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答案网 首页 离线作业 查看内容

世界古代史-上古西亚与北非练习题及答案

2018-10-25 12:28| 发布者: 张老师| 查看: 969| 评论: 0

摘要: 二、名词解释1、大流士古波斯帝国国王。公元前522年,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的起义,取得王位,实行维护奴隶制度和加强集权统治的改革:置行省和总督,建常备军,铸全国通行的金币(大流克),筑御道、设驿站。他还东 ...

二、名词解释

1、大流士

古波斯帝国国王。公元前522年,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的起义,取得王位,实行维护奴隶制度和加强集权统治的改革:置行省和总督,建常备军,铸全国通行的金币(大流克),筑御道、设驿站。他还东侵印度河流域,西征西徐亚(黑海北岸)等地,并发动希波战争,开创了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全盛期。

2、琐罗亚斯德教

波斯民族文化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传说该教由古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所创,在公元前世纪6世纪至前5世纪时被尊为波斯国教。其教义保存在波斯古经《阿维斯塔》中。它的教义是一种宗教二元论,认为世界是由善恶两个对立的神主宰的,一个是善和光明之神,名为阿胡拉—玛兹达;另一个是恶与黑暗之神,名为阿里曼。火是善和光明的象征,因此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这两个神不断地进行斗争,善和光明之神最终将战胜恶和黑暗。琐罗亚斯德教还创造了关于灵魂、来世、天堂、地狱等宗教观念,认为每个人在现实世界中,不是站在善与光明一边,就是站在恶与黑暗一边。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每个灵魂都要受到审判,根据生前的行为或升天堂,或堕地狱。琐罗亚斯德教对以后宗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关于灵魂与来世、天堂与地狱、救世主、末日审判、魔鬼等宗教思想以及一些宗教仪式以后被犹太教继承,又通过犹太教被基督教继承、发展,成为基督教的重要教义和仪式之一。琐罗亚斯德教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称为拜火教或祆教。

3、贝希斯敦铭文

在波斯国王大流士夺取王位后,曾两次爆发反对大流士的起义。大流士残酷地镇压了这些起义。其过程被用三种语言:古波斯语、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和古埃兰语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故称之为《贝希斯敦铭文》。1836年,英国学者罗林生解读了《贝希斯敦铭文》的一部分,打开了破解楔形文字的大门,为更好地了解西亚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线索。

4、《吉尔伽美什史诗》

古代两河流域的经典史诗,起源于苏美尔时期,至古巴比伦时编定,并用文字记载下来,描绘乌鲁克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一个半人半神英雄的传奇经历。史诗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这一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但最终难免失败的悲剧色彩。史诗中穿插着一段关于洪水的故事:神决定用洪水毁灭人类,乌特那匹什得到神谕,事先造了一只大船,得以幸存。这则故事以后为犹太人吸收,成为《圣经·旧约》中挪亚方舟故事的蓝本。

5、尼布甲尼撒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新巴比伦王国的第二王,他统治的时期是新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当他继位时,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区态度不明,西顿、推罗与埃及结盟,面对如此复杂形势,他与米底王国结盟,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为王后,巩固了后方,出兵巴勒斯坦重新夺回了对巴勒斯坦和腓尼基控制权。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城内大部分居民迁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二世还对巴比伦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据说他为了取悦他的米底籍妻子,而建立了“空中花园”,被时人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他死后不久,公元前538年波斯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

6、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攻陷耶路撒冷,灭亡犹太,将绝大多数犹太人俘虏到了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他们寄人篱下,亡国之苦,离乡之愁涌上心头,但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不得不从宗教中寻求安慰和寄托,于是对耶和华的信仰弥坚。当时一些先知,如以西结在民间传教,宣扬耶和华将派遣“弥塞亚”(救世主)降临人世,来解救他们的苦难,重返家园,复兴故国。这样就促进了犹太教的形成,并把两河一些神话传说掺杂到犹太信仰中,如上帝造人、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

7、第一次犹太战争

公元66年到70年间,犹太人民为反对罗马统治者而进行战争。犹太人民组成了“古拉德”(奋锐党)和“西卡里”(短刀党)。“西卡里”和下层人民焚毁了藏在耶路撒冷圣殿里的债务帐册,消灭了耶路撒冷的罗马驻军。后来,罗马皇帝尼禄派兵前往镇压,占领了加利利,公元70年攻陷耶路撒冷,大批犹太人被卖为奴,起义失败。

8、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公元前8世纪的亚述国王。登上王位后,他开始对亚述帝国的旧政策进行改革。首先,他建立起一支由国王直接控制的强大雇佣军,改革军事技术。其次,对被征服地区派官统治,征收赋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最后,他改变了对被征服者屠杀的政策,而采取把甲处被征服者调往乙处,把乙处被征服者调往甲处调动的混合的方法,使他们散离乡土,难于起义,同时也便于长期剥削他们。这些改革使亚述帝国在公元前7世纪成为了一个包括全部两河流域、埃兰、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埃及北部的奴隶制大国。

9、《聂菲尔列胡预言》

古埃及中王国时代的作品,以预言的方式追记了古王国至中王国之间的阶级斗争和人民起义的事件,描述了贫穷的人民用武装的革命暴动推翻了奴隶主显贵的统治。其中所说的宗教中心是古王国时代的太阳城希利奥坡里,所涉及的理想国王,是第四王朝的创立者斯尼弗鲁和第十二王朝的创立者阿美涅姆黑特一世。

10、《伊浦味陈辞》

古埃及文献,伊浦味(或伊浦谢尔)当属统治阶级人物,通过他的口述记录,反映了埃及农民和奴隶所掀起得一次大起义的情景,起义时间约为公元前18世纪中叶,具体年代尚无定论。

11、纳尔迈调色板

最早的反映上古埃及统一的历史文物。调色板正面雕刻着头戴白冠的纳尔迈,正手执权标击杀一个跪在他面前的俘虏,后者可能是埃及三角洲地区的首领。这一组画面可能是想表明纳尔迈曾在远征三角洲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调色板的背面刻着头戴红冠的纳尔迈,正在侍从的陪伴下检阅两排已被杀了头的俘虏。在这个调色板上,国王在一种场合下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在另一种场合下头戴象征下埃及王权的红冠,这可能是想表明他征服了下埃及,获得了对于下埃及的统治权。

12、卡迭什战役

卡迭什战役是埃及同赫梯王国为争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而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公元前1299年,拉美西斯二世率军进军叙利亚,赫梯国王穆瓦塔鲁也将军队开进叙利亚,并集中2万战车兵于叙利亚的卡迭什城,准备将埃及军队诱至该城围歼。卡迭什战役双方死亡惨重,又由于亚述对赫梯和埃及的威胁,双方停战,标志着埃及同赫梯之间争霸战争的基本结束。公元1283年,埃及同赫梯缔结和约,和约规定,当任何一方遭遇外患、内乱需要援助时,另一方将出兵援助;任何一方都应将对方逃来的逃亡者加以逮捕,引渡回国。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合约的形式来确定战争结果的尝试。

13、克莱奥帕特拉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据传貌美出众,有绝代佳人之称。从公元前51年起继位,与其弟(亦其丈夫)托勒密十三世共同统治。公元前48年罗马统帅恺撒进入埃及,爱怜并支持之,后独踞王位。公元前41年,又与安东尼相见,旋即与其结婚。后者自持权重,公然宣称将罗马在东方的领土赐于她的儿子。这激怒了罗马人,元老院随即宣布对克莱奥帕特拉宣战。公元前31年,她与安东尼共率战舰,同屋大维会战于亚克兴海角,却临阵突然弃安东尼逃走,致使其战败,托勒密王朝终结,埃及被并入罗马版图。

14、托勒密王朝

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古国。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其部下展开混战,帝国崩溃。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部将托勒密一世建立此王朝,公元前3世纪中叶,国势强盛,依靠富庶的尼罗河流域提供的经济实力,与塞琉古、马其顿诸国角逐抗衡。托勒密王朝把原马其顿的具有军事民主制遗风的君主制与埃及古老的法老专制统治相结合,建立了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把埃及视为个人私产,政治、军事、财务甚至宗教大权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托勒密王朝是外族统治,因此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频频发生埃及人民起义,为罗马征服铺平了道路。末代女王克莱奥帕特拉七世先后投靠凯撒和安东尼。在公元前30年,该王朝终亡于罗马的屋大维之手。

 

三、问题简答

1、乌鲁卡基那改革的主要措施。

答:第一,取消弊政,减免赋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第二,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新恢复公民身份。第三,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守法。

2、苏美尔法律的特点。

答:第一,以牙还牙的惩罚法。第二,执法的半私人性。受害者本人或其家庭有权控告罪犯。法庭主要是原告与被告间的公断者,而不是维持民众安全的国家机构。第三,法律面前不平等。法典把居民分为贵族、平民、奴隶三等。伤害贵族,其惩罚要比伤害平民重得多。但贵族犯了同平民一样的罪,其惩罚亦比平民重得多。第四,过失杀人与蓄意杀人,惩罚有所区别。 

3、《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答:第一,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牙还牙的原则。第二,公开维护不平等的阶级制度。贵族打了贵族,罚钱了事。奴隶打了自由民,要割掉耳朵。第三,施行严格保护商业财产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偷了商行的货物,处死刑。第四,颁布了许多类似社会生活保障的法令。包括:确定基本商品的价格,限制利率在20%,调整家庭关系,保证度量衡信誉,城市负责对未侦破的抢劫案或凶杀案的受害者做出赔偿。第五,较之苏美尔法律,增加了反对国家的罪名。对诸如“游手好闲”和通奸行为,以及窝藏逃亡奴隶,皆可判处死刑,惩罚显然过重。

4、大流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答:大流士为加强其专制统治,从公元前518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分别委派总督和军事长官管理行政和军事;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规定贡赋的数额;将全国划分为5个军区,统辖各省军事、组建由波斯人组成的近卫军;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修筑驿道,通达帝国各地;为适应帝国统治需要,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或拜火教)奉为国教。

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了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基础,扩大了帝国境内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关系,促进了帝国境内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但对被征服地区的民众来说,它意味着更残酷的统治。 

5、埃赫那吞改革的主旨与意义。
    答:埃赫那吞是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1379—前1362年)为自己起的名字。他试图以太阳神阿吞来代替对阿蒙神的崇拜,打击对自己统治不利的阿蒙祭司集团。改革因反对派强大而失败,但这次改革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教思想。埃赫那吞宣称阿吞是唯一存在的神,不仅是埃及的神,而且也是全世界的神。他把这个神设想为人类利益的永恒创造者和维护者,设想为以慈善之心关注其一切创造物的天父。一神教崇拜的出现或许是人类的文化或文明从原始、分散形态走向高级、集中形态的标志,是古代社会进入帝国阶段在宗教观念上的反映,有利于形成一种超越地区和民族传统习俗局限的文化形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