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1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榆林市传统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
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加大对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投资,结合榆林市“草、羊、枣、薯”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市场将更加成熟,绿色消费市场准入将越来越严格,初级农产品市场呈现萎缩趋势,迫使榆林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带来的机遇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榆林以煤、石油、天然气和岩盐等优势资源为依托的化学工业已具雏形。煤化工在低温干馏、高温干馏(焦化)、气化、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主要产品有兰炭、冶金焦、煤焦油、煤气、甲醇等,其中兰炭规模较大,低温焦油和甲醇已形成一定规模。石油化工以石油炼制为核心生产的柴油、汽油和润滑油产品在“九五”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天然气化工以甲醇为龙头的加工生产稳步增长。盐化工在纯碱、氯碱、PVC等产品方面出具规模。以甲醇为原料制醋酸、低碳烯烃、丙烯和化肥等产品的项目已经陆续启动。榆林市化工企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进步快,已经建成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生产装置。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相关机构联合,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队伍,如对煤液化等生产中关键技术装备进行了消化、吸收,取得一些相关应用型研究成果。
1、化学工业全面启动,发展势头良好。
“十五”期间,榆林市化学工业,尤其是煤化工、盐化工等从无到有,成绩喜人;石油天然气化工在整个化工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2005年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已经形成了汽油36万T、盐20万T、PVC15万T的生产能力。
2、化工项目建设顺利,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榆天化两期30万T天然气甲醇和米脂10万TPVC等项目建成投产;锦界20万T煤制甲醇、神木10万TPVC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20万T醋酸和1万TMTO工业化实验项目开始启动;神华和兖矿两个煤制油项目、兖矿230万T煤制甲醇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依托这些项目,基地建设正由一次能源开发向资源深加工跃进。
3、化工龙头企业增加,带动了化工产业投资。
陶氏、安格鲁及萨苏尔世界级企业,华能、鲁能、兖矿、中铝、中盐等国有大企业先后入驻榆林发展,神华、长庆等也加快了开发步伐,成为榆林能源化基地建设的主导力量。同时省投资公司、银河电力公司以及延炼、榆天化等省内优秀企业亦以独资、合资等多种方式,加大了项目开发强度,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生力军。在这些大型企业推动下,榆林已成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的投资热土。
今后十年是榆林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化工产业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大规模的基地建设和人口增加将带动榆林市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榆林市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和成熟,对服装、建筑材料、家具、日用品、医药、食品等需求成倍增加、传统工业产品具有难得的市场机遇。
(三)工业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榆林市铁路、机场、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进入大规模阶段,使得榆林物流条件将大为改善。“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将形成两纵两横的主骨架和十条化路次骨架,建成榆林至西安、榆林至绥德和GZ35高速公路,实现以榆林为中心,连接北京、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等大中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形成通江达海的公路交通网。铁路建设将建成太原至中卫铁路榆林段、西安至神木复线,以及能源化工专线和绥德铁路枢纽。此外将建成新机场、城市环线、通县高等级公路等。物流条件将大为改善,为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生产物流、销售创造了有利的基础。另外,“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330千伏、110千伏电网产业发展将覆盖全市各个县(区)为传统工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四)推进南北工业协调发展带来的机遇
榆林市已经进入工业快速发展阶段,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十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62元增加到1803元,年均增长148元,年均增长率为11.1﹪,低于GDP的增长。尤其是南部六县农民收入水平更低,80.5万农民还没有完全脱贫。农民收入增加主要靠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中农产品深加工起着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深加工,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才能实现工业强市富民的目标,这已成为榆林各级政府和干部的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