,如《三国志平话》等数种,基本可断定是元代作品,其所叙史实,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乃是说书人备用的话本。
统观元代文学,传统的诗词虽然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或较好的作品,但整个说来,成就不高。而戏曲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或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2请论述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考核知识点:
元杂剧的体制
附6.7.3(考核知识点详解)
元杂剧又叫做北杂剧或北曲,因为它具有北方戏曲声腔特点,受“武夫马上之歌”的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在体制上四折一楔子,用北方曲调演唱,每剧一般只用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每折限用一种宫调,四折宫调不可重复
3请论述《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窦娥冤》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附6.3.4(考核知识点详解)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窦娥冤》是一部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和强烈的理想色彩的优秀悲剧作品。如果分开来看,前两折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写作,后两折,表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两者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现实主义描写,就不可能将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原因揭示得那么深刻,就不可能使观众、读者认识到吃人的社会现实是如何把一个善良、高尚的弱女子一步步逼向苦难的深渊;如果没有那些闪耀着理想色彩的浪漫主义的描写,就难以使人强烈地受到窦娥不屈意志的震撼,感受不到真理终将战胜邪恶,黑暗终将让位给光明。
剧作主脑清楚,矛盾集中,情节紧凑,形象突出。 《窦娥冤》写了窦娥20年的人生经历,但前19年的生活,包括被卖蔡家、结婚、守寡等重大事情,仅在楔子和第一折中简单带过,窦娥一登场,便面临着张驴儿父子强要“入赘”,戏剧矛盾步步展开,窦娥的命运紧紧地揪住观众和读者的心,而窦娥的性格也在抗拒张驴儿、陈述冤屈、立誓发愿等情节中渐渐凸显。
语言本色当行,如王国维所说“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宋元戏剧史》)。臧懋循《元曲选序二》也赞其“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情境,恰当地安排唱词。如窦娥受刑后唱的[滚绣球]。又如窦娥在法场和婆婆哭别的一支[快话三]: 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列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4请简要分析《救风尘》中赵盼儿的形象特点,以此来说明《救风尘》的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赵盼儿的艺术想象
附6.3.3(考核知识点详解)
赵盼儿是一个妓女,作为一个年轻貌美、热爱生活的女性,她曾盼望过能与一个理想的男性结合,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但是,多年的风尘生涯,使她深知这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多半兑不了现的:“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因此,她对“从良嫁人”一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在结拜妹妹宋引章(另一个妓女)要嫁给花花公子周舍时,极力劝阻。果然,宋引章一进周舍家门便先吃了五十杀威棒,以后又受尽各种虐待。赵盼儿为了救出宋引章,便利用周舍酷好女色又喜新厌旧的特点,假意答应嫁给周舍,让周舍写下一纸休书给宋引章,自己再宣布与周舍“拜拜”。当周舍责问她说:“曾说过誓”要嫁自己时,赵盼儿回答说,你不是老逛妓院的吗?咱们这些妓女,谁不是逢场作戏,对着明香宝烛,指着皇天后土,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得绝户。”终于以其人之道还冶其人之身,用自己对周舍的欺骗,回敬了周舍对宋引章的欺骗,不但大快人心,而且充分展示了她的机智和勇敢。
5请论述关汉卿《单刀会》的历史剧特色。
考核知识点
《单刀会》的历史剧特色
附6.3.2(考核知识点详解)
《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此剧写三国时东吴的鲁肃,借庆贺“进退曹兵,玄德称主汉中”为名,邀蜀国的荆州守将关羽过江赴宴,预谋索取荆州。此举构思很有特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该剧的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大气包举,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6请论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
考核知识点
《西厢记》的历史剧特色
附6.1.2(考核知识点详解)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巧妙的矛盾设置、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炼的语言技巧。
《西厢记》主要两条线索贯穿戏剧的始终。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另外一条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这两个矛盾冲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戏剧紧凑合理的结构框架。莺莺、张生同老夫人之间的冲突的实质,是反对封建礼教、藐视门阀观念、追求婚姻自主的封建制度叛逆者,同维护封建礼教、维护门第利益的封建制度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一冲突,贯穿全剧,有时表面化,造成强烈的戏剧动作;有时又以潜在的状态,制约着戏剧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地点和时间的安排上下手,地点试在六根清静的佛寺。而此时莺莺的父亲也刚好还在佛寺里搁着,这让故事的发生构成了强烈的矛盾,这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是整个戏剧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莺莺有思念张生而又无法与之交流的痛苦,而被莺莺看来是奉老夫人之命对自己实行“行监坐守”的丫环红娘使她不得不有所防范,从而无法对她坦诚相对,这种强烈的心理冲突推动者情节曲折地向前发展。《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最终是在妥协中得到解决的:老夫人方面,维护门第利益,不招白衣女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张生、莺莺方面,在执着相爱的基础上,终于结为夫妻,也得到了满足。
《西厢记》的人物并不多,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人物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多重性,就是说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侧面的刻画。张生的戏剧动作,主要是执着地追求与崔莺莺的爱情。王实甫笔下的张生,他黑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儒。而突出了“志诚种,甚至是“傻角”的个性特征。张生出场时,作品还强调了他的“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志”的情志;通过他的眼睛,对九曲黄河壮观景色的描写,也表现了他的胸襟。这样,张生就不是某一概念的化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崔莺莺的形象也是如此,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作为一个相国无忧而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主的婚姻,同时,作品也十分真实地表现了这位相国无忧在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的动摇和矛盾,这也就是她的“假意儿”的实质。正因为作品充分、细致地表现了莺莺性格的复杂性,这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她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正义感和聪明机智。红娘本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却在崔和张实现爱情理想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并在与老夫人斗争中取得胜利。这不寻常的结果,都是红娘性格光辉的表现。在这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了她的坚定、勇敢以及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戏剧的生命之所在。《西厢记》的语言,一向受到人们的称赞。徐复称赞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所谓的“当行”,是指《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的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品格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张生的文雅,郑恒的鄙俗,莺莺的婉媚,红娘的泼辣,无不具有独特的色彩。综观《西厢记》全剧语言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是把典雅的文学语言与白描性的白话口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下一种既文采华丽,又朴实淡雅的风格。如果说“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相”富有浓郁的文学语言色彩,那么,第四本第三折中,“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则显然又是充分的白话口语,二者自然熔为一炉,正是《西厢记》的风格。它的语言使人读来兴味盎然,满口生香。
7请举例说明《墙头马上》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墙头马上》的特色
附6.2.1(考核知识点详解)
《墙头马上》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作品,此剧写唐才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选采花卉,骑马路过李家后花园时,与李家无忧千金墙头马上一见钟情。李千金随裴少俊私奔,在裴家后花园隐藏七年,生有一子一女。不料清明节时被裴少俊的父亲裴尚书发现,逼裴少俊写下休书。裴少俊中状元后到李家认亲,李千金先不肯认,后因裴尚书赔罪和子女哀求,才改变了主意,一家人团圆。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爽朗,与裴行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文中并未提及皇亲国戚问题。
8请具体说明《汉宫秋》改造历史材料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论述其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汉宫秋》的对于历史的新改造
附6.2.2(考核知识点详解)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马致远最著名的历史剧,此剧对历史主题作了很大的改造,女主人公昭君为了国家的安定而选择嫁给匈奴,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汉元帝有昏庸软弱,贪淫好色的一面,是一个典型的亡国之君的形象。可是出于“君王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维定势,作者在一些具体剧情描写中,把悲剧的根源推到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历史上的画工毛延寿在剧中变成了中大夫,卖国求荣,投降匈奴。
9请简要论述散曲的来源、体制和特点,并说出元代散曲的代表人物。
考核知识点:
散曲的体制和特点
附6.5.1(考核知识点详解)
在元代散曲一般被称为乐府和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散曲多用衬字,无入声,抒情大胆直露。乔吉和张可久的作品以清丽见长,无论写叹世和归隐,还是写山水景物和怀古,均能做到律精词丽,对仗工巧,艺术上刻意求工,有诗词化的倾向,乔吉的散曲写得清新自然,飘逸脱俗,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宗师,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其作品带有更多的恋世与愤世交织的旷放意气,擅长于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马致远属于豪放派。
10请论述《琵琶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
《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附6.7.4(考核知识点详解)
《琵琶记》是高明的代表作品是一部悲剧作品,它描写了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悲欢离合故事,是一部悲剧作品,剧中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到一起,关目的安排别具匠心,《琵琶记》的曲词也写得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屈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词来。如牛无忧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而赵五娘唱的曲子则是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是牛无忧而非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
明代文学
1.请论述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考核知识点:明代小说
附3.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艺术特征: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尽量避免纷繁,尽量不使用倒叙手法,叙述角度上基本是第三人称等。
形式特征:章回体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一首词作起或作结。其次,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有几回是由一首诗或一首词引起。但每一回的结尾,大多有诗,通常是两句七言诗。第三,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也插入或多或少的诗词。
叙事特征: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或叫做“楔子”,或称“笑耍头回”“得胜头回”。即正式故事前的带有插科打诨意味的短小故事或小插曲之类。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动听众或者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创造“票房价值”。
2.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进行艺术虚构主要采用了哪几种技法?请举例说明。
★考核知识点:《三国演义》
附3.2.4(考核知识点解释):
采用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于史无征、采用传说;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妙笔生花、善于铺叙的技法。
3.请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考核知识点:《三国演义》
附3.2.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方面:“七实三虚”的手法,采用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于史无征、采用传说;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妙笔生花、善于铺叙的技法。
人物塑造方面:类型化人物的塑造方法。其中类型化人物具有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有决定性位置。另外《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这种和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二是回避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叙事方式上:以全知全能为主,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限知叙事往往生发出虚实相生的叙事机制。限制的视野之内为实,视野之外为虚。叙事者落笔在实处,心在虚处。
4.请论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考核知识点:《水浒传》
附3.3.3(考核知识点解释):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人物塑造上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从类型化向性格化人物过渡的趋向。一方面作品中的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社会下层尤其是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比较突出的个性特征。
叙事技巧方面的自由性。主要表现为限知叙事的流动视角和以局部的限知组成整体的全知。
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环环相扣,互相贯连,是珠串式线性结构。
语言风格方面,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特色。以口语为基础,加工成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主要特色是简洁明快、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写,往往几个字便意态毕肖。
5. 请论述一下《水浒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
★考核知识点:《水浒传》
附3.3.4(考核知识点解释):
《水浒传》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并且对历史演义小说和公案侠义小说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水浒传》中有关市井生活的生动描写,对人情小说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金瓶梅》就是突出的例子。
后代小说中还出现了专门接续《水浒传》的续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后水浒传》《水浒后传》和《结水浒传》。
《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水浒传》在国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为止,《水浒传》已经有了十几种文字的数十种译本,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6.请论述一下《西游记》的艺术精神
★考核知识点:《西游记》
附3.4.3(考核知识点解释):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首先,它以绮丽的幻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其次,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第三,“寓庄于谐”的手法淋漓尽致。第四,采用单线发展的线性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第五,语言方面大量使用谐词戏语,轻松活泼、明快洗练、乐观幽默、富有趣味。特别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直接性,力求把人物的音容笑貌、交战的场面气氛、山河的奇形异态,都压进作品之中。语言散韵相间,同时还吸收了方言口语中生动传神的词语,显得活泼清新。
7. 请简述《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并具体说明《金瓶梅》中西门庆家族故事的社会意义。
★考核知识点:《金瓶梅》
附3.5.3(考核知识点解释):
主要内容:《金瓶梅》的书名由书中三个重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合成。故事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嫁接而起。书中记事了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至南宋建炎元年共十六年,但实际上却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全书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至第二十八回,写西门庆发家的历史,第二部分是第二十九回至第五十四回,写西门庆由经济上的发达到政治上的得势,第三部分是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九回,写西门庆乐极生悲、不得善终的下场,第四部分是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写西门庆死后其妻妾的结局。
社会意义:
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
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
世态炎凉的丑剧
8. 《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有哪些?请结合作品进行具体回答。
★考核知识点:《金瓶梅》
附3.5.3(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金瓶梅》开始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开始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第一,《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小说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开始走向市人,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第二,《金瓶梅》把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以生活的丑作为作品的题材,作者对丑恶的现实怀着强烈的憎恶之情。第三,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的转变。它打破了单一性格色彩“扁平人物”旧套,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立体的“圆形人物”。第四,圆形网状结构。圆心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其中西门庆一家的兴衰构成了纵的主轴,这个家庭与社会的上下联系构成了一条条经线;而西门庆和金、瓶、梅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好比横的轴线,其他人物的命运便构成了一条条纬线;经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圆形网状的结构形式。第五,口语化的市井语言。书中采用了与市井人物的身份、地位、环境、性格相适应的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比喻等,显示出粗俗、琐细、活泼、丰富的语言特征。
9. 请简述一下拟话本小说的产生,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及其特点
★考核知识点:明代拟话本小说
附7.8.1(考核知识点解释):
拟话本小说的产生:从明代开始,尤其是到了明代后期的天启、崇祯年间,随着社会上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人们对小说的阅读兴趣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阅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后来的“拟话本”或“拟宋市人小说”。
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第一,题目。题目是故事的主要标记。第二,篇首。常用一首诗或一首词作为开头。第三,入话。在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然后引到正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头回。在话本的诗词、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第五,正话。话本小说的故事主体,以比较复杂的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第六,篇尾。话本一般都有一个煞尾,它与本事的结局不同。
特点:一方面,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文人的典雅情调开始注入其中,说教的成分开始增加,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另一方面,拟话本也的确去除了早期话本中的一些低级庸俗成分,使之能够起到“喻世”“警世”和“醒世”的作用,并且也调整了早期话本中那些不工整的回目和不甚雅观的文字,使拟话本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10请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通过具体人物的塑造谈一谈《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
★考核知识点:《牡丹亭》
附3.9.2(考核知识点解释):
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她出生在名门世家,自幼受到无所不在的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陈最良对于《关雎》一诗“后妃之德”的解释没有得到杜丽娘的认同和接受,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打开了她久锢的心灵。在后花园的游览中第一次发现了大自然春天的美,第一次发现自己对于外界大千世界的渴望,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然而她的生存环境没有给这种憧憬和渴望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她只有去梦中去寻找自己的理想、憧憬和追求,醒来的丽娘在“寻梦”一折中由于忘记梦境和现实的区别而到处寻找梦中的理想。可是面对封建礼教的压迫,现实中她没有办法获得自己的爱情,最终只能郁郁而终。然而其真情感动了天地鬼神,最终还魂而生,在经历了无数坎坷后和柳梦梅终成眷属。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显示出的是人性中浓烈的情,此情让"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强调了人欲乃是人的根本,天地不可以灭,直接抨击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理论。
艺术成就: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清代文学
1请分别论述清初遗民诗人与入仕诗人的特色。
★考核知识点:清代诗歌
附4.1.1(考核知识点解释):
遗民诗人:清初诗人依对清政权的态度不同,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两类诗人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因而在他们的诗中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遗民诗歌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
与明末诗歌相比,他们的诗歌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趋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吴嘉纪和屈大均。还有王夫之、黄宗羲、阎尔索、钱澄之、杜濬、陈恭尹、归庄等人也可被称为“遗民诗人”。
入仕诗人:清初入仕诗人主要是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从总体上看,这些入仕诗人常常为自己的政治选择而懊恼,因而显示出思想上的内在矛盾;在文学上,他们能够与明末诗文领域的各种思想相衔接,并能批判地继承明末各种文学思潮的长处,因而在艺术手法上兼容并蓄,呈现出清初诗歌的崭新面貌。
2请分别叙述清代诗歌的宗唐派、宗宋派和性灵派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考核知识点:清代诗歌
附4.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宗唐派:以沈德潜的“格调说”为代表。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所以,他重提“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号,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宗宋派: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厉鹗论诗取法南朝谢灵运、谢眺和唐代王孟韦柳一派,但以师奉宋人为主,故为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翁方纲则提出“肌理说”,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派:真正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能够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对“道统”文学观发起进攻的是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袁枚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但在创作实践方面却取得了比公安派更大的成就。公安派的创作实绩主要体现在小品散文方面,而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的成就却主要为诗歌。他的近体诗成就较高,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他的诗构思新颖,笔调轻灵,婉转玲珑,变化多姿。
3请简要说明桐城派散文的特点、理论主张和代表人物。
★考核知识点:桐城派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和姚鼐。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并具体解释为“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其散文大多为崇经明道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的应用文。
刘大櫆继承了方苞的“义法”理论,又稍稍加以修正。他认为如果写文章“专以理为主者,则犹未尽其妙也”,因而他比较强调“义法”理论中的“法”。他着重探讨了文章写作中“神气”、“音节”、“字句”三者之间的关系。
姚鼐的古文理论:第一,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据功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其次,为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他还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融合落到实处。第三,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艺术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另外姚鼐本人的文章比较重视形象、意蕴和辞藻所显示的内在意蕴。
4请论述清代小说的变化与特征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小说的变化与特征包括:
第一,小说观念不断更新。主要表现为相当多的作品由重个人情欲转向重社会家庭;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人们更注重生活自身的面貌,因而在艺术上更加强调写实精神;,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清代人从理论到小说创作实践都对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二,题材类型不断扩大,衍变出才子佳人小说、公案小说等。
第三,编创方式不断成熟,大多是文人独创作品。
5请论述《聊斋志异》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取向,举例说明。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5.2(考核知识点解释):
《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
第一,晚明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
第二,清代经世致用思潮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将主情浪漫与经世致用二者的真谛交融并汇后达到了对二者的超越,进入了魏晋文人倡导的“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逍遥状态;
第四,全书总体风格和氛围与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的感伤情调极为吻合。
6请详细论述《聊斋志异》的写作笔法。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5.2(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聊斋志异》注重运用志怪题材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上惨淡经营,使作品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艺术表现的摇曳多姿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书中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
第三,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还超越了它。具体表现为: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聊斋志异》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其表现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聊斋志异》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三是心理描写。唐传奇中像《红线》写红线取金盒归来的喜悦心情是唐传奇中少见的心理描写,然而在《聊斋志异》中却不乏其例。
7请详细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考核知识点:《红楼梦》
附4.7.2(考核知识点解释):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第一,从小说的题材表层意义看,《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第二,道德文化悲剧,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第三,《红楼梦》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而是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另外,曹雪芹不仅昭示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而且还以贾宝玉出家的方式提出了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
8为什么《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巅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考核知识点:《红楼梦》
附4.7.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红楼梦》达到了对写实精神的成熟认识。《红楼梦》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认真总结了《金瓶梅》和后来猥亵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失误教训,提出了超越男女肉欲描写的“意淫说”和超越才子佳人公式化描写的“情理说”,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
第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达到了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红楼梦》虽然以贾府的家庭为背景,但出场人物却达六百多人。其中活动频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数十人。
第三,限知叙事在整个小说叙事中所占的比重及其所达到的深度,如何处理好全知叙事和限知叙事的关系两个方面《红楼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将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的程度,而且在处理全知与限知叙事的关系上,也取得了极为成功的经验。
第四,圆形网状结构。《红楼梦》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庭为圆心,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其网状结构:纵的方面,它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兴衰历史为轴线,与之相关的社会上下左右联系形成了一条条众多的经线;横的方面,它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线,而金陵十二钗及其他诸多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构成一条条纬线。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相互关联。
9请分别论述《长生殿》的思想蕴含和艺术特色。
★考核知识点:《长生殿》
附4.9.2(考核知识点解释):
思想蕴含:
《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实际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戒来世;二是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念否定他们的情欲,宣布“情缘总归虚幻”,促使沉迷情海者“遽然梦觉”。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
艺术特色:
第一,自唐代以来,有关李杨情缘故事的正史记载和各种传说材料层见迭出,洪昇根据自己表达情缘虚幻主题的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大胆的剪裁和提炼,从而能够得心应手地表现主题,塑造人物。
第二,为了表现情缘虚幻的主题,作者在剧本结构方面颇具匠心。长达五十出的剧本,场面壮观宏伟,情节曲折细密,而组织排场却相当严密周全。为了用爱情和政治的矛盾来说明人生的虚幻,作者有意设计了爱情和政治两条线索。其中李杨爱情线索为主线,国家政治命运为副线。
第三,《长生殿》情缘虚幻主题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得力于其优美抒情、流畅细致的曲词。作者善于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艺术营养,创造出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既不失诗词曲语的典雅,又与剧中情节人物水乳交融。
10请论述《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考核知识点:《桃花扇》
附4.10.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桃花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在《桃花扇纲领》中将剧中人物分为左、右、奇、偶、经五部。其中左、右两部与“儿女之情”有关,下分正、间、合、润四色,共十六人;奇、偶两部与“兴亡之事”有关,下分中、戾、余、煞四气,共十二人;经部为总括全书的人物,即经星张瑶星和纬星老赞礼。其中既有主次之分,也有褒贬之别,即使是同一部的人物,作者也注意写出其性格差异。
第二,完成了对中国古代戏曲结构艺术新的探索。主要表现为:以主要人物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结正邪双方的纽带。
第三,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作者对曲词和宾白的语言特征以及在剧本中承担任务的区别认识的十分清楚,因而对曲词宾白的安排匀称合度。另外能根据剧情和人物不同,使用不同风格的曲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